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78273795/回:0)全面梳理高瓴资本的投资逻辑投资本质上还是希望买到低估的东西,买到将来能够超过大家预期而成长的东西。我们看投资的本质,要从三个维度去思考。 我经常说,买股票看行业,就像买房子看小区一样,你可以装修你的房子,但是没有办法改变小区的环境,是不是学区房、小区中庭大不大等,这些因素你是无法改变的。公司也一样,即便有很优秀的管理层,但如果在一个很烂的行业,不管你怎么敬业、挣扎,业绩都不会太好。 而有一些行业,你会发现赚钱实在太容易了,很典型的就是白酒行业。2013 年、2014 年“三公经费”严管,大多数公司股价下调但还是很好赚钱。因此,从行业的维度看,首先是看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就是这个行业挣钱是否容易。 我们经常说格局决定结局,很典型的两家公司就是美的、格力。空调并不算很出众的行业,但是2005 年价格战之后至今,形成了格力和美的市场占有率具有很大优势的格局。行业格局优化后,即使整体增速下滑,格力和美的的业绩增长也很快,股价也都涨了几十倍。 中国过去15年走了美国100年走的路,可以在三年时间内用掉美国一个世纪用的水泥量。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定有一些行业的成长空间是有限的,甚至有可能已经是夕阳行业。在行业选择上我们要避开这些夕阳行业,同时也要避开刚开始就“百舸争流”的行业。一些新兴行业刚刚发展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这个行业好,有100家天使投资人往上扑,50家VC往里冲,公司之间打价格战,这样的行业你不知道谁是赢家。我们要的是成长期和稳定期,有些消费品在成长期,这种阶段下特别好做投资。当然,产品的生命周期也要看。 中国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国家,资本回报率稍微高一点儿的行业、净润率稍微高一点儿的行业,就会有100个人“山寨”、1000个人抄袭。所以门槛很重要,要么资源独占,要么有牌照限制,要么有技术优势,要么有品牌优势。从白酒行业来看,2012年、2013年有非常多的地产公司尝试开发自己的白酒品牌,但到2015年、2016年都死掉了,这个行业是有门槛的,别人进不来。 看管理层分两个方面:一是看他的能力,二是看他的诚信度。 能力分两个方面。一是看战略上是否清晰,是否聚焦。很多公司会转型到其他行业,这种随便乱转型的公司我们从来都不碰。老本行都做不好,转型做一个新行业能够做好吗?过去两年,各种转型的公司基本上成功的很少。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