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8043893/回:0)功能性饮料不能随意喝营养学专家提出,选择功能性饮料不能不分人群、不分适用场合,儿童、老人、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应慎重选择。 3岁娃每天喝5瓶 日前,记者在上海徐汇区一家大型超市饮料区看到,大大小小的功能性饮料不下七八种,销售人员很热情地介绍其特点:“功能性饮 料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赖氨酸和矿物质等,对人体有激活激发其体能的潜在作用。”短短数十分钟,就有20多位顾客在功能性饮料货架前驻足,短暂比较后选择其中某一款。 记者发现,尽管目前市场上瓶装功能性饮料单价集中在3.50元至6元,比普通矿泉水、纯净水高出不少,但销售却非常火爆,一般便利店一天可卖出10—40瓶。而且有不少老人、孩子也前来购买。其中一位买下一整箱某功能性饮料的妈妈告诉记者,3岁的孩子就爱喝这种饮料,每天起码喝上5瓶。“天气这么热,也能让他好好刺激一下。” 记者发现,这些功能性饮料的配料大同小异,一般都是在水中添加了维生素、牛磺酸、葡萄糖、矿物质、酸味剂和赖氨酸等成分,还有一些商家则精心打出“抗疲劳、调血脂、改善免疫功能”等概念。 “功能”缺乏标准 功能性饮料到底和普通饮料有什么区别?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仅是购买的消费者对此一无所知,甚至连相关管理机构对它也尚未制定相应规定。 据了解,在有关标准软饮料分类中,并没有“功能性饮料”这一称谓,只有“特殊用途饮料”的提法。“特殊用途饮料”具体指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包括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三类。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强化食品是指在相关食品中强化了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等成分。 但市药品食品监管局有关人士表示,功能性饮料目前尚未纳入药品食品监管局的监管范围。由于目前相关规定尚未出台,市场上的功能性饮料也没有一个具体衡量标准,至于它的特殊功效也还有待研究。 慎用功能性饮料 针对目前功能性饮料在市场上热销的情形,业内人士也表示了对消费者无选择性过量饮用的担忧。由于目前很多功能性饮料为了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而夸大其功效,就淡化了适用人群和适宜场合。 其实,每一种类别的饮料具体功效并不相同,应该强调饮用的适应人群和适宜状态。如果没有针对性地饮用,也无法发挥效用。 二医大营养学教研室蔡美琴教授说,功能性饮料饮用不当,也可能造成人体不适。由于一些功能性饮料的成分中有其特殊性,比如:强调抗疲劳、提神醒脑的功能性饮料,消费者就不宜在睡觉前过多饮用;像一些含有咖啡因等刺激中枢神经成分的功能性饮料,儿童就应该慎用;而有的功能饮料适合在强烈运动、人体大量流汗后饮用,但对于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来说,其中所含的钠元素可能增加机体负担,可能引起心脏负荷增大、血压升高。因此在没有强烈运动流汗的情况下,心脏病、高血压患者不适宜过量饮用。而且,功能性饮料也不是老幼都能随意喝的,身体不舒服的话,最好不要喝。 1功能饮料,只买对的不选贵的 目前,《中国软饮料分类标准》中给功能性饮料,也就是特殊用途饮料下了定义,指的是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包括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三大类。而细分一下,又可分成多糖饮料,维生素类饮料,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类饮料,矿物质饮料,益生菌和益生原类饮料,低能量饮料等。 按照这样的细分,消费者在挑选功能性饮料的时候,不妨看看每种饮料上所注明的成分,根据各种营养素的不同,依照成分补充身体所需,就可以达到相应的效果。但是,如果身体很健康、正常,或是没有体力消耗、不需要补充能量的人,喝这些功能性饮料除了能够解渴外,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 多糖饮料:调节肠胃降低食欲 饮料中的多糖,大多是指含有膳食纤维的饮料,膳食纤维可以起到调节肠胃的作用。这种膳食纤维饮料,一般在饭前或饭后喝,能帮助消化,排除体内毒素,便秘的人长期饮用,可以慢慢调节肠道,缓解和治疗便秘。 同时,膳食纤维进入人体后不消化、不分解,喝过之后会有一种饱腹感,好像刚吃饱饭一样不觉得饿,因此这种饮料倒是很好的减肥饮品。但是,如果你想补充能量、增强体力,选这种饮料可就错了,不但达不到效果,反而会降低食欲,在你需要吃东西补充能量的时候却不觉得饿,岂不是错过了长身体和补充体能的好时候? 目前,市场上的尖叫纤维饮料、尖叫植物饮料等都含有低聚异麦芽糖、膳食纤维、绿茶、竹叶、西洋参茎叶焦糖等多糖成分,是膳食纤维的功能性饮料。 适宜人群:便秘患者、减肥人群。 维生素饮料、矿物质饮料:补充多种营养成分 维生素饮料最大的功能,就是维持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除此之外,新上市的维生素功能性饮料,除了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外,其中的抗氧化成分还能清除体内的垃圾,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大皮哥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