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大旺
  • 积分:7582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8/8/18 20:45:51
  • 楼主(阅:60256615/回:0)创始人和高管管不好公司了,怎么办?【下】


    让对方知道未来可能发生什么,做好心理准备。


    “这样告诉上级,不仅能让他们感受到某个员工在职期间的思虑和确定性,还能让成长的理念从一开始,就成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我喜欢将这样的行为成为‘自利利他主义’。谈话背后的目的是什么?正是出于‘自利利他主义’——‘我才来到这家企业,出于我个人的利益,我希望你抓住每一个机会,尽可能地成长,但是,只有在这些机会和公司成长目标相一致的时候,你才能利用这些机会。’”


    让对方对自己的职业定义更清晰


    “不只是能让对方知道未来可以期待什么,事先进行这场对话,可以帮高管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知道在企业所处的成长阶段,自己在什么位置上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和价值。我以前和一家公司的一个工程师合作过,后来这家公司成了独角兽。正是这位工程师打造了公司从0人到50人的团队,但是他从来没有管理过200人,300人,1000人的大团队。他知道自己擅长的是什么,现在他能很轻易地成为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技术团队的一员,或为这类型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建立双方之间的信任


    不要等到对话变艰难的时候,才开始对话。一开始就定下基调,告诉对方你的承诺,甚至开门见山地告诉对方。如果企业开始指数式增长,我们可能会走到需要‘团队替换’的一步,那时候,我可能要再找你谈一谈,你可能要离职。我们可以考虑转换你的职能,或者雇佣一个更有经验的人来指导你,也有可能我们分道扬镳。”


    “事先把可能的选择告诉对方,这样他们就知道你刚上任,就有计划,不仅是对公司发展的规划,也有换新高管的计划。此后,你也可以‘旧事重提’,‘我们之前说过...’因此,还是一开始就说清楚比较好。”


    如果不这么做,确实不用面对戏剧化的场景,或者让别人觉得前景黯淡,但是公司可能开始走增长迟缓的下坡路。


    “这就是创企到了时间不换人导致的后果。如果某个高管是元老级的员工,创始人觉得,自己应该感恩,有责任照顾他们,于是让他们呆在原位,罔顾职位要求的提高,职能角色的扩张,老员工已经跟不上的事实,那企业增长就会受挫。这时候,创始人就越来越无力照顾公司的发展,反正企业增长已经停滞,而创始人也不想开口。这就是承诺做不到位可能导致的结果,归根结底,就是没能诚实地让对方了解自己给出什么样的承诺。”


    创企的快速扩张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创企‘正常’地成长,它的成长速度会超过大部分员工的成长速度。


    2.创始人的发展也是生物性的,但是创企物理定律在此不适用


    创始人是唯一不受创企物理定律限制的。“CEO常常问我,‘为什么大家都有可能被炒,只有我还能呆着?我不也是符合生物发展规律的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答案的关键是,人类有一件事可以做到指数倍增长:思维。你可以想象一根牙签,也可以想象一百万根牙签,从一棵树,也可以想到森林。这样的思维跳跃一瞬间就能完成,但是只能是思维的跳跃。”


    而对于创始人而言,指数式增长的思维就是企业的愿景。“我的研究有一部分是本体论指导,所以我对语言的要求比较精确。如果有人告诉你‘我有个愿景。’你不会让他指出来,而是让他描述。这是因为,愿景是幻想出来的。愿景是创始人A对世界的一种想象,A希望看到的未来,然后A描述给联合创始人B听,B于是加入,他们找到投资者C,C被说服了,于是开支票。A和B招募员工,组建团队。企业里思考的范围,仅限于企业里所有人的思考。高管一般只想着OKR,他们的创意仅限于如何更好地管理,如何完成发展路线上的每个任务。这样的工作本质是生物性的,通过线性重复完成。但是仅仅做这些工作,就只能成就一家平庸的企业。企业中必须有人思考的格局更大,超越企业的层面,思考企业在行业和世界上的角色。就拿贝索斯为例,没有那个光是高管能从卖书想到云服务,最后想到火箭。只有创始人能作这样的思维跳跃,因此他们能跟得上规模指数式扩张的企业发展。”


    创始人能保住自己的工作,不仅在于他们的远见,也跟他们的权威性有关。“作为企业的成立者,创始人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们可以雇佣比自己更有经验的管理人员,让他们向自己汇报。假如我是市场部的头,我不能雇一个比自己多十年经验的人当自己的下属,但是如果我是创始人就可以。正是因为创始人的领导力,大家相信他们的愿景,他们愿意跟随。而且,作为领导者,你可以告诉下属,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这是可以实现的,而不是因为这可以实现,所以我们才去做。”


    正是因为创始人的想象力,他们跟雇来的CEO不同。“雇来的高管是董事会请来的,向董事会汇报,而董事会没有指数型增长的思维。马斯克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特斯拉和Space-X兼职做CEO,却比雇来的全职CEO更有能力。并不是说雇来的CEO就是就没有能力,没有天分,不过事实就摆在眼前,马斯克兼职也比某CEO全职带来更大的影响。”


    在怎样的条件下,企业创始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帮助企业实现指数式增长呢?“主要取决于满足基础和外在条件。也就是说‘你有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吗?有陪朋友家人吗?有正常社交生活吗?’想要达到最佳状态,就要有好的情绪和身体状态。我问过很多领导者,他们总是说,‘我的情绪还行,但是在企业里的时候,想到我们的现状和我们能实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我总是压力很大,很焦虑。’好的情绪和状态是从外在世界中获取的,从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中获取的”,从一夜安眠,从花时间改变环境,从度假中得到的。”


    承诺:“这是我对于联合创始人和自己做出的承诺,我不会一天到晚呆在办公室,我会出去走走,我也会偶尔度个假,抽时间陪伴侣。如果我没有助手,我马上请一个。这么做是为了让自己的情绪和精神保持在好的状态。这样我才能连续十天,每天工作14小时。我也需要最佳的情绪,才会有最佳的工作表现。”


    这个承诺为什么重要?原因如下:


    以身作则的力量


    “这样的承诺,不仅对于整个企业的表现和创始人的身体健康很重要,也对整个团队的工作表现和健康有益。很多创企给创始人带薪休假,但是他们一天都不用,一天不落地出现在办公室”。尤其是公司刚起步的时候,公司的员工都是有样学样,如果领导不休假,自己哪敢提休假?除了上班给薪水之外,有带薪休假时间的,离开办公室,出去散散心,充充电,回来的时候也能有更好的工作表现。”


    提高个人工作表现


    “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冲刺一会,然后歇一会。有本书《Spark》曾提到,在刚锻炼完的时候,人的智商得分会提高好几分。为什么?我们的原始人祖先如果在跑,不是在捕猎,就是在躲捕猎者,所以,在刚跑完的时候,休息一下,巩固一下自己刚学到的东西,对于生存是很有利的。从生物角度上说,人类是短跑型,而非马拉松型生物。我们也知道,一直吃个不停是不好的,最好是吃完之后有一段时间不进食,让身体进入恢复模式。细胞只有两种模式,生长和修复。如果不断进食,就会一直处于生长模式,不会自我修复。”


    让你灵感迸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是连续14小时工作,拼命在期限之前完成工作,工作中哪还有时间发挥创意?如果你能停下来,喘口气,周末和朋友相伴,或者去健身房锻炼,或者灵光就会闪现。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要解决问题,用一开始导致问题出现的思维可不行。如果你一直呆在陷于某个问题的公司里,死守着同样的思维,要想到有创意的解决方案,估计很难。如果整个企业像机器一样,为解决这个问题而生,那你将自己抽离出来,转换思维,就更为必要了。”


    哈利姆从自己的经验中,举了一个例子。“我曾和一群创始人合作,当时企业刚刚成立。后来,他们也进入指数式增长时期,我跟他们说,‘你们下个月该去休息一下,度个假。’但他们没去,于是我让他们的助手给他们订机票,不管怎么样,让他们脱离办公室一段时间。后来他们每年去一次。这个小假期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哈利姆解释说,创企物理定律也有一个不足之处,以上的部分只适用于创企达到产品符合市场需求之后,这时候离开工作岗位才是合理又关键的。


    总结


    创企物理定律,总的来说,就是让所有人都有离开办公室的一天,可能是高管个人成长跟不上企业指数式增长速度而离职,也可能是创始人必须去度假充电,扩大原来愿景的想象空间。这都是因为,人的成长是生物性、线性的,而企业增长速度远快的多。


    不过,两者之间的张力,未必一定会引发矛盾。如果是早期的员工,事先跟他们讨论未来他们离开的可能。将他们发展的可能与企业发展的可能之间的关系,清晰地表达出来,把未来可能的选择都摆在他们眼前


    如果你是企业创始人,要认识到自己是企业指数式增长的关键,意识到自己的“终身制”和其他员工的“临时雇佣”有何不同。同时,必须时不时出去走走,不光是为了给企业愿景带来更多新鲜血液,也是为了给其他人树立榜样。给自己找时间陪家人朋友,严格遵守和他们的约会时间,就和遵守交付日期一样认真对待。你的企业和员工都指望着你有好的工作表现。


    “创企物理定律不一定是‘残忍’的,它确实能指导企业的发展,让企业在扩张规模的路上走得更顺。作为高管咨询师,我已经多次亲眼见证,那些员工任期和发展一开始就说清楚,让他们知道公司扩张的时候,自己应该作何期待的企业,不仅能顺利扩张,还能让上下一心。此后,企业要关心的就是如何保持企业高速发展,如何照顾好自己的创始人。我们都知道工作之余要休息,但是这些工作狂可能会忽略自己的私人生活。我们满足合伙人的需求,客户的需求,却从不考虑自己的需求。创始人的思维高度,就决定了整个企业的上升空间,他们展望的是企业的未来。我们要鼓励他们时不时离开办公室,恢复一下,然后带回更多新的灵感,带给企业更大的活力和增长动力。”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