• 作者:一剪梅
  • 积分:7934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9/8/20 15:46:25
  • 楼主(阅:83561782/回:0)那个“对大气影响最大的人”


    “小盗窃钩,大盗窃国”,人类历史上那些真正的大忽悠,其手笔大得你想都想不到。

    今天我们就来讲个大忽悠,他不仅有天才演技,还被誉为“爱迪生之后最伟大的发明家”,但死后声望却一落千丈,被称为“历史上杀戮最多的个体”“地球历史上对大气影响最大的个体生物”


    1925年6月1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新闻发布会在美国汽车城底特律举行,发布会的主角小托马斯.米基利为了向公众验证自己的新发明“乙基”绝对安全,打开一瓶装满该物质的瓶子,把鼻子凑上去狂吸了一分钟。在场的记者无不为这位发明家敢于拿自己当试验品的献身精神所感动,在报纸上替这位伟大的“科学先驱”背书。“乙基无毒论”就这样统治了美国和全世界。


    米基利推销的所谓“乙基”,其实就是加铅汽油中的“四乙基铅”,它的流行让人类血液中的含铅量在之后的80年中狂涨了600多倍,直接或间接地夺走了数以万计的人类的生命。而米基利在狂吸了一分钟后,并没有像他所宣称的那般“依然健康”,而是在病榻上挣扎了整整一年,并险些丧命。但他隐瞒了这一点。


    一个人为了忽悠公众,为何如此拼命?为了梦想。


    如果世界上有“祖传发明家”这个职业,那么米基利肯定当之无愧。他家祖上是大名鼎鼎的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他爹老托马斯.米基利也是在美国小有名气的发明家。所以米基利从小就立下志向,要成为大发明家,好歹得跟老祖宗瓦特齐名才行。


    事实证明米基利也确实是这块料,他本来学的是机械,却自学成才,成为了一名工业化学家。当时工业化学界最头痛的问题就是没办法解决汽油易挥发易爆炸的问题,该问题不解决,汽车推广就无从谈起。而米基利凭着聪明才智和努力,最终找到了四乙基铅,这种添加剂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能大大提高汽油的抗爆性能。唯一的缺点,是这玩意儿含有剧毒,而且铅有毒这事儿在当时的美国几乎是个常识,于是米基利发挥大忽悠的本能,将“四乙基铅”改名“乙基”,以求掩人耳目。


    但忽悠抵不过事实,米基利的“四乙基铅”量化生产不久,就闹出了两名工人因铅中毒而丧命的案件。在舆论压力下,米基利不得不铤而走险,自导自演了前文那次玩命的记者招待会。


    米基利的玩命是有回报的,公众对四乙基铅疑虑的消除让他一夜暴富,美国化学工业学会还将“珀金奖章”颁给了他,在颁奖典礼上,主持人盛赞米基利是“爱迪生之后最伟大的发明家”。


    功成名就之后的米基利没有闲着,他将关注点转向了空调制冷剂,发明了比四乙基铅更为臭名昭著的氟利昂。为证明氟利昂无毒无害,米基利不惜在记者会上再次上演“胸口碎大石”的杂技:他深吸了一大口氟利昂,对准一支燃烧的蜡烛吹去,将它吹灭了。


    不得不说米基利很有表演天赋,他又一次成功感动了公众,而且氟利昂确实对人体是无毒的——不过这玩意儿对臭氧层有多大危害,你懂的。


    更有戏剧性的是,米基利最终死在自己的发明上。晚年的他罹患脊髓灰质炎,瘫痪在床的他依然闲不住,设计出了一套能帮助瘫痪者翻身的机械装置,并再次亲当小白鼠进行实验——不幸的是,这个精心设计的装置突然缠住他的脖子,米基利连求救的机会也没有,就被自己最后一个发明勒死了。


    这种戏剧性的死亡对他来说也许是个善终,因为在他死后不久,四乙基铅和氟利昂的危害就被揭开,米基利的声望一落千丈,被人骂为欺世盗名的大骗子。


    从发明家到大骗子,对米基利的评价看似已经盖棺定论,但真的如此吗?一个事实是,在四乙基铅和氟利昂的危害被揭穿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一边骂着“上当”,一边却更加起劲地使用着它们。氟利昂直到上世纪90年代替代品成熟后才被叫停,而加铅汽油则一直使用至今。


    到底是米基利欺骗了全人类?还是我们在自欺欺人?






    侬好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