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79316064/回:0)厉以宁:经济面临的十大尖锐问题厉以宁,著名经济学家,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留校工作至今。现为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厉以宁教授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主持了《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因论证倡导我国股份制改革,被称为“厉股份”。他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并对“转型”进行理论探讨,这些都对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是厉以宁对经济面临的十大尖锐问题的看法。 新常态,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概括就是按经济规律办事,不做违背经济规律的事情。前几年我们热衷的高速增长,实际上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因为实践已经证明,高速增长会带来五个严重的弊端: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破坏,产能过剩,低效率,错过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科技创新的大好时机。 我们再进一步考察,适应新常态要怎么适应呢?首先要适应中高速增长,而不要再像过去那样追求GDP的超高速增长。因为"超高速"不符合经济规律,经济越发展基数越大,每增长1%所代表的内涵远远超过了过去GDP低的时候。我们应该认识到,适应新常态就是要适应结构的不断调整,经济方式的逐步转变,尊重市场规律。 2015年第三季度结束的时候,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的经济现状,第三产业的产值达到了GDP的51%。今天,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一般要占到60%~70%,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的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到了51%,这是中国转向后工业化时期的开始。 第二产业为主的时代,经济增长是可以上去的,不一定上到那么高,但各种情况不一样。到了第三产业占优势的时代,西方发达国家能维持3%,顶多4%,它们认为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很多国家还停留在3%以下,所以中国在这个阶段应该注意到,关键还是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不再是追求数量性的扩张,结构调整比总量要重要。1840年,当时中国的GDP是全世界第一,比英国多多了,可是结构不一样。 英国1770年就已经开始工业化,它的GDP首先是靠钢铁、机械制造、蒸汽机、铁路建设,英国棉纺织品是用机器纺织,销售到世界。而中国的GDP虽然大,但以农业、农产品为主,加上少量的手工艺品,中国的棉布是手工制造的。 中国那个时候号称4000万人,论人力资源的数量中国远远超过英国。英国小学已经普及了,当时还创办了很多中学,也新建了一些大学,每年培养出大量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师、经济管理人员、金融方面的专业人员。而中国鸦片战争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大多数是文盲,少数读书人读的是四书五经,是为了考科举。中国有几个人懂近代的科学技术,有几个人懂现代的金融?所以结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不调整结构实际上我们是跟不上的。 这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为什么要并重?因为中国并没有实现工业化,一个国家实现工业化主要看什么?主要是看高端成套设备的制造能力,高端的成套设备生产在经济中应该占据突出地位,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差距。我们强调继续实现工业化,正是要把中国经济推上新台阶,因为高端成套设备制造在中国还不如西方的发达国家。 我们现在人均收入在世界上还是中后,但是要发展的话,消费能力是最重要的。二是要有消费意愿,要让消费者愿意购买,而且愿意在国内购买,跑到国外买对中国的经济没有太大影响。 国有企业改革和转型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国有资本的管理。国有资本的管理专门成立国有资本、基金公司也好,投资公司也好,运营公司也好,高层只管资本,管资本怎么运行,这样的目的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中国今天是国家管资本,让资本变活,产生资源配置效率,这是上层的改革。下层的改革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根据投资情况组成董事会,因为行业不同,国家控股的大小是不一样的,这是根据情况来定的。独立经营主要依靠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包括股东会要起作用,董事会要起作用,还要有职业经理人。 职业经理人在全世界企业发展过程中都是一个必经的阶段。因为原来都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最后到了第二代,能不能维持?还可以。到了第三代,企业能不能再这样下去?一定要看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否产生,职业经理人有一个供给方和需求方,双方才能协调,这样的话管理效率就提高了。 所以说,转型是很重要的。 中国无非用两个办法选接班人:一个办法就是从贤,谁最贤谁接班;二是亲,谁最亲选谁。这都是有问题的。 中国的经济要想保持中高速增长,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一定要协调发展。第一是农业。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不发展,就没有足够多的粮食供这么多人消耗。 我们一定要设法让更多人参加到创业、创新的潮流中来。比如现在一些新的创业者根本就不用上班,也不是企业员工,就在自己家里接订单,按合同完成任务,这是一种新的情况。鼓励一般的农民回乡创业,政府要推行三个清单,简政放权,这个非常重要:第一个清单是负面清单,规定了什么行业不能进去,什么行业限制进入;第二个清单是权利清单,就是法律没有授权给你的不能做,法律授权给你的才能做,不然政府就违法;第三个清单是责任清单,就是政府、政府下属的部门在执法、执政的时候必须按程序办,必须按规定的日期批,这就可以制止乱作为和不作为。 经济要走市场化的道路,但是宏观经济调控又是必须存在的,这两个不矛盾,主要是方式要转变。除非在紧急情况下,宏观调控今后应该注重微调、预调、定向调。什么叫作微调?就是做轻度的调整。预调是发现问题即将来临,预先采取一些防止措施。定向调就是结构性调整,不是大水漫灌,而是有的放矢,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今后宏观调控的方式要把政府的作用结合起来,政府的第一个任务是执法,依法授权依法治国。政府的第二个任务是通过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基本稳定。另外政府的宏观调控在某种程度上要起到集中引领、规划的作用,为了使将来怎样走、方向在哪里都定得清楚,我们对宏观调控的学习应该是经常性的。 现在一般都说,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用完了,这话不准确。旧的人口红利的确是在消耗的过程中。现在劳动力不好找,甚至有经济学家预言,10年之后找不到保姆了。旧的人口红利的确是在消失,工资的上升是必然的,因为物价在上涨。 二是大量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们找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将来也有可能进一步提升为熟练工人。三是农民。现在很多地方的农民开始学家庭农场的思维,农民要学技术,农民要懂得管理,这是西方农业发展的结果,也是将来中国要走的路。这样就可以说,中国不仅将会有新的红利,而且中国的人口多,新人口红利数量也是惊人的。 我带调研组到陕西调研,发现汉中市遇到一个新情况:汉中市下了死命令,原有的工厂有污染的全迁走,保证汉江水的清洁。汉江两岸的农田不准打农药、不准施化肥。汉中又很贫困,怎么扶贫?这就要因地制宜了。 发挥第三种调节的作用 市场调节是第一种调节,政府调节是第二种调节,第三种调节是道德调节。
梅开腊月别样红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