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丝路行者
  • 积分:2425
  • 等级:专家教授
  • 2020/4/19 16:46:27
  • 楼主(阅:16271322/回:0)能把意大利绅士逼成狗血吵架狂魔的理由,到底是?


    如果对意大利的政府并不太了解,印象里意大利似乎是个“爱吵架”的政府。


    如果在网络上搜索“la politica litiga”(政治争论),会发现意大利媒体也常用这个词。


    女政客:“吵架让我厌恶”



    外政部长说:“政治不能靠争吵解决”


    媒体:“这三个人又开始吵了”



    而最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2019年6月,时任意大利总理的朱塞佩.孔特就曾公开表示:如果共同执政的联盟党和五星运动党继续“吵个不停”,我就辞职!


    孔特很无奈:“我在这里不是为了混日子,听你们(联盟党党魁萨尔维尼和五星运动党党魁迪马约)吵架,再不能明确承担责任,我走!”


    结果,两党不听,继续吵,总理果然辞职了......


    在意大利历史上,被吵来吵去弄的头大的意大利总理不止孔特。


    2016年,伦齐任意大利总理,为了停止和参议院、众议院两院无法自拔的争执,决定直接放出终极大招:直接修改宪法。


    结果公投失败了,伦齐也在心灰意冷中辞职了。


    当意大利总理好无奈....


    因为意大利经济不好,还债台高筑,伦齐一直想做出改革,努力复苏,结果法案在两院踢来踢去、改来改去,一年多毫无进展。伦齐万般无奈下,只能以“辞职”威胁修宪,结果没成功…辞职了...


    为什么意大利爱politica litiga?


    小科普一下:意大利共和国是议会制共和国。实行两院制。即众议员和参议院享有平等权利,总统是国家元首、内阁是国家权力的核心。但国家总统为虚位元首。主要是两院实行立法、行政和司法的三权分立制度。


    可以理解成,参议院和众议院是两个意见相左的老头子,总是无法就一件事情达成统一。总是拉低立法效率,浪费时间在争论上。


    这样的制度有个渊源,就是当年二战的时候墨索里尼专政,暴行不断,意大利为了限制总理专政,就搞出个两院制。


    其实,这里有个误会。如果大家在youtube上去搜索Senato della Repubblica(参议院)和Camera dei deputati(众议院)就会发现它们各自的主页有很多在线视频,视频中的议员说话、演讲都心平气和,而且议会非常具有威严,让人难以和吵架联系在一起。


    我问过我的意大利朋友,“你觉得意大利人吵架会骂脏字吗?”


    她的回答是,“meno educato的行为令人不屑一顾,因为各自持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所以在一些问题上,会出现冲突。”


    在同样实行两院制的英国,历史上关于吵架的骂出了脏话,让人瞠目结舌。


    1988年,时任工党议员的Tony Bansk曾指撒切尔夫人带着“acting with the sensitivity of a sex-starved boa-constrictor”(带着性饥渴的蟒蛇般的敏感),哎,令人无法评述…….甚至议会还特别做了小册子,规定了被禁止使用的词汇。


    相比之下,小编登陆了最饱受争议的萨尔维尼的ins,发现这个最爱唱反调的联盟党党魁,并不爱说脏字儿。


    看来,据理力争是意大利吵架的艺术,但是人身攻击绝对是素质差的体现。


    关于吵架这件事,在意大利新冠疫情发生之前,吵得最凶。


    “封国!?不可以!”


    “必须封国!必须!”


    “我不同意这么做,简直是自己给自己挖坑!”


    “事态紧急,我们不得不作出果断的决定!”


    随着意大利成为全球疫情中心,意大利各政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


    只是,好日子没过多久,前几天谈了一个多月的欧洲债券,在欧洲议会上的投票上出了幺蛾子。


    大概就是欧洲议会发起投票,确定为意大利提供经济援助,结果孔特和迪马约都投了赞成,萨尔维尼投了反对。


    他为什么反对,小编一时也难以解释清楚这其中复杂的原委。


    但是,意大利经常因为政党党魁的意见相左,在欧洲的大舞台上站在对立的双方,用很多网民的话来说,“为什么要丢人丢到欧洲去!”



    同样是爱吵架,却有吵得好的表率。同样是在疫情期间,另一位会吵架的“意大利人”却令人敬佩。


    因为疫情,78岁高龄的哲学家乔治.阿甘本迎来了他人生的“至暗时刻”。


    在疫情爆发前期,这位睿智的老者对疫情的思考引发了哲学界的大争论。


    阿甘本在《宣言报》发表了题为《由无端的紧急状态带来的例外状态》,指责意大利强烈的防疫措施“疯狂、不合理且毫无依据。”


    结果引来了轩然大波。


    哲学界的大咖、小咖都开始群“起而攻之”,阿本甘在争论中依旧层层深入、处处剖析,对于反对者的声音也开始更深入的讨论。


    有对立的人发表批评,也有“喜欢他的人”但是也反对他的看法。


    面对来自印度的、法国的、世界各地的声音,这位哲学智者来到了人生的“至暗时刻”。尽管后来封国的措施是有效的,但阿甘本仍未动摇,一直在探讨疫情下政治问题的深层命题。


    对政治哲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上搜索,总之,3月24日,法国《世界报》刊登了对处在暴风中心的阿甘本的访谈,算是为这一个月的哲学论战画上了象征性的句号。


    这位老者从未改变自己的立场。而是一直在表达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看法,从这一点上,让人敬佩。


    如果你也在意大利生活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在意大利会吵架是一门需要学习的技艺。


    引用一位朋友在生活中的感慨:“首先在争论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就事论事、不可以人身攻击,什么Sei un pezzo di mxxxa 或 figlio di puxxxxa 这些话一定不可以说,要不然人家会觉得你素质差,说出的话也缺乏说服力和可信度。”


    正确的态度是学会如何正确吵架。


    从一盘散撒到众志成城,意大利终于不吵了;而从众志成城到分道扬镳,到底需要多久?


    很多人都无法给出答案。


    如果吵不赢很尴尬,那么该反思的,除了好好吵架,还有吵架之后的相互包容和和解。


    毕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来而不往非礼也,来来往往好办事。”








    看丝路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