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对汉朝的建立居功至伟。
立国之后,刘邦给他很多良田美宅。
但是萧何却都退了回去,反而选了一些贫瘠的土地。
刘邦不解。
萧何说:土地贫瘠可以让子孙勤劳耕种,良田收成好,反而会让孩子好吃懒做,长此以往,萧家迟早要没落。
事实也确实如此。
汉朝立国百年之后,大部分的家族都已经没落,只有萧家依然兴盛。
反观当下,很多家庭把孩子捧在手心,用心呵护,溺爱无度。
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饭来张口,衣来张手,慢慢变得虚荣懒惰,这一辈子也就毁了。
美国人笃行的是实践教育,让孩子去做义工、去打工,去自己实践和锻炼,而不是像中国,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家长就负责包办一切。
勤劳和努力,才能造就一个孩子的独立人格。
曾国藩所说:“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总想着把最好的东西直接塞到孩子手里,是在伤害孩子。
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懂得辛苦,引导孩子学会勤劳和努力,这才是对孩子最深邃的馈赠。
读书是最好的习惯
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看书。
对于普通人来说,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读书,是最好的习惯。
在书里,我们能认识山川大海,世故人情,能开拓眼界,去聆听智者的人生感悟。
河南省巩义市有一个康氏家族,人称康百万,因慈禧太后的封赐而名扬天下。
康家最鼎盛的时候:“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全是康家田”
康氏家族,历史悠久,整个家族12代子孙竟然都是富商官吏。
而康家的辉煌并不是来自风水,而是一副对联:
志欲光前惟是读书教子,心存裕后莫如勤俭持家。
康家在良田万顷,金银满屋的时候,依然没有忘记教育子孙读书。
每一代的康家族长,都把读书看做重中之重。勉励子孙不坐享其成,读万卷书。
今天在康家的文职室仍然陈列着各类书籍。
康家尤其重视启蒙教育,单设儿童居,不惜重金请名师执教,为孩子日后成为栋梁打下了良好基础。
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常读书,气质自然变了。
它能开阔人的眼界,给人以精神的动力与养料,使人心胸豁达,目光高远,成为一个丰富的人。
就像清代姚文田所说,“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读书,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习惯,是一个孩子最好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