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89161231/回:0)茅台之病与华为之困前段时间,有两家大企业出了点事,一是华为被特朗普“盘”了一把,二是茅台前掌门人袁仁国落马了。 与任正非一样,袁仁国当年也是牛人,把20年前处于困境中的茅台一路推到“中国酒王”的宝座——1998年,茅台前两个季度的销量加起来还不到700吨;袁仁国奉命于危难之间,当年茅台完成了2000吨的销售任务。不过,直到2001年,茅台营收也才16.18亿元,还不到五粮液的1/3;净利润只有3.28亿元。茅台能有今天,袁仁国功不可没;不能因为他落马了,就把他说得一无是处。 华为出过一本书,书名叫《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相比之下,2018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上,时任茅台董事长的袁仁国说:“不敢说茅台是伟大的企业,只能说离伟大的企业越来越近了。” 打个比方,华为好比是中国经济肌体的筋骨,茅台呢,只能算是中国经济肌体的赘肉(如果还不至于算是毒瘤的话)。 茅台为什么营销这么成功?主要还是因为它成功地给自己贴上了政治和权力的标签。在一个权力文化根深蒂固的国度,对茅台的追捧,骨子里其实是对权力的追捧——仿佛喝了大人物喝的东西,就能分享权力的荣光。上有所好,下必从之。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当然,也可能有极少数人,确实善于品酒,能品出茅台的佳处,但这种人应该很少。 茅台越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某方面的病症越严重。当然,茅台给国家交了不少税,贵州人民受益了;如同烟草企业一样,纳税也许是茅台存在的最大价值。但这种企业纳税再多,也与伟大无关——如果国家允许卖鸦片,我们创办一个卖鸦片的企业,也许可以纳更多的税。 不过,我对此不大乐观,因为剔除那些政治标签,茅台并没有什么特别深厚的文化内涵。 应该说,特朗普打击中国企业,下手还是很准的。华为、大疆、海康威视、科大讯飞等高科技企业,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向产业链高端迈进的先锋队;它们不见得能像阿里、腾讯那么赚钱,但它们构成了中国经济的底盘;底盘不稳,车子开起来就有飘忽感,会很不安全。 这类企业就像屁股上的肉,看着很丰腴、很吸引人,其实少一块也不打紧;华为这类企业则像动脉,断了就要出大麻烦。当然,有阿里、腾讯在,总比让亚马逊、facebook来挣我们的钱要好;就像喝茅台固然没啥好,但总比喝拉菲、人头马好一样。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