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雨飞
  • 积分:5463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8/10/9 21:50:14
  • 楼主(阅:83070815/回:0)稻盛和夫:我不会隐退【中】


    保持危机感和饥饿感,


    实现从小作坊到中等规模企业的飞跃


    然而,如果认为仅靠这些就能成功的话,那也仅仅只是小作坊的成功。


    如果满足于“我开拉面店成功了”“我搞小商贩成功了”的话,那么很可能会永远停留在小作坊上。


    再回过头来看京都的企业,因为社长当初毫无经验,因为不知道,所以他们反而能够自由的发挥想象,不被既有的习惯和惯例所束缚,对事物保持着疑问和好奇心。


    也许是受京都风俗习惯的影响,正如大家所知,战后一直由蜷川担当知事,其思想比较老旧,其执政的结果就是京都延续了1200年的保守的城市风格。


    同时,在以京都大学为中心又新建了很多新街,意味着在革新方面呈现出反权利,反中央的一面。


    仔细思考一下,这也许就是颇具京都特色的知识分子的特质,值得让人尊重。


    这座城市的氛围充满着革新与变革。也正因为如此,即使是学界,日本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也都是京都大学出身。


    在京都这种独特的土壤中,这些没有技术的门外汉开始创业,从事单一产品的生产制造。像二宫尊德那样用至诚之心感天动地并拼尽全力奋发努力。


    他们相信只要动机至诚、至真、至善,拼命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这才造就了这些中小企业的成功。


    但是,他们在拼命努力的同时也一直在担心,心存忧患。


    打个比方,就像开了一家拉面店,现在生意不错,但是万一哪一天大家都觉得荞麦面更好吃,拉面店就会无人光顾,就是这样一种担心。


    也就是说,单一产品的生产具有很大的风险,只要这个单一产品被市场淘汰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退出历史舞台的话,公司就会随着一起倒闭。


    他们时刻抱有这样一种危机感。


    除了危机感,他们还有一种饥饿感。


    只做这么小规模的生意完全不够,不能维持员工的长期温饱。一直持有这样一种无法保证员工生活的饥饿感。


    不是像二宫尊德那样只要认真拼命努力就够了。


    他们还会想到,这样下去的话,只靠单一产品,当市场发生变动时就无法应对。必须要做些副业。


    正是因为是门外汉,他们才会担心这些问题。


    正是这样一种只有门外汉才会具备的危机感和饥饿感,成为了可以孕育出创造性的原动力,进而推动了企业的各项创意和研发。


    技术方面是门外汉,凭危机意识和饥饿意识促进了创意研究。


    因为自己没有学问且也不够聪明,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危机意识。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危机意识,才会为了掌握某项技术东奔西走,去大学取经,引进学院的技术或者从外国引进技术等等。总之就是绞尽脑汁不断从事创意研发。


    这样的危机意识和饥饿意识成为了推动了创意研发的动力,使得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断涌现。


    企业也随之不断发展壮大。这就是中小企业开始向中坚企业发展的阶段。


    换句话说,通过由危机意识和饥饿意识带动的创新和研发,即为了让企业摆脱单一产品而推动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而付出的持之以恒的努力,会使企业得以发展壮大,这也是企业向中坚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罗姆公司的发展历程。


    刚才我也提到了,罗姆开始只有碳膜电阻一种产品。由于罗姆能很便宜的生产出这种产品,所以很快被市场接受。


    当时市场上已经有帝国通信、东洋通信、北陆电气工业等生产电阻器的有名厂家,在这些厂家中,罗姆也算取得了一些成功。


    我和罗姆的创始人是同年代的人,觉得他做的这个行当很有意思,也很好奇他的公司会怎样发展下去,所以一直对罗姆都很关注。


    罗姆公司依靠外包工厂,扩大了碳膜电阻的销路。


    但是罗姆觉得只靠碳膜电阻单一产品肯定不行,就从碳膜电阻这个初期产品起步,又开发出了金属膜电阻、压膜电阻等新产品。


    罗姆的社长毕业于立命馆大学的电气专业,并不具备金属膜电阻和压模电阻的专业知识,但是他还是致力于开发新产品。


    现在罗姆已经在日本最高端的半导体市场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了一家保持着高收益的优秀半导体厂家。


    半导体行业是需要资金投入很大的行业,一般都认为只有大企业才能涉足该市场。但作为中小企业的罗姆确开始制造半导体,而且瞄准的是高端市场。


    现在,罗姆公司的业绩节节走高,年销售额达到了约3000亿日元。罗姆公司的成立比我创办公司还要早了四年,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因单一产品而产生的危机意识催生了四个创造


    我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正走投无路时,在学校老师的介绍下我进入一家京都的陶瓷公司就职,被分配到研究部门。


    由于如果只生产一般的陶瓷产品,公司没有发展前景。我被任命负责研发新型陶瓷、即精密陶瓷产品。


    数年后,研究取得了成果,合成了性能优越的高频绝缘材料。


    该材料需要高温烧制,对弱电流具备优异的绝缘性能。但是我却不知道该如何展开销售。


    我当时就拿着新研发的材料,一家一家的拜访各家电气公司,询问他们这种性能的新材料是否能用在他们的产品中。


    在这个过程中,我听说松下公司和荷兰的飞利浦公司开展技术合作,正在研制显像管。之后,在这个显像管中使用了我研发的绝缘材料。


    我在就职的第一家公司时,我先是自行研发新材料,之后在开拓其用途的过程中新材料被松下公司采用,在其电视机的显像管中使用。


    我和松下的采购、技术部门的人员一起开会,从决定产品的所有规格,到量产的完成,全都由我负责完成。


    当时我手下有近100多号人,不仅负责研发,还负责生产。有一次,因为技术上的意见不合,我和上司的技术部长发生了争执,最终我决定辞职离开公司。


    我要辞职的消息传出后,京都的一些朋友找到我,认为好不容易研发成功的技术太可惜,帮助我成立了新公司。


    那时,包括我的上司和部下共8个人一同离职,成立了京瓷公司。


    小林先生说他自己从事开发还负责销售,所以很自信。我也是这样,虽然我从没想到过自己会走上创业这条路,但是我对制造、研发、销售,都很有自信。


    所以我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只想着拼命努力向前。


    因为那时候我只有卖给松下的显像管绝缘材料的这一件产品,就一直在担心这个产品被市场淘汰了怎么办,随着时代的变化被新产品取代了怎么办,一直有这样一种危机感。


    事实正是如此,两三年后这个产品就退出了市场。


    当时飞利浦公司是用陶瓷和玻璃的混合材料生产显像管,之后美国的RCA公司开发出了只用玻璃就能绝缘的成本更低的新产品,并开始出口日本。


    当时最新引进该产品的是东芝公司,之后日立、三菱等公司也相继进口该产品。


    我之前研发成功的新材料,仅仅几年之内,就岌岌可危,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我虽然对玻璃材料没有什么研究,但我还是马上到大阪找了好几家生产玻璃的厂家。询问他们能不能生产出这种性能的玻璃。


    结果都不尽人意,因为这些普通玻璃厂家无法生产出这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玻璃。这种玻璃叫硼硅酸盐玻璃,在玻璃当中的硬度很高。


    所以这些玻璃厂家都回绝我说:“我们从没溶制过这样的玻璃,也无法制作这样的玻璃”。


    即使把调制玻璃配方的粉末带给这些玻璃作坊,也会被回绝说“做不到”。所以我自己买回来烧制用的坩埚,跟对方商量好至少让我们使用你们的烧窑。


    就这样,对方同意我们使用他们的烧窑。但实际情况是在融化硼硅酸玻璃的过程中,干锅立刻会被腐蚀掉脱了底,使得烧窑也被全部毁掉。


    正是因为我们当时没有制作玻璃的任何经验,不知道不是特制的坩埚是不能用来融化硼硅酸的。


    即便如此,最后还是在最开始的单一产品用完之前制作成了硼硅酸玻璃。


    实际上那个时候制作的玻璃,到现在也依然被使用于在中国,东南亚的电视显像管产品中。


    现在也就是一个1~2日元的很便宜的产品,但在我们的滋贺工厂生产着上亿根,依然保持着利润。


    在拼命努力去开发玻璃的绝缘材料的同时,也必须加紧开发使用这种材料的产品,这几乎是接连会出现的情况。


    最初用于松下的显像管,作为真空管中的绝缘材料也可以使用。


    当时还是真空管的时代,我们也想过把绝缘材料用于其他领域,比如由NHK广播电视公司播放的广播电台在发送信号时使用的大型真空管,还为此走访了东芝,日立等各个大企业。


    仅仅依靠松下的显像管是不行的,要开发出更多的用途,开拓出更多的市场才行,也就是创造市场。


    就是这样拼命的去争取机会,将我们的产品使用到了各种各样的真空管产品中去,也就是在开发产品的同时开发出了产品的用途。


    之后,晶体管又开始代替真空管被使用到电子仪器中。如果晶体管完全代替了真空管,那我们就会完全失去至今所占领的市场,回到零点。


    所以那时候我们又马上使用和晶体管容器相同的材料研制了新产品。晶体管的出现推动了半导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可以说这个行业真可谓是瞬息万变,在这样的环境中,因为我是一个门外汉,在技术上反而能产生许多天马行空的想象,加上时刻存在的危机感和饥饿感,推动我不断进行新的开发。


    另一方便,陶瓷还有一个特性是硬度很高,不易磨损。


    我就想到利用陶瓷的这个特性打入会使用到磨耗部品的产业机械行业。也就是说用陶瓷零部件代替那些会被磨损的金属零部件,特别是用在机械设备的传动部位的金属零部件。


    为此,我不断拜访机械制品厂家,尝试开发出陶瓷产品的新用途。


    实际情况就是,我每拜访一个机械设备厂家都会说:


    “我不知道精密陶瓷具体可以使用在哪里,虽然我不知道,但是精密陶瓷有这样这样的物理特性,你们有没有因金属被磨损而困扰的地方呢?”


    后来发现,在纺织机行业,丝线高速滑动的部分可以用到我们的产品。


    纺织机在织布时,丝线以超出常人想象的速度滑动,巨大的摩擦力导致走线部分的零部件大幅磨损。


    现在,这些部分的零部件已经全部使用精密陶瓷。我就是这样不断开拓新的市场。


    织布机成功后,说到磨损,有泵的地方应该也会有,于是我充分利用陶瓷的超强耐磨性,进一步拓展市场。


    我们会经常看到冷却器漏水,不停吐着热气却无法发动的车。以前,将冷却器的里的水输送到发动机处,给发动机降温。要实现水的循环就需要泵。


    在泵的外面会缠上皮带,在泵运转的地方会贴上一个被称为油封的橡胶制的封贴。


    所以虽然水不会漏,但长期使用的话,橡胶会发生磨损,导致漏水。这就是所谓的发动机过热的现象。


    虽然使用的是弹性好的、尽量不易磨损的优质橡胶,但是还是会导致发动机过热。所以想用陶瓷来代替橡胶,当时在欧美已经开始使用用陶瓷和碳合成的油封了。


    于是我也紧跟步伐,各家上门销售告诉对方也可以使用我公司的陶瓷。


    现在确实不怎么看到会从发动机里冒出蒸汽的车了。因为使用了陶瓷,所以绝对不会出现漏水的状况,直到这辆车报废。


    其实我不知道陶瓷应用于何处,明明什么也不知道,但我抓住了陶瓷不会磨损的这一特性,以危机感为跳板,探索出了陶瓷的这个出路。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