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19290558/回:0)疫情下谁最坚挺?央视新闻联播告诉你3月8日晚的央视1套新闻联播中,来自中欧班列的利好消息占据了近2分钟的播报时长。文字如下: 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天(3月8日)表示,中欧班列复工率已达90%以上,今年以来开行量实现逆势增长,下一步国家将出台相应政策措施,促进中欧班列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中国的铁路货运在新冠病毒疫情肆虐的情况下,显示出了惊人的韧性。即使在2月整个物流行业都深受疫情所累之下,铁路货运相比去年同期仍取得增长。 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的数据显示,2月,中国全国铁路累计发送货物3.1亿吨,同比增加1332万吨,增长4.5%。 其中,集装箱运量完成2661万吨,同比增长39.5%;全国铁路日均装车17.1万车,同比增加4945车;自2月17日以来,每日发送货物已连续13天在1100万吨以上。 中欧班列,成为2月份少有的逆势上扬的行业。2月份就有部分中欧班列业务开始重新启动,3月份大部分往返欧洲的线路已经恢复。 相比之下,海运和空运恢复的优势并不明显。 空运方面,由于2月份极大减少的货运容量,目前价格已经急剧上涨并保持在高位。 海运方面,类似的价格上涨预计在下个月开始出现。因为全面复工后,市场需求的增长要远高于海运运能的供给。 中欧班列更大的优势在于,疫情导致延误后,各类出口产品需要更迫切地运到客户手里。 目前堆在港口和机场的货物拥挤,中欧班列仍是海运和空运的可行替代方案。从中国北方和中部地区的铁路场站,至欧洲铁路场站通常只需要11到15天,从欧洲到中国的运输时间稍长,为18至20天。 空运太贵,海运仍然受限,铁路运输仍旧坚挺。 铁路运输方面,未见大幅涨价,中欧班列的客户没有失去信任。有中欧班列境外运营商表示,空海运价格上涨是商业市场供求关系消长的自然反应,中欧班列和铁路运输之所以保持价格稳定,国家与政府政策支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回过头来再看3月8日新闻联播,国家发改委表态“下一步国家将出台相应政策措施,促进中欧班列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以及发改委区域开放司司长肖渭明有关“加大对一些中心城市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的建设”的说法,行业前景令人期待。
![]() 侬好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