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丝路行者
  • 积分:2425
  • 等级:专家教授
  • 2020/4/8 17:19:46
  • 楼主(阅:13768420/回:0)物联网在供应链金融的具体实践


    物联网是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线供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进行信息的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


    “物流网技术+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是通过GPS、生物识别等手段,对目标进行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等系统化、智能化管理,然后进行数据汇总并分析,使客户、监管方和银行等各方参与者均可以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全面感知和监督动产存续的状态和发生的变化,进行风险监控和市场预测。这种无遗漏环节的监管,将会极大地降低金融企业项目投资风险。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供应链金融有何意义?


    1、物联网技术解决了动产质押物流和库存监管问题。


    我国动产质押贷款市场需求量巨大,特别是动产资产占比高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十分迫切。然而,由于质押动产监管难,多地频现动产质押贷款违约事件,加大了动产质押融资风险。


    而物联网可以利用传感技术、导航技术、定位技术等方式让物流环节(尤其是仓储和货运环节)变得可视化。这样不仅有利于银行对于企业的物流以及库存监管,同时减少了人为操作上的失误。在物联网技术批量生产之后,必要会降低银行的融资成本。


    2、物联网解决供应链金融当中“牛鞭效应”,优化整个产业供应链链条。


    由于企业对物流配送端到端全过程的实时状态无法做到有效的即时监控,因此迫于生产保障压力,企业都往往放大物料需求量,从而在上游形成牛鞭效应,造成物料仓储和配送运输的附加成本增加,增加企业的风险,甚至影响到企业还款。


    物联网可实现万物可追踪、万物可相连。物联网技术中的RFID技术、EPC技术在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应用,对整个供应链上每一个零件、每一个配件、每一件产品的数据进行实时跟踪、实时监控,形成供应链系统上下游企业信息的畅通,从而使牛鞭效应的影响变为可控。


    平安银行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实践案例
     
    2013年,平安银行成立专题项目小组,开始全力研究物联网技术+供应链金融的结合点。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在走访多地物流仓储企业和征询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动产融资管理和电子仓单质押的平安银行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路径,解决动产融资重复抵押问题。


    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引入感知罩等物联网传感设备和智能监管系统,改造后的押品监管仓库可以实现对动产存货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等系统化、智能化管理,使客户、监管方和银行等各方参与者均可以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全面感知和监督动产存续的状态和发生的变化。


    例如,改造后的仓库在货物卸载过程中,可通过重力传感器实时采集入库货物的重量,定位设备则实时监测和采集入库货物所存放的仓库位置信息,系统可通过自动比对前端设备采集的货物重量数据与录入的重量数据判断是否装卸完毕。


    在入库货物装卸完毕后,扫描设备对其进行3D轮廓扫描,仓单管理平台根据仓库位置、库位、货物信息绑定生成仓单,并对仓单锁定,激活报警服务。只要仓单处于锁定状态,任何未经允许的操作都会自动生成警报,在后台直接提示库管员和银行。这意味着入库动产将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不动产”的相关属性,大大降低融资风险。


    基于物联网技术和动产统一登记平台有效支持的新型仓单具备唯一性和排他性特点,同时拥有标准化程度高、流通性强等诸多优势。


    物联网技术使得仓单项下的实物被特定化,且仓单与实物之间可建立一种动态的、实时的对应关系。仓单甚至还可以绑定实物的三维空间坐标,从而有效解决现行仓单中存在的虚开仓单或重复开单等问题。


    此外,通过推动仓储企业按照国家标准生成国标仓单,倡导仓单格式和记载要素标准化,并推动仓单编号的生成规则规范化,仓单将成为特定实物的唯一身份证。在此基础上,再推动仓单在权威机构进行登记注册或认证,将显著提升仓单的信用度,实现仓单高效流通。






    看丝路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