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大旺
  • 积分:7582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9/5/13 17:43:58
  • 楼主(阅:82654215/回:0)中美贸易谈判的困境和出路【下】


    但是谈判就不是走不走的问题了,而是要谈怎么走、时间节点、多长时间合适,在双边的共同目标一致之后,再谈具体实施细则了,这样谈判的话,可能会有出路了。如果在根本问题上我们有问题,贸易战可能打了半天,就打不到一块去了。所以里面很重要一点,要看到现在的中国经济和25年,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里我要纠正一个经济学家在中央电视台说的一个错误观点,他说中美打贸易战,美国人是有利益集团的,我们就是一个国家利益。这个话是不对的,因为现在中国社会上任何经济政策的改变都是有赢有失,在各个部类和层次都是这样的,经济不像以前那么单一了,国家利益体现在一个个部门和一个个行业上,这是一个综合平衡的问题,所以,中美将来谈判,如果在基础的设定方面弄得好,可以促进我们的改革,弄得不好,改革和开放这两方面都是比较步履艰难。


    6.为什么要搞创造性的WTO项下的特殊安排


    回到我刚在讲的多边谈判的例子,当时多边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制,突破了双边的限制,当时双方谈判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我们要注意的,就是双方成功地把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分开了,经贸问题咱们就事论事,不要老扯别的问题,否则回头下一次再谈。


    我们现在能否有这个气度、国内经济形势发展能否有这个余地,将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分开来?至少舆论上,现在不允许,一边倒的政治挂帅。实际上,你对于战略方的分析,地缘政治的考虑,你可能还是要认真看一下的,我们是不是要跟美方区隔政治问题,就经济问题来进行谈判?那么,经济问题有什么问题?


    第一,现有制度安排无法解决贸易顺差问题


    25年的双边和多边制度安排,积累下来就是贸易顺差的问题,美国人也认同逆差不光是贸易问题,也有美国政府的财政政策、高赤字的问题,有不适当的汇率问题,他们有他们的难度,这些问题都承认,但是,把这个问题刨出去,还是有自由贸易顺差,自由贸易顺差不解决是不行的。


    但是,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说白了是这样。美方是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我们是国家资本主义或者行政管制干预比较厉害的、对企业和行业提供比较强的政策支持的经济,在目前自由贸易体制下,我们绝对是赢家——如果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我们应该对有些国家逆差,有些国家顺差,这和贸易本身经济结构有关系,但我们现在对全球100多个国家全都贸易顺差,而且额度还不小,所以这套体制有点一边倒。至于我们顺差是不是完全对我们有好处,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现在制度安排已经没有办法解决顺差问题了。


    第二,排除特殊议定书,中国就不是WTO成员国


    回到多边WTO项下的安排(我今天主要讲是帮助大家理解美方的说法,不是说它有道理,它依据哪些法律依据,这样你可以从它的角度适当地理解一下),大家不要机械地理解WTO这套东西,WTO的东西里面管用的是基本原则和一些最基本的纪律,违反了纪律之外,它有一套办法。而它的自由贸易的原则和纪律之间有差距,有很多漏洞,这些漏洞要通过一套解决争端机制谈判解决,WTO法律只管一部分,另一半靠谈判解决。


    双方预设了很多漏洞为将来自己谈判取得好处。比如,最惠国待遇的问题,多边有最惠国待遇,双边也有最惠国待遇,双边体现了双边经济协议上,多边说句实话,按照原来WTO的规定,这些国家早就知道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在自由贸易下会占尽好处,既然谈的是下一世纪的贸易框架,到下一世纪中国变大之后,这些东西根本受不了,所以他们一定要留有余地。


    当然,经济体制这个问题不是针对中国,七十年代有几个关贸总协定成员国也是计划经济的,比如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这些国家的国有经济体制被认为是整个社会大补贴,按照现有的规定是管不了你的,好在那几个东欧国家比较小,也就算了,中国的情况,他已经看到了一旦发展起来潜力比较厉害,所以在这里面,WTO和关贸总协定有一个著名的“互不适用条款”,什么意思?我同意中国加入WTO,但我引用这个条款的表述——我们俩之间没有WTO关系,你进来我不拦你,你成员国可以,但是我们之间没有WTO项下的任何权利和义务。


    如果引用这个条款,就很难看了,中国谈了14年,做了那么多让步,最后这几个国家引用这个条款,变成谈归谈,让归让,但双方没有这个关系,就比较难办了。于是,为了面子,也为了促进中国按照他们想象的方面向市场经济转化,他们有创造性地搞了一个“特殊议定书”。


    现在评判别国是否违反多边最惠国待遇条款的话,要区分是哪些国家:对于那些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它如果这么做就违反了;但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国都说得很清楚,中国在WTO项下的成员资格,是由你的“特殊议定书”作为交换条件的——我承认你是成员,我也不引用“互不适用条款”,咱们另议,特殊议定书几乎把WTO义务重新抄了一遍,但是这里面有一个15年的条款,15年以后,按照他们的解释,我要看你是不是市场经济过渡完成了。我目前不拦你,不能因为你改革目标没达到,我就不让你进来,但是你既然说要改了,承诺向这个方向走了,要是按照华盛顿共识走市场经济这条路,政府减少干预,那15年以后再看。


    欧盟的解读是15年以后再看,我们的解读却是15年以后就该给我了。他们根据我们最近几年经济体制改革步伐,他们不太满意,另外中国加入WTO之后,在多边贸易体制里面如鱼得水,他们觉得这是不可持续的,他们要在这里拦住。一般从法律基本义务上,特殊议定书也就就一两个简单条款,但实际上他们把WTO有关的义务全部重抄一遍,而中国一旦排除了议定书,就根本不是WTO成员国!


    二、中美关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现在中国确实是强大了,强大了之后全世界开始有变化了,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精妙的关系,它影响着世界格局的重新变化,所以我们要了解对方的思路,看趋势在哪里,这些不是搜集点媒体报道、听听官员说法、做个经济基本产业的研究就能得出来的,需要更深层次的观察与思考。


    乔治·凯南作为一代国际政治大师,当初在苏联做大使,他在休假时被问美苏关系的一个具体问题,由于不能当面回答,他就写了一个很长的报告,后来这个报告受到美国国务院、美国国防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重视,最后冷战的战略格局完全来源于这个报告。乔治·凯南之所以能写出这个报告,就因为他一定知道对方的想法:他从小就对俄罗斯有不解之缘,一直在基层工作,对俄罗斯从一般人群到上面的整个社会,他有深入的研究,他知道俄罗斯到底怕哪些东西,不能用哪些东西威胁它,他指出最好的办法是冷战,而冷战最好的战略是在热点中要降温——一旦俄罗斯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美国就去堵住,这样俄罗斯就会老老实实缩在那里。冷战格局形成之后,也就形成美苏和平竞赛的格局。像这样的人,了解了当地社会的文化、心态、处理问题的方式、统治层和下面的关系,他能拿出深刻的想法。


    我们现在面对中美问题,要意识到是第二次出现变化,第一次出现变化,就是基辛格挪动了中美关系的一步,全世界格局进行了重新洗牌,一下子保持了这么多年的稳定。我们现在全世界经济体量第二,我们也面临这个问题,我们怎么处理世界形势,这个要从经济方面做很多着眼,而且经济这块不能服从于其他问题:建国之后,我们外交的基本事实按照周恩来的说法是经济服从外交,改革开放后,这个概念一点点开始变了,逐步明白了对外政策应该是国内经济政策的延续。


    现在又到重新考虑问题的时候:我们怎么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怎么样有利于我在这个十字路口,我们真希望能够有大师出来,做点认真研究。


    这里面要看到几个方面,首先是大的方面,美国对中国的期望开始逐步淡去了。25年下来,按照现有框架和中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打交道,美国对中国的很多幻想都破灭了,大家知道谈判是谈的期望值,在美国的行政体制之下,这个期望值是要靠公司去实现的,现在它对中国是什么期望?美国人讲了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中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退而求其次,我要求对等,只要没有对等,中方领导人表态的广阔的中美合作空间是很难落实的。


    另一方面,大家又很重视中美关系,有每年开会的双贸联委会、经济联委会,而且开会不过瘾,上两届政府开始搞战略经济对话(S&ED),把部一级的扯皮机制提到副总理牵头了。总之,各个方面,既有现实的,也有未来的,但都谈了半天,什么东西谈不出来。所以特朗普上台之后,把这些没有发挥作用的东西全部停了,只要在制度建设方面没有任何改进,美方是不满意的。


    另外还有一个竞争机制问题,这个问题多边早就有研究,因为多边经济贸易和法律体制,先是由边境措施开始,之后到乌拉圭谈判开始变了,开始触及国内措施,当时是通过贸易牵头,因为贸易是最好的抓手,它可以做交换、谈投资、谈知识产权、谈服务业。换句话说,国际法律安排已经超越边境,侵入到各国主权范围内了,这是个趋势。


    同时,在九十年代中期,在多边经济贸易体制下有几本杂志,最早是《国际贸易法》杂志,然后分出来了《知识产权》,还有一个很重要但咱们没有人读,叫《竞争政策》,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竞争政策怎么影响到多边贸易体制、怎么影响到各个阶层的利益、将来在哪些方面做改变,类似问题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


    在国外,经营政策有些东西他们是事先研究的,研究的这些人被称为Wiseman贤人,需要发动的时候,让他们出报告,一旦政府认可报告,那么就按照报告来推动谈判。实际上这么多年对竞争政策的研究,构成了他们推动经济一体化和TPP的基本东西。


    现在我们看到了,如果在竞争政策上面没有重大的改善,美国不干,欧盟也不干。


    美国在双边的时候,除了战略经济对话,还有一个双边投资协议,这个也被停掉了。欧盟和中国开启了一个全面投资协议谈判,欧盟为了做这个问题,对中国的投资条件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下来按照中国现有的法规,妨碍投资的有一千八百多条,它具体又研究了几个城市,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发现在地方一级,妨碍投资的有增无减。所以,从投资角度来看,中国影响commerce的行政方面限制是很多的,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双边贸易永远处于目前的状态。


    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自由贸易、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有不同的内涵——自由贸易是在一个框架基础上,大家减少边境措施;但竞争政策的研究,发现减少边境措施没有用,到了一定程度要扩展,由跨国公司驱动的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的制度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谈到经济全球化,它是一个自然现象,由跨国公司驱动;经济一体化是讲的制度设计——既然有经济全球化的势力,各国要调整管理措施,让各国的经济能够达到一体化,从而让商业发挥最好的作用。


    我们很多人,包括有一部分分管贸易的官员,都搞不清楚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差别在哪里,当时TPP提出来之后,我们这边的报道有一点误导,说TPP是在排斥中国,其实,美国方面说TPP谁来都可以,但是中国看了看TPP,谈的都是国内竞争政策,比如国内劳工政策、政府的管制和不当措施、知识产权进一步保护,基本都超越了边境措施,我们没有办法进去,就说TPP排斥中国。中国是带着贸易自由化的思路去看经济一体化,为了抗衡TPP,我们开始推RCIP区域经济一体化,拉了一帮穷哥们,最后还是边境措施,但实际抗衡不了。


    中美关系到现在的话,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退,打贸易战,我们拉“一带一路”国家,美国拉其他发达国家;进,唯一的一条路就是经济一体化。为什么?因为全世界在经济一体化方面已经有很成功的经验了,欧洲国家经济发展基本一致,他们的产业之间竞争基本上全方面的,如果按照保护主义,这些国家又得回到二次世界大战前,又得打起来,他们没办法走了一体化的路:先是搞了煤钢联营,然后共同农业政策,再是共同对外政策,一步一步最后发展到共同的货币,然后2008年的危机又开始了共同的金融监管,在这个基础过程中又开始了共同的财政政策,所以它一点点走到一体化了。欧洲国家通过一体化,解决了没有办法解决的行业竞争,构成一个内部大市场。


    直到现在,我们对欧洲的报道还是不太正确,总说欧洲经济有问题,实际上,欧洲经济至少有两点没问题:第一,市场基本竞争机制是完全健康的,这是它最重要的底气;第二,金融作为市场竞争的核心,它是健康的,有这两点,再加上欧洲的文化有创新,欧洲经济可以过得去。


    经济一体化是进的路子,退的话,是走到各自圈的小圈子。说起世界的变化,大家都知道国内一直讲毛主席提出三个世界理论,而在国际经济合作方面,有“三国四方”的划法:在联合国贸发会议里,把经济利益集团画成了三个块,中国是单独的一块——第一块是自由市场经济国家,相对发达;第二块是东欧国家;第三块是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加入发展中国家,人家不让进,然后成为单独的一组。这是当时的格局,这个格局比较说明问题。现在情况变了,世界经济格局要走原来的路?我们做了哪些设定,这个路和那个路是不是岔路?是不是条条大道通罗马?这是我们地缘政治研究的重要问题,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好像都不够深入。


    当中美经济到了不进则退的情况,此时哪一个选择都不容易:进,经济一体化,我们能否掌控国内市场改革的方向和路径?我们有没有能力平抑受损那部分产业、部门的不满?这里面要解决很多问题。退,退回去“一带一路”,能不能达到消化过剩产能、给我们腾挪市场的作用?



    三、国际经贸法的发展


    经济谈判和其他贸易谈判很不一样,经济谈判只要双方同意坐下来谈,目标是一样的,那就是解决问题的,而有些谈判并不着眼解决问题,比如联合国人权谈判,谈判就是目的,只要去了,目的就达到了,不要达成什么东西,就是到这里吵架。经济谈判是比较现实的谈判,所以大家看外交部发言人和国际表态评论的时候,你要区别两个不同的东西:经济谈判,只要谈双方解决问题,如果没有解决问题,就说明谈判能力、组织能力有问题;谈了之后签署了协议,之后组织实施有问题,那就说明事先没做好功课。


    在这里要去除一个概念——主权问题。国际之间都有自己的一套,特别是国际经济谈判,就是在拿你主权范围内的东西来做交易,要么不做交易,所以,不要说主权不能碰,这完全是外行的说法,因为国际法重要的渊源就是法律冲突,这个国家这么做,那个国家那样做,大家一起商量一个东西,促进国际法的发展,特别是国际贸易经济法的发展。


    特朗普上来之后提到了对等,要求市场机制对等,这等于潘多拉盒子已经打开了,无论特朗普能不能熬到第二个任期,无论谁上台,这个问题都退不回去了。因为经过四分之一世纪,现有的制度安排已经不可持续了,一定要谈出新的东西来,这里面不是选举操作和特朗普下不下台的问题,无论他走不走人,都有这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被忽悠了,吃亏只能你自己。


    四、影响制度安排的经济理论问题


    几个问题说完了,现在很多噪音了,谈到中美谈判,有的人都没搞清楚“比较利益”和“绝对利益”,就拿着“绝对利益”来说事,还用这种观点来看贸易简直太落后了:在金本位的时候,我做了贸易,占了便宜,国民财富增加了就是直接掠夺,这个叫绝对利益。


    实际上,通过贸易,一方面得了好处,另一方面比它原来不做贸易也有好处,这种帕累托改善是否定不了的。更有七八十年的统计数字表明,一国GDP的增速一定落后于贸易增长速度,也就是说,贸易增长速度快,GDP就快,贸易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参与贸易的各国没有一个从中受损的。


    最近周其仁教授把萨缪尔森的静态理论搬出来:在静态情况下,像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会对美国产业造成长久不可逆的损害。这个观点还很有市场,虽然我很尊敬周其仁教授,但我还是要说,这个结论截断来看是对的,但它建立在美国经济不会创新发展的设定上,而这种设定完全是有问题的:如果美国没有创新,中国上来是损它的,但美国的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它在人工智能等其他方面不断走别的路。所以以这种说法来看中美贸易是不对的。


    另外,还有人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战胜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我们外贸取得这么大成绩,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在政府主导下搞了全面制造业产业政策的布局,我们通过其他的手段,无论是补贴还是汇率,延长了比较优势的实现。现在我们制造业开工率不足70%,有30%的冗余,这个东西放在任何一个企业是无法忍受的,根本活不下去,但是中国是通过外汇、能源方面的补贴,让它还能再往下走走。


    这个牵扯到国内改革,如果下一步建立起真正的市场机制,能够产生淘汰,它会生长出一批很有竞争力的企业,那时中国经济的质量就不一样了,如果维持现在的东西,长久下来我们的竞争力是不行的。国家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了,打得它们没话说,但是要注意整个经济就是这么回事,不能达到双方共赢的话,结论就是贸易战,贸易战你的经济本身要受损失。


    五、中国有优势来主动制定新规则


    中国在塑造国际贸易体制方面到底有没有优势?我们太有优势了,历史证明,不是出口有能力的国家就能够操作国际贸易体制制度性的安排,像日本这个国家在制定国家贸易机制方面永远没有说话的地方,那这个机制谁来塑造?美国、欧洲,它们有很大的市场,通过开放市场胁迫别人遵守,现在中国到这一步了,我们只要调对了政策,把国内潜在的市场消费趋势变成现实的趋势,如果中国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2021年中国将成为一个单一的最大的消费市场,这就是中国的力量,就能让别人按照我们这个市场来要求。


    你的力量用来搞保护主义,还是把竞争性不是很强的国家笼下来进行贸易交往,还是用这个来让发达国家顺从我们?这是有很大的艺术性的,要考虑清楚,你不是没有能力,但是你目前市场潜力是潜力,还不是现实的市场,要变成真正的市场,国内体制的调整就真要按照TPP的做法。比如要让它成为一个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首先要把工人工资拉上去,TPP里面讲得很清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其他一系列东西有利于让市场消费能力涨起来的话,要主动去做,一旦中国国内潜在的市场变成一个有支付能力的市场,塑造国际经贸体系的能力就在了。


    下一个问题是你怎么样塑造。有的时候你在增加塑造能力的同时,也就引进了一些开放的概念,于是,改革和开放又像30年前一样走在一起,互相促进,那就是另外一种格局,通过引进竞争,之后让你的经济本身做得很扎实,那个时候你在世界说话就不是现在这样了,现在我们是虚胖,真正打架的话还差点。


    如果我们放弃这个优势,采取步步为营,在整个贸易谈判过程中,保护某一部门,某一群体利益的话,可能最后付出的代价会比较大,所以放弃这个优势太可惜了,中国现在要在国际上有发言权,要看到自己真正的优势在哪里,机会在哪里,机会一旦过了,经济一旦转头了,你就永远失去这次影响世界的机会了,影响世界的机会在于你自己掌握好时机。


    原来我们说引进政策,洋为中用,穿别人鞋走自己的路,现在我们是穿别人的鞋走别人的路,而且我们穿别人的鞋让别人满地找鞋,让别人没路可走,这样经贸关系就很难处理了。他们有他们的做法,虽然他们做得不正确的做法也有算在我们这里了,但基本事实还是贸易顺差不解决是不可能的。


    现在国内谈这些问题都是一面倒,而且对法规的引述也不正确,什么事情都撮在一起就不对了。比如美国对我们的钢铁和铝的限制,那不是和中国打贸易战,它是全球保护,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的设关税、设配额,当然你说它脑袋里有没有中国影子?当然有。但从法律上,它是全球配额,不是针对中国的。


    其次讲国家安全条款,国家安全条款是WTO第21条,是给这个国家专门一个特殊豁免,只要引用这一条款,WTO无权审议。所以有些官员说什么到WTO去就国家安全条款打仗,其实这是官员在作秀,但凡涉及国家安全条款,把这个问题提到WTO你就不要看了。


    八十年代,格林纳达的政权被游击队拿去了,美国一看这还了得,搞封锁,但格林纳达原来也是多边体制成员,怎么办?美国就引用国家安全条款,WTO开会时人家就提出异议,美国人就说,“国家安全条款由我自己说了算,别人不许说话”,这一句话完了。它有权用这个,这里打官司也是打不赢的,我们现在把所有的东西,不管它用各种理由做的贸易措施,只要沾我边了我就跳起来,实际从专业角度来看,你只有各个击破,它是什么你就要按照哪一个条款去做,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


    说到这轮谈判,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是有决心的,在做谈判方案的时候,他们有以下做法,横向列出中国有哪些贸易政策,竖向涉及到哪些政策领域,然后看交接处哪一个最大,挑出来先干,目的是要让受影响的行业在竖项里面能够取消掉。他们在“对等”方面做了认真的工作,也是在夜以继日:去年提出调查,三个月听证会弄完了,四个月递到总统那里了,比一般流程耗费的时间短得多,知道不能等。特朗普现在有人起个外号特靠谱,一步步他还在做,在这个谈判中牵扯到市场准入、对等这个问题,他已经抬到台面上了,永远退不会回去了,我们要么打翻了天,要么从里面挑某些方面可以接受、甚至对我有正面影响的东西,赶紧做方案,然后做谈判,贸易最终是双赢的。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