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何辉
  • 积分:3490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6/6/25 21:44:39
  • 楼主(阅:1754572/回:0)悦读 | 不对亲近的人发脾气是一种教养

    很多人的教养都是两面派。

    在外面和风细雨,在家里大发雷霆;
    在外面舌吐莲花,在家里粗口横飞。

    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

    杨澜曾经问过周国平:为什么我们都把好脾气留给外人,却把坏脾气留给最爱的人?

    连这位一向儒雅的哲学家也说:这个错误,我也常常犯。

    平常在外面要装作彬彬有礼,不这样做容易吃不了兜着走。而回到家里,家人成为宣泄的渠道太方便了,不用担责不必避讳,很少副作用。

    《弟子规》里说的“兄道友,弟道恭”,放到古代现代都难做。哪一家的兄弟姐妹,没有在小时候打过架扯过头发,乃至互相在背后捅过刀子。

    连孔子都说“色难”,意思是对家人和颜悦色是很难做到的。习惯了互相不谦让,长大了自然也没有客气的道理。

    心结藏于心底,脾气脱口而出

    有时在外受气是暂时的,挑剔所爱之人是因为心底的纠结。

    李安电影《饮食男女》描写了父亲老朱和三个女儿的关系,其中与二女儿的矛盾尤为紧张。

    有一个镜头是女儿趴在桌上睡觉,晨跑回来的父亲拍醒女儿说:跟你说过多少次,趴在桌上睡对你不好。

    睡眼惺忪的女儿马上反驳:医生说跑步对你膝盖不好,那你还跑?

    两父女的关系就在这样的一来二往中慢慢磨蚀。

    女儿经常给父亲脸色看,是因为父亲不准她学厨。近乎抬杠地,女儿也经常挑剔父亲味觉失调,厨艺退步。

    对最亲的人总是给不了好脸色,多半是对方给自己的束缚或压力太大,或许是自己对对方的希望落空。

    中国的家庭关系经常如此。心底有疙瘩,不容易说出口。日积月累,心结也只能越打越重。

    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是尊重自己所爱的人

    周国平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

    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是好好对待自己的身边人。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好,同样是深到骨子里的。

    史铁生双腿瘫痪之后,脾气变得喜怒无常,经常对母亲发脾气,倔强地对抗。母亲即使身患肝病,口吐鲜血,心里口里记挂着的还是自己的儿子。

    后来母亲死了,史铁生才突然醒悟: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

    “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如果我们沦落到要让家人难堪来获得满足,那么我们就是一个大写的弱者了。

    有一种幸福叫 “父母在”

    父母在,家才是你安魂入梦的地方。回到家来,亲热地叫一声爸爸妈妈,我们才能充分感知一个家的温馨和踏实。

    家有老人,就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永恒的亲情还在。工作和事业失败了,可以重来,孝敬父母的时光却永远不能重来。当父母健在的时候,要好好尽孝,否则,人生会留下沉痛的遗撼。

    老人对儿女工作上无条件的支持,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父母的恩情和无私的爱。

    上有老的时候,我们应该感到幸福。因为我们已经褪去了青春的青涩,洗尽了生活的铅华,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回报,懂得了珍惜和付出。

    因为父母尚在,我们可以孝敬他们,可以环绕在他们身边,还可以做一个他们眼里长不大的孩子,感受那份永远不会苍老的父爱母爱。而无论在外面遇到多大的风雨,家庭的港湾是我们永远温暖的怀抱。

    有父母,有家,有爱,无论多么的辛苦和劳累,都是幸福的。

    这世间,有一种压力,叫做上有老。有一种责任,叫做上有老。更有一种幸福,叫做上有老。

    老人终有一天会和我们分手。到那个时候,上有老的日子,便会成为最珍视的记忆和一生的怀念。

    每想到这一点,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珍惜生命里上有老的日子,那是上苍赐予自己最美好的一世情缘。

    思域无界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