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大旺
  • 积分:7582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8/12/19 22:00:57
  • 楼主(阅:74297697/回:0)中国家长分5层,你在哪一层?




    • 第一层:舍得为孩子花钱。


    养孩子当然要花钱,但不能只花钱。


    可许多父母认为,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砸钱,为了孩子嘛,那必须舍得。


    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上最好的学校,报各种兴趣班,甚至跟着孩子学校的变化,举家搬迁,住进学区房。


    假如要问这些父母爱不爱孩子,他们肯定会一个劲地点头:那当然了,我辛辛苦苦挣钱为了谁啊?还不是为了他!就是因为忙着挣钱,才没时间陪孩子呢!


    抱歉,这个锅,钱不背。


    前段时间,郑州街头,一位妈妈使劲拽着儿子的手,想把儿子拉回家。


    原来,已经五年级的儿子因为不想上补习班,打算离家出走,妈妈好不容易追上儿子,边哭边说:都是借钱给你上的啊!


    很心疼这位妈妈,可她不知道的是,比起上补习班,孩子更需要的是妈妈的理解。


    《中国青年报》曾经做过调查,51.5%的受访家长坦言,自己会因为没有给孩子买名牌而感觉亏欠孩子,50.7%的受访家长表示经常不顾经济实力为孩子花钱。


    孩子是要富养,但这种富养不是物质,更多的是精神。


    教育专家郑委说,物质上被过度满足的孩子,很难懂得珍惜和感恩,也容易缺乏志向,失去奋斗的动力。




    • 第二层: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这一层的父母,已经懂得“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他们会定时接送孩子上下学,带着孩子往返于各大培训机构,假期会带孩子去旅游。


    最重要的是,他们愿意陪着孩子写作业,忍受各种不适,可以说,很不容易了。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要给孩子足够的陪伴,不能缺席孩子的成长。


    可以说,能舍得为孩子花时间,已经找到做父母的感觉了。


    但要注意的是,仅仅是陪着,不等于陪伴,要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比如和孩子一起游戏、阅读,哪怕只是闲谈,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活生生的亲情。


    而亲情,是一个人最大的安全感。


    演员夏雨说,女儿出生后两年半的时间里,他推掉了所有的工作,天天在家陪女儿。


    也因此,他见证了女儿所有的第一次:第一次会爬、第一次会走、第一次开口叫爸爸......


    在他看来,亲子关系就是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过程,付出多少,就会收获多少。


    这个世界上,没有非喝不可的酒,只有瞬间长大的娃。




    • 第三层:开始思考教育目标。


    这一层的父母,可以说,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他们开始思考,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会有怎样的未来。多半他们这样想了,也会引导孩子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可大多数的父母,在确立孩子教育目标的时候,仅仅局限于考一个什么样的大学,仿佛只要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了。


    再用心一点的父母,会继续操心孩子大学之后的事,比如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在什么样的城市生活,对他们来说,这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


    可事实上,在规划孩子的目标问题上,父母从来不是万能的。


    哲学家萨特说,你可以期待太阳从东方升起, 而风却随心所欲地从四面八方吹来。


    作家刘继荣写过自己女儿的故事。


    她和先生都希望女儿能成为英雄,可女儿却说,当英雄路过的时候,要有人在路边鼓掌,而她,便要成为那个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周国平说:


    父母无权决定孩子的未来,因为他的未来,一半掌握在上帝手里,即他的外在遭遇;另一半掌握在他自己手里,即他应对外在遭遇的心态和能力。


    所以,在这一点上,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目标,但不能干涉孩子的选择,因为谁都决定不了孩子的未来,即使我们是父母。




    • 第四层:懂得改变和提升自己。


    如果能走到这一层,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是足够好的父母了。


    毕竟,人都想改变别人,却很难改变自己。


    这一层次的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懂得先审视自己,而不是对孩子过度干预和矫正。


    他们明白,表面上是孩子有问题,其实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


    读书会群里的一位妈妈,就经历了这样的改变。


    曾经,两个孩子让她的生活鸡飞狗跳,丈夫也经常跟她冷战。


    可她没有放弃,通过读书,她学到了很多,慢慢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并不断改变。


    现在的她,家庭和睦,儿女优秀,自己也经常被学校邀请进行分享,还有许多家长向她取经。


    托尔斯泰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亲爱的父母们,想让孩子做什么,自己先去做吧。等你做好了,孩子自然就好了。




    • 第五层: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这一层的家长,位于金字塔的顶端,可谓登峰造极,当然,能达到这一境界的,也是凤毛麟角。


    这样的家长,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自由表达意见、释放情绪,更重要的是,他们允许孩子自己做选择,不打压、不控制。


    前段时间,动画短片《包宝宝》风靡网络。许多人看了说,“我的父母就是这样”。


    片中妈妈对包子宝宝的控制无处不在,怕他受伤不让运动、看他的日记窥探隐私,最后干脆吃掉了包子。


    这些看上去是爱,却是赤裸裸的绑架。


    被父母控制的孩子,永远无法做自己。


    新东方校长徐小平说,人生就是一系列永不停息的探索和寻找,要让孩子在不断探索中寻找自己的天性,并尊重和呵护这种天性,最终让孩子成为最好的他自己。


    做父母很难,但又不难。


    我们要做的,是放下成人天然的优越感,不刻意塑造和管教,而是放手、引导和示范,让孩子自由发展内在的“精神胚胎”,自由选择未来的路。


    哪怕这条路曲折坎坷,荆棘丛生,也要让他自己走,等他走过之后,会赫然发现,下一个路口,鲜花满地,芳香四溢。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