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南海波涛
  • 积分:2288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8/11/9 22:13:47
  • 楼主(阅:71416436/回:0)管理真的就是始于修己,终于安人吗?


    不修己无以安人,修己才是管理的起点。


    管理者重视“修己”,《中庸》说:“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力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如果管理者不从修己着眼,却要依照意志他律而行,那么他所需要的知识,很显然是不足的。就算他肯处处虚心请教专家,也需要用智能来判断、取舍和决定。管理者绝非万能,怎么能够以自己拥有的一些知识来判断追随者的智慧呢?有时候反而“气死专家”,岂非冤哉枉也?


    中国人一开口就是“谁要你管?”却很少听到“请你赶快来管我”这一类的话。“我做了这么多年,难道还要你管?”“你想管我?先把自己管好再说!”


    任何管理者,要管追随者,他的部属一肚子肯定是不高兴,心里盘算着:“好,你想管我,那么我就想办法气你。不把你气死,你就老要管我!”结果管理者多半真的被气死了,因为中国人多的是气人专家。


    西方管理者多半重视追随者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意愿”,就没有想到不忠诚的人,其能力愈强、意愿愈高,后果将愈不堪设想。


    我国管理者大多注意追随者的忠诚与肯干,而两者都与个人的“修己”密切相关,愈忠诚愈肯干的人,愈重视修己,则其效果必然愈好。


    管理者修己、正己,又何以保证追随者也必定也修己、正己,并且好好地尽一己之力为组织目标而奋斗呢?这就有赖于“安人”。中国人十分讲究心安则为之,追随者果能安居乐业而又身安心乐,没有不恪尽职守,忠心耿耿的。可见修己、安人是互为因果的。


    要把国家治理好,必须先把自己的家族安顿好。要安顿好自己的家,必须先把自己的“身”“修”好。换句话说,若要天下太平,每一个国家都必须站在平天下的立场来治国,每一个家族都必须站在治国的立场来齐家,而每一个人都必须站在齐家的立场来修身。


    家庭、企业、国家或天下,个体或集体、人员或环境,无时不在变动。管理者与追随者身处其中,必然或有摩擦,甚至难免有所冲突。必须自动调整,以达共生、共存、共进化之效。所以《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也就是说,管理者与追随者,都应该修己。


    我国的伦理,以孝为中心。人的一举一动,凡是不合伦理的,都成了不孝;合于伦理,则为孝。孝包括了一切善德。所以在齐家方面,我们一方面要求家长尽责,注重家庭教育,另一方面则更加要求子女尽孝。孟子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在家庭中的修己,我们比较偏重在子女这一方面,是有道理的。


    企业或国家机构中的成员,绝大部分都受过孝道的陶冶。所以说,任何一个人都必须以修身为本,然后按部就班,由齐家而治国,由治国而平天下。一步一步向外推进,才合乎本末先后的顺序。


    要管理和别人,必先管好自己。管好自己是根本,自己管不好,却要管别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把切近的修身、齐家看得不重要,却把高远的治国、平天下看得十分要紧,这是不合乎道理的事情。


    要成为良好的管理者,必须先学习做好被管理者。只要先成为良好的部属,才有可能成为良好的上司。所以修己安人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全力以赴的事情。管理要力求生活化,大家在生活中都应该重视管理。只要人人注重管理,时时讲求管理,修、齐、治、平自然会顺利完成。文:曾仕强









    涛声依旧响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