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大山
  • 积分:30596
  • 等级:专家教授
  • 2020/4/20 18:44:51
  • 楼主(阅:36525659/回:0)疫情过后,“散装”意大利将会彻底崩溃吗?


    意大利成为欧洲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最多的国家,与西班牙等南欧国家一起成为欧洲重灾区。几近崩溃的医疗系统,让这个本来就在十年以来蹒跚走出欧债危机的南欧国家雪上加霜,债务更上一层楼,前景黯淡堪忧。


    本来民粹主义肆虐的意大利,在疫情过后还会好吗?甚至有舆论担心,意大利现有的议会制度将会熬不过这次疫情带来的巨大社会和经济冲击。


    曾经有分析形容意大利的议会制度是“倾斜但是倒不下的比萨斜塔”,几十年来一直呈现快要倒塌的状态,却始终屹立在风雨中。通过议会产生总理和内阁的制度,在意大利共和国建立以来如同走马观花一样,总理来了一个又跑了。


    意大利人产生总理的戏剧故事,比美剧《纸牌屋》毫不逊色。



    意大利国会


    自二战结束以来,意大利更换了67个内阁,组阁困难导致政府瘫痪是家常便饭,总理上台下台的频率在世界上罕有。在意大利国内外,更换总理犹如戏剧表演,每次大选期间,意大利选民基本上不知道谁将会成为下一个意大利总理。 


    疫情过后,意大利版本的《纸牌屋》会不会崩塌?



    在意大利,当总理可以非常尴尬。


    意大利和欧洲学者吐槽意大利政治的著作非常多,其中Federic Spotts的《意大利:艰难的民主》更加是直白地说出:意大利的政府不受国民信赖。


    由于意大利特殊的历史原因,墨索里尼倒台后剩余的极右势力和意共成为意大利战后社会的两股重要力量。


    极左和极右势力给意大利留下了一部含有隐患的宪法。


    意大利1948年在全民公投否定君主制之后,左右两股原本势成水火的力量试图把自己的政治理念融入进宪法里,而相互之间也极不信任。意大利共和国宪法有大段大段意共加插其中的劳工概念,这是西方国家罕有的;而宪法同时又保留了许多墨索里尼时期的极右痕迹,这部两边不讨好的宪法为日后纷乱的政治生态埋下了伏笔。



    1948年意大利修订新宪法,意大利共和国成立


    在冷战期间,天主教背景为底蕴的温和右翼基督民主党和意共在国会内分庭抗礼,然而由于美国的介入,意共基本上被排除在历次组阁以外。因此,意大利基民党长期执政,但是又没能够单独组阁。它要筹组内阁产生总理,就必须依赖国会的其他小党。“五党”格局,排除了极左和极右之后,只有两三个小党轮流与基民党组阁,双方讨价还价,争执和协商极其漫长,形成了极不稳定的生态。


    跟英国、以色列或者德国这些有着鲜明总理候选人的议会制国家相比,意大利选民对于谁将担任政府领导人一无所知,只知道这些头面人物是政党派系操作的结果,增加了选民对内阁的不信任感。


    现任的意大利总理朱塞佩.孔特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学者,既没有党派背景,也没有任何公职经验。在2018年大选前,基本上没人会认识这个穿着名牌西装的佛罗伦萨大学教授。


    大选后,民粹左翼“五星运动”和右翼民粹派系试图组建内阁,但是双方立场实在相差甚远,毫无根基人脉的孔特成为了两个党派弥补相互理念空隙的一座桥梁。而在内阁真正有实力的,是当时担任副总理的右翼领导人萨尔维尼和左翼“五星运动”领导人迪马奥。


    意大利选民也不知道自己投票产生的总理什么时候会突然垮台。



    2019年,萨尔维尼挟着高涨的民意试图对孔特内阁发起不信任投票,从而迫使意大利国会进入新一轮大选的法理程序。萨尔维尼启动大选的图谋却被孔特先发制人的狠招打破:孔特以退为进,自己闪电辞职,打断了国会开启大选的程序,然后再让“五星运动”与前总理马迪奥.伦齐领导的温和左翼党派“意大利万岁”组阁。两党同意孔特继续担任总理,萨尔维尼发动大选试图取而代之的图谋宣告破产。孔特尽管保住了总理的职位,但是内阁的底色从“极左+极右”彻底变成了“极左+温和左”。加入执政联盟的前总理伦齐也不是省油的灯,不时公开在媒体前与孔特叫板。


    毫无民意认受性的孔特,是一个公众陌生的面孔,地方政府也不买账。这也是新冠肺炎爆发之初,意大利政府推行各种政策收到一般平民质疑和反讽的重要原因了。然而随着疫情的迅猛发展,孔特以镇定的姿态每日与媒体沟通和答疑,民意还是逐渐回潮。


    这也算是意大利宪法一个独特的现象:在危急时刻,共和国总统有权任命非国会议员的专家担任总理。凌驾于派系纷争之上的专家型总理,在危机时刻能够放下包袱作出快速而有效的决定。意大利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专家型总理,卡洛.阿泽利奥.钱皮和马里奥.蒙提,都是财政专家,两人都在国家出现危机的情况下被总统任命为政府首脑,解决某个特定的紧迫问题。


    然而这些专家型总理都往往做不长久。危机过后,没有政党支持的专家往往被政客踢到一边。蒙提曾经尝试转型为政治型总理,无奈在选举中一败涂地。


    在冷战结束后,意大利首富贝卢斯科尼率领右翼政党“意大利力量党”成为90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的重要政治势力,靠的是贝卢斯科尼超强度的媒体宣传和庞大的基层动员能力。这个首富拥有自己的电视频道,自己的报纸和足球队,与黑手党的关系也不错,基层选民黏着度自然比其他政党高得多。


    欧债危机爆发后,贝卢斯科尼变成明日黄花。


    年轻又抱有雄心壮志的伦齐曾经试图发动深层次的改革,把意大利政坛的陈规陋习扫进历史垃圾桶。2014年担任总理后,这位被认为是“意大利的布莱尔”的年轻总理试图推动宪政改革,削弱意大利参议院的权力,把实权推向众议院,从而打破意大利国会参众两院“完美对称”的权力架构。



    在伦齐看来,参议院权力过大是意大利内阁容易垮台的主要原因,这个原本制衡权力的架构,弱化了总理的威信,从而导致与选民离心离德。2016年,伦齐尝试举行全民公投,他认为直接民意会跟他走到一起,厌倦常年的政权更迭,还意大利一个稳定的执政架构。他的诉求甚至得到了奥巴马和欧洲其他国家社民党的支持,然而公投结果却给伦齐狠狠打了一个耳光:意大利民众否决了这个改革的法案,他们害怕中央政府又变得好像墨索里尼时期那么强势。



    “意大利的布莱尔”伦齐改革失败


    失去了总理宝座的伦齐还是不能免俗,重拾意大利政坛的老习俗:作为党魁他继续把总理当做傀儡,自己在幕后垂帘听政。也许这也应验了丹麦首相对意大利记者的警告:不要老是想改变酒瓶,最需要改革的是酒本身。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