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上帝,什么都造
之前网上流传了一个关注“最不务正业公司”的段子,“YAMAHA”榜上有名。它最出名的是钢琴,但它也生产摩托车。难的不是不务正业,难的是每种业务都做到尖端。
初听这个名字可能会觉得陌生,但你一定见过它家的口罩。
实际上,已有百年历史的美国3M公司产品种类繁多,口罩只是3M的很小一块业务,小到连财报都不会披露其销量。
根据3M官网介绍,3M作为一家多元化科技企业,同时面向企业和个人消费者,产品涵盖汽车、安防、医疗、交通、能源、电子材料、家居、办公等领域。
3M成立于1902年,当时5位创始人看中了美国明尼苏达州丰富的铁矿石,决定合伙投资开采用于砂轮磨料的矿产。公司名为明尼苏达矿业和制造公司(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三个词都以M开头,故简称3M。
3M的创新历史
然而,当地的矿床却被证实为几乎没有多大价值,于是3M公司转向砂纸产品制造。经历了初期的挫折后,3M总算迎来了一个个「高光时刻」:
世界上第一种防水砂纸在二十年代初被成功开发,可降低汽车制造过程中空气的粉尘污染。
1925年公司迎来第二个重大里程碑,年轻的实验室助理Richard G.Drew发明了遮避胶带,公司向多元化迈出了创新的一步,这也是Scotchreg;压敏胶带系列产品中首款产品。
在随后的几年中,随着技术进步,公司又推出了用于纸盒封口的Scotchreg;玻璃纸胶带,很快人们就发现了其数百种用途。
在四十年代初,3M开始为二战生产国防材料,因此而开发出了更多新产品,如用于高速公路标识的Scotchlite反光膜、录音磁带、纤维胶带等,3M也是从此时开始研制胶印版,从而进入了平面设计领域。
五十年代,3M相继推出Thermo-Fax拷贝工艺、Scotchgard织物保护材料、录像带、Scotch-Brite清洁垫以及若干种机电新产品。
干银式胶卷于六十年代问世,这一时期推出的还有照相产品、无碳纸、投影系统等,同时保健产品业务迅猛增长,医疗和牙科产品大量问世。
在七、八十年代,制药、放射学和能源控制等行业的市场进一步拓展。
在八十年代,3M推出Post-it&reg报事贴,从而开辟出一个全新的市场门类,从此改变了人们的沟通和办公方式。
九十年代,公司销售额突破150亿美元大关。3M继续开发一系列创新产品,包括免疫反应调节剂、用于电子显示器的增亮膜,以及用于喷墨打印机、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的柔性电路等。
2004年,销售额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创新产品为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新近的创新包括Post-it&reg超粘报事贴、Scotch&reg透明管道胶带、用于LCD电视机的光学薄膜和新的Scotch-Brite&reg清洁产品,该产品可针对各种清洁作业的需要提供适当的擦洗力。
2007年,Scotch-Brite品牌推出了首款内置漂白剂的一次性卫生间清洗刷。作为改善家居环境典范的其他创新产品也不断相继推出,如用于角落和铰链的Scotch-Blue油漆工遮蔽胶带和设计用于去除家具宠物毛发的Scotch.Fur Fighter手握毛发吸附清洁器(2008年)等。
2008年,3M科学家们开发出突破性的超紧凑LED照明投射引擎,可与个人电子设备进行整合,包括3M-Micro Professional Mpro 110投影仪,该产品此后又发展出了更新换代产品并带来了技术的改进。
同一年中,正当流感等潜在的公共卫生紧急状况引起全球重视之时,各种3M口罩成为第一批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可被公众使用的产品。
2009年,3M的医疗保健业务部推出了3M-Littmann®3200型电子听诊器,这是一种下一代听诊设备,能够运用蓝牙技术向软件无线传输心肺和其他身体器官的声音,以作进一步的分析。这一年,3M创新的足迹不仅涉足医疗保健行业的远程医疗领域,而且在研磨产业中也推出了3M-CubitronII纤维磨轮和金属加工带。该产品采用专利的陶瓷研磨颗粒技术,其结构将磨料的使用寿命延长了达三倍之多。
2010年,随着更多节能运营举措的出台,3M连续第六年赢得能源之星(ENERGY STAR&reg)奖,同时大量的创新产品在环保上非常具有优势,体现了公司坚持可持续性的承诺。
2011年,3M公司联手IBM,于当地时间7日宣布将共同开发一种新的粘接材料。该材料可以帮助芯片塔密集叠放,进而实现半导体的3D封装。
2012年,3M公司与立邦公司(Nippon Paint)于立邦中国总部举行签约仪式,宣布双方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渠道推广和技术研发进行优势互补,为未来在中国市场的长久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2012年,3M的可再生能源部与Gossamer Space Frames公司联合推出全世界最大的槽形太阳能阵列,使用的是3M-Solar Mirror Film1100太阳能镜膜,用以集中太阳能。
2013年,3M公司与国内领先办公用品企业齐心办公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正式在产品、渠道等多个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从而透过更便捷的渠道为国内外文仪用品消费者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高品质文教产品。
100多年以来,3M获得了超过10万项专利,开发了近7万种产品,平均每天研发新产品1.7个,产品净利率高达17%,高于竞争者约50%。3M产品覆盖工业、交通、医疗、电讯、建筑、能源、办公用品和个人消费领域。世界上有50%的人每天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3M的产品,最著名的产品有口罩、便利贴、防水砂纸、遮蔽胶带等。更被网友戏称为“除了上帝,什么都造”。
根据《深探》报道,当前3M的业务主要包括四部分:安全及工业品、交通及电子、医疗健康、消费品。其中,安全及工业品和交通及电子部门的收入仍然是最重要的来源,分别为 28.11亿美元及22.9亿美元,合计占总收入的62.9%。
而这繁多的产品、技术背后,恰恰是3M的创新能力。
在3M位于明尼苏达州的总部大楼上,清晰地写着一句话“Curiosity is just the beginning "(一切都是从好奇开始的)。作为一个传统加工制造型企业,在创新能力上,3M仅次于苹果和谷歌,全球排名第三。
据了解,“15% 规则”——史上最著名的公司政策之一——正是出自3M。这项政策由当时仅20岁的总经理William McKnight 提出,根据这项政策,研发人员每周可以拿出15% 的工作时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一最初并不被众人看好的规定,却激励着3M释放巨大的创新活力,也支撑着这家百年企业。
1)以研发为核心的企业战略:把握核心技术,将核心技术深度拓展,应用至各个可能的领域,同时将不同技术平台进行融合,实现技术创新的持久生命力。
2)催生创新的企业结构:员工可以同通过技术创新来晋升,不必转型管理岗位。技术人员可以跨部门跨国家合作,充分调动技术资源。
3M为何能占据中国口罩市场9成份额?
3M起初是以工业品的“身份”进入中国市场,因此大多数消费者对该品牌并无印象,直到2003年非典,不少医护人员戴上了3M口罩,3M才开始走进普通大众视线。
到了雾霾最严重的2013年,3M再次抓住民用口罩市场的空白,N95系列口罩一度断货。
2013年,3M将全球工厂生产的口罩都运往中国。当年3M总营收为300亿美金,仅在中国就销售了1亿美金的口罩。
之后,3M公司逐渐开始重视中国民用市场,不仅将口罩业务挪至消费品线,还根据国人特点设计了相关口罩类型。在快速布局线下渠道的同时,精准营销,站稳了位置。另外3M推出的其他医疗健康消费品,也彰显了3M巨大的市场潜力。
面对疫情,科学防护依然重要,相信我们能够共克时艰。同时提醒您:勤洗手来多消毒,出门就把口罩戴,发热症状及早看,确保自己身体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