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玫瑰
  • 积分:419
  • 等级:四年级
  • 2019/12/28 15:07:31
  • 楼主(阅:82651958/回:0)张勇:业务1号位要有杀伐决断、影响力和担当【下】


    经营核心是突破,管理核心是效率


    “经营“和“管理”是两件事。经营核心是突破。用盒马举例,它能够满足基本需求,又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给用户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是经营问题。


    管理是效率问题。组织运行是不是高效,是不是人浮于事,包括阿里很多团队应该有全国性的组织,地区性的组织、分公司、城市,层层下去能不能管住,这些统称为管理问题。


    其实经营问题、管理问题都有特定阶段的特征。两个问题的效果,基本上符合木桶原理,一定是由最短板决定的。你有再好的想法,再好的商品创新,管理不好,企业也是一团糟,但在特定阶段,作为一号位,要对大的局有判断。组织设计中,如何考虑阶段性的焦点问题和当前首要矛盾,或者说在经营上要解决什么具体问题,管理上要解决什么具体问题,并且经营和管理之间如何微妙地动态平衡,是向左偏一点还是向右偏一点。


    动态平衡最重要。任何企业不论大小一号位,任何的左倾和右倾,哪怕只有五度,在一线就是180度大转弯。我们讲任何问题,只要态度上有鲜明表达,哪怕随口说的,也很容易被断章取义。


    组织设计核心就是几个关键字——纵或者横、分或者合。通常来讲,纵和分是对应的。什么时候纵向,团队需要单兵突进的时候,需要打开一条血路,拓展一个市场,就需要组织敏捷、快速推进,甚至不惜犯错、不惜损耗。有的时候单纯的管理者很容易把效率损耗看成天大的问题,这也是我不断提醒自己的,因为我背景是CFO。我一直在想,马老师以前讲CFO不能干CEO,他的道理是什么?他到今天还是坚持这个观点,只不过说张勇是个例外。他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任何东西不能绝对。


    管理是个保健因子,没有管理不行、没有效率不行,人浮于事不行,重复岗位设计不行,但它不是一个激励因子,企业要创造未来,靠管,把灯都关上是不行的;考勤再严格,也考不出一个面向未来的企业。工厂化管理容易把人管成机器,管成零件,互联网公司不是这样,数字化运营也不是这样,管理哲学上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把人变成机器。


    过程中,怎么把握纵和横、分和合。纵的时候,业务要突破,要快速、锋利,横的怎么样都不能锋利,只会敦实厚重。马步扎得稳,但要锋利,一定是纵来得好。企业最终都会有很多职能性设计,是放在一个团队里,还是做成共享,也就是我们叫的中台?


    每个团队都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自己一定跑得快。当中没有对错,要分清当前主要矛盾。没有任何人可以替我做决定。我会反反复复考虑这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日常通过不断观察各种现象、情况,最后你发觉不动不行,必须做个选择。


    插一点题外话。对于一个大组织,很多问题不是先来先到。最重要的是,我的Calendar是我自己排。很多人习惯说,我跟你约,找你秘书,其实我想说没用的,我写下来,进入挂号名单,但不代表先挂号的先看病。他没来找我挂号,说不定我盯着他要开会。他找我开会,我可能拖他一个月。为什么?还有比这更重要的。我习惯永远掌握自己的Calendar,时间管理是我的最重要工作。如果我的时间不由自己决定,那就出了大问题。


    我自己手机上会写好,谁找过我,我没答应他。很长一个List,有的我知道他等得很急,我就是不找他,因为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不是说他的事情不重要。重要不重要,紧急不紧急,永远是相对的。


    回到“分”这个话题。阿里后来立一些新业务的时候,包括钉钉也好,盒马也好、零售通也好,天猫精灵也好,我跟大家可以直截了当地分享,新业务起来必须另立番号,没有番号不成军,不成军就是乌合之众。大家凑一凑,干赢了也不知道算谁的,干输了没人担责任,这肯定不行,你必须要独立成军去打一个山头,尽量减少协同。


    反过来,两个团队做同样的事情,要让两个团队都具备资源,至少有要赢的心,你不能说你跟它对冲,那肯定不行,你还是让每个团队都要全力去赢,所以要纵向和分开。最怕是在新业务、新战场,由职能部门协作,这太麻烦,业务Leader说了不算,财务怎么说、法务、投资、技术、物流、外部协作都怎么说,而最终自己都不管。


    如果这样,要你这个一号位干嘛?所有人都是提问题的,不是解决问题的。你要不要输赢,要不要把命交给他,这样人家输了也服气。我自己做的决定最后没搞成,我为此买单,而不是说最后一肚子冤屈。这些事情都不是我决定的,结果要我买单,这就完了。


    做取舍的过程,


    也是建立和消费信用的过程


    大家听中台战略很多。中台是阿里非常独特的战略。在独立业务拓展期、突破期,一定用独立团、独立师、独立旅建制来做。反过来管理到一定阶段,出现太多独立师、独立旅,大家各自建小煤窑,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煤炭产业。这时候要统一搞、要关停并转、要合并同类项。横的问题是你问管理要效率,取消重复性建设。


    我们说,如果第一天奔着平台来创业,基本上都是死。同样,如果一个企业内部奔着中台做中台,也是死。所有平台都是从实战当中打出来的,没有实战当中的经历和建设,你都不知道客户需求是什么,凭什么说我是上帝,能够为所有人服务,这是不可能的。


    这时中台做得不好就会变成瓶颈。做得好的中台都是依托一个大业务,就是这个业务的一部分,做着做着,我们发觉它已经足够茁壮,而且能支持其它业务场景,我们把它中台化。中台是沉淀出来的,不是从底下长起来的。底下长不起来中台。


    我强烈建议大家看一下自己的组织。一号位最难的一点,就是既是商业架构师,又是技术架构师。这对于人的综合要求太高了。我肯定不是技术架构师,我可能成为一个产品架构师,但一个企业最终是一个好的商业架构师,和一个心灵相通的技术架构师呼应合一,这跟职位无关、跟汇报关系无关。在座可能有技术出身的,如果你做的不是纯技术研发类业务,最终还是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商业架构师,不然很难变成企业的一号位。


    横过来就是当出现多业务发展,中间越来越雷同,你就开始进行抽象沉淀,并通过抽象沉淀以后的平台或中台,来支撑一部分新业务发展。支撑里面的局部模块,这是我自己体会的纵和横、分和合的过程。


    最终回到管理哲学,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做企业也一样,分分合合。这是马老师的原话,我最早听没有感触,现在有了心灵感应。最终就是搭积木一样,合久了就分分开,分久了就合起来。


    排阵型离不开一个关键因素,人。


    我自己是个深度足球迷,我最喜欢类型的球队或者教练,都是因地制宜变化阵型。有些教练到哪儿都踢352,或者现在流行4231,两个中场,前面单箭头,高的把制空权掌握,把球过渡下来,左边一个、右边一个,两边总要两匹飞马,左边锋、右边锋,可以往下移。前腰是组织,后面两个防守型后腰,一个可以前后动,一个可以左右动。而有些教练则是到了球队,先看有什么菜,就排什么阵型。比如352就需要两个边后卫很厉害,攻的时候需要像左右前锋一样,守的时候变成两个边后卫,有这样的材料才能做325这盘菜。


    企业管理、组织设计一样。理想的画组织结构图,我认为不成立。我们永远面临的是在特定历史阶段,看有没有合适的人。没有合适的人是常态,完全合适非常难。永远要根据手里有几张牌,你有几个王、你有几个K,就怎么打,怎么布局。这当中一定根据你有的“将”来排布。


    我一直说我比较喜欢用“主将”这样的词,而不看总裁们有几个D。我有时跟总裁聊天,往往问,你的左膀右臂是谁,你的干将是谁,不一定是你的D,可能是你的DD。一个企业、一个领军者一定有一个核心团队,这是客观的,不然就变成了孤胆英雄。当中怎么选择主将,要考虑不同阶段的不同问题。


    真正的业务一号位,一定是在高度的不确定性当中去寻找确定性。不确定性是最大的确定性。怎么从各种现象表现,来看到这个人是否有主将特质。最普通的一点,这个人要有观点。我们开会讨论经常发生,只要位置比较高的人说了后,这个事情就变成你定了调,基本上团队就朝那边走了。


    这是人性。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创新业务里面,最怕人没观点,并且不能坚持和捍卫自己的观点。这样的人几乎不可能成为主将,他只是个manager。manager是个管理者。经营和管理是两件事,他也许是好的一个house keeper,管家,这在企业里也需要。一个企业做得好,也需要一些管家型的人物,但业务要有突破,一定要有主将。在此基础上,怎么样找到这些人的特质,并且看他怎么看待这个组织和机会,这非常重要。


    最终对所有企业一号位来讲,最重要的时间要花在选人,其实就是定战略、定组织、选主将,这几件事情决定了企业的命运。我花很多时间跟同事聊天,正式的、非正式的,开会是最无效的一种,但没办法,有些形式还是要走。我认为这个无效,可能团队觉得很重要,跟逍遥子开会,得到他的认可,或者你讲几句,这个团队就获得很多资源,经常很多变成了CEO工程,必须理解这个。


    要通过合适的方式去倾听这个人的思考。要看这个人正不正,再聪明的人,如果心术不正,在任何企业都会引发灾难。人总有一点自己的小九九,不能完全说大公无私。这是个过程,你给他多大的信任,给他多大的责任,他就越来越大公无私,同时他自己要有独特观点。他必须能够在不确定性当中表达自己清晰的选择。观点是取舍。一个没有取舍的主将、一个没有取舍的组织很难做好,必须在“既要又要还要”下面,在战略思想下面,承受巨大的痛苦和压力、挑战,做关键取舍。做取舍的过程,也是一个建立信用、消费信用的过程。你做对了就建立了信用,老做错,错两次、三次以后,就没有人信你了。


    另一个观点是,一定要搏,所有事情没有那么面面俱到。最终到零秒,总要有人按Button,说朝这边走。这么多年下来,我也在挑战原有的性格。一般到我这儿的决定,下面已经没法做决定了。


    第二,一旦决定以后,就要坚持,地球是圆的,坚持到最后,往东了,只要你还活着,就是往西。最怕来回折腾,最消耗、最没有成果,而且最让团队崩溃。产业终局一定不是一段路可以走到的,我的工作就是在产业终局和现在之间,找到一条歪歪斜斜的路,今天偏五度,后天要往回十度,那边有个坑要跨过去,有时要背道而驰。


    业务1号位要有杀伐决断、影响力和气质


    组织阵型最后还是回到人。


    作为业务一号位,他的观点、杀伐决断,他的影响力和气质很关键。有些东西是天生的,只不过需要被激发。现在很多时候,包括马老师,包括Lucy(彭蕾)跟我开玩笑,说你跟以前不一样,没想到你是这么一个人。人是靠被激发出来的,到那个位置上,你自然调动所有潜能去做一件事。


    一号位需要的特质是决断和担当,这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面对高度的不确定性。一个好的领导者,一定不是一个manager。一个好的领导者的特质,我把它总结为三句话,都跟担当有关系——


    第一,就是敢做别人不敢做的决定。


    第二,承担不能让团队承担、团队也承担不起的责任。


    第三,就是搞定团队搞定不了的资源。


    第三点特别体现我的特色。前面两个大家都容易想,肯定要做决定,肯定要担责任,但如果只有这两个,你不帮团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没用,你讲得很好,我们必须干这个,责任我来担。但怎么干,要有条件,要有技术资源,人的资源,钱的资源。所以你要搞定一些资源,这是必须的。最终永远缺的是资源,广义的“资源”,因为机会总比资源多。


    反过来,如果跟团队有共同的战斗、共同的经历、共同的体验,才能看出在团队眼中,这个人只是你的老板还是你的老大。我认为,老大是正向的描述,如果一个大组织里面,一个团队里面没有老大的感觉,这个团队没有真正的凝聚力。老板是封的,是任命的,老大是发自团队内心的。


    这个过程要靠共同战斗经历,荣辱与共、彼此担当,甚至为团队承担一些东西。我经常问自己,到底大家认我这个人,还是认我的官衔?人要有自知之明,我当然希望认我这个人。我也理解过程中,如果没有亲密接触、没有共同经历战斗,可能认的就是官衔。但一个组织要健康发展,就要能荣辱与共,共同战斗,成为战友。


    我以前经常跟团队讲,没有一起打过仗的只能叫同事,不能叫战友,一起打过仗就是战友,你才会知道,要死的心是什么,一起共同在海底淹死之前求生,彼此拉,也拉不住谁,都要往下沉的感觉,这是生死与共的感觉,这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一个企业真的成功,所谓敢于把后背交给对方、敢于互相信任,无条件, , , , 支持,就来自这种胜过同事的感觉。


    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最难。真到抉择时刻,能不能同舟共济,真的到企业有危难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什么是真正的支持。平时鼓掌、笑脸、问候不差一个,但到那个时候,能不能帮人家一下,哪怕慰问一下,最后用实际行动做些事情,这是真正的友谊,同时才能建立更紧密的信任。


    阿里叫“因为信任、所以简单”,信任是很高阶段的事情,首先人要互相认识、熟悉,有很多交往,经历一些事情,慢慢累积一些信任,你没有办法要求两个不认识的人因为信任、所以简单,听了以后没有感觉的。


    首先要自己感动,才能感动别人,才能真的发自内心让团队、让主将、让员工有机会变成更好的自己。这是阿里文化的主题。还是要用心。这跟做业务一样,最终做一个企业领导者,是智商、情商,最后是爱商,这也是我们的坚信。我总结阿里巴巴的文化内核,就是相信人和社会的美好。尽管世界有很多丑恶的事情,但是你还是愿意相信美好,并且愿意去相信别人。


    碰到问题的时候,你敢不敢首先相信别人,哪怕有时候会被骗,哪怕有时候不顺利,但是你愿不愿意做这个事情,这是企业的DNA,也是阿里的DNA。


    这次阿里的新六脉神剑,我给提的观点是,不是传承,不是我传给你,是寻找共鸣,找到同路人。每个人心里都有这样一部分,你能把他激发出来,原来大家都信这个,都觉得这样世界会更美好,为什么我们不一起努力一下?这才是真正把文化和业务融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走向一个更健康的组织。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