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69312009/回:0)领导越讲人情,公司越糟刘备夺了刘璋的地盘后,诸葛亮制定从严治蜀方针。法正不认同,劝谏诸葛亮,说:“昔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且主客之义,宜相降下,愿缓刑驰禁,以慰其望。” 诸葛亮解释道:“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暗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奉承,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威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 面对法正要效仿汉高祖执法从宽的意见,诸葛亮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他认为从宽还是从严,需要根据当时的客观形势决定。 汉高祖入关的时候,秦国执行暴政,老百姓怨声载道,所以约法三章,从宽而治,秦民感其恩德。而益州的刘璋,性宽柔,无权威,一直奉行汉末以来的腐朽政治,所辖境内刑法律令松弛倾废,豪强士族肆意妄为,君臣秩序全失。用诸葛亮的话就是,用职位去笼络下级,职位总有到头的时候,等到无高位可给时,下级就会渐生轻视;用恩惠去笼络下级,等到无恩可施时,下级就会疏远惰慢。现在诸葛亮主张用严峻的刑法去震慑下级,待法令贯彻之后,他们就会知道什么是恩德;严格限制封赏官爵,一旦加官晋爵,他们就会懂得什么是荣耀。恩荣并用,上下级之间才会井然有序,这就是治国之要。 管理智慧 诸葛亮治蜀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懂得审时度势,不能生搬硬套,历史条件不同,应实行不同的政策,当宽则宽,当严则严,这就是中国式管理所强调的时、位、中、应。 诸葛亮就是靠严刑峻法、恩威并济的措施纠正时弊,使益州的官风民气大为改观,蜀国局势很快稳定下来,《三国志·诸葛亮传》就充分肯定了他的政绩,评价他“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同时,诸葛亮“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的论述,对现如今很多企业提倡的人性化管理也有非常深刻的启示。 人性化管理,是尊重人性,尊重员工,注重员工潜能开发,激发员工的活力及主动性,给予其对应的收益和肯定,从而提升企业效率。实行人性化管理的企业,大多管理制度比较宽松,在管理中会讲究人情味,但是人性化管理不是放任员工、不是宽松性管理、不是人情管理,这是非常容易混为一谈的误区。 下面请看一个案例,某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公司,考虑到员工上班路途比较远,取消打卡制度,规定人人都不需要打卡;为使大家每年都有钱赚,降低业绩压力,规定不管绩效如何,最低保障每人年薪20万;为实现员工想当高管的梦想,规定完成当年绩效任务的,每人职位薪酬往上升一级。这不就是钱多事少,位高权重指日可待的好工作吗,这对员工的恩宠也是没谁了,这下员工肯定会很满意吧。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这个公司被公认为最好混的公司,人人都称赞老板是个好人,但却不会称赞公司是个好公司。因为这么松的管理环境,必然会滋养不干活甚至干私活的怠慢作风,悠哉悠哉不干活的人也能混得如鱼得水,而真正闷头苦干的人年底一算,收入跟那些混日子的差不多,跟那些赚黑钱的更没得比。这怎么会满意呢?而那些干私活的人也在抱怨公司管理问题,大家都不干实事,公司发展缓慢,自己怎么也得为自己前途考虑啊。 该案例公司的管理者,就是明显的“心太软”管理者,将“人性化管理”最后演变成了“人情管理”、“宽松性管理”,必然出现“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的情形,此时若再想把“温暖”收回来,做起来必然很难。 事实上,“人性化管理”也讲人情,那么“人性化管理”和“人情管理”、“宽松性管理”,到底有何区别呢?简单来说,当你在工作中出了错,你的同事、上级都没有指出你的错误及危害,却反而说没事,并为你隐瞒事实,这就是“人情管理”、“宽松性管理”;而同样是你在工作中出了错,你的同事、上级会包容你的失误,同时会告诉你这样做哪里错了,有什么危害,该怎么改善,并帮助你一同改善,这就是“人性化管理”。 “人情管理”、“宽松性管理”只会让你越来越糟,公司处处都是好好先生,事事都在和稀泥;而“人性化管理”则不一样,他会让你感觉到公司的温度,工作目标更明确,工作激情更高涨。 管理要刚柔并济,有柔才会刚,没有柔,根本就刚不了,没有刚,也体现不出来柔,这就是诸葛亮所说的“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威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因此人性化管理,不是一个劲地奖励、迁就,让员工随心所欲,而是合理地、有控制地让员工自动自发、心甘情愿把工作做得很圆满。 ![]()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