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86960916/回:0)华为的股权激励,这篇7000字的文章讲透了!【上】我们一直听说华为神秘的员工持股制度,但很难深入了解其全貌,它是什么样的一套机制呢?如何让华为人奋不顾身地奋斗?任正非只有1%的股份,他是如何控制整个公司的呢? 这篇文章是对华为虚拟受限股的详细分析,并给出了非常中肯的总结。 以下是文章全文: 在华为深圳总部的一间密室里,有一个玻璃橱柜,里面放了10本蓝色的册子。这些册子有助于回答一个困扰美国政府的问题:谁是这家中国大型电信设备企业的真正所有者。 在这些厚达数公分的册子里记录着约80000名员工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其他个人信息。 华为表示,根据一项“员工股票期权计划”,册中的员工持有公司约99%的股份。 在公开的工商登记信息中,任正非拥有股权为1.01%,剩余98.99%全部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以下简称华为工会)持有。 但这显然不能解释这家公司的真正所有人。 一、虚拟股份的来源 每年,表现优异的华为员工会被主管叫到办公室里去,他们通常会得到一份合同,告知他们今年能够认购多少数量公司股票。 这份合同不能被带出办公室,签字完成之后,必须交回公司保管,没有副本,也不会有持股凭证,但员工通过一个内部账号,可以查询自己的持股数量。同时,这些员工不会在工商登记上出现,其股权全部由华为工会代持。 从本质上来说,这只是华为单方认可的员工股权,不是法律上员工具有所有权的股权,而是华为和员工通过契约方式约定的一种虚拟股权。 虚拟受限股(下称虚拟股),是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授予员工的一种特殊股票。拥有虚拟股的员工,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分红,以及虚拟股对应的公司净资产增值部分,但没有所有权、表决权,也不能转让和出售。在员工离开企业时,股票只能由华为控股工会回购。 经过十多年的连续增发,华为虚拟股的总规模已达到惊人的134.5亿股,在华为公司内部,超过8万人持有股票,收益相当丰厚。 二、华为股权变化的历史沿革 1987年 1987年,任正非与五位合伙人共同投资成立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即华为公司前身),注册资本仅2万元,当时,六位股东均分股份。 1990年 华为公司员工开始以每股1元的价格购入公司股票。当时每个持股员工手中都有华为所发的股权证书,并盖有华为公司资金计划部的红色印章。 虽然,华为的净资产一直在增长,但每股1元的认购价格一直延续到2001年。 在华为早期不能上市,获取银行融资较为困难的初期,华为公司依靠这种内部融资的方式渡过了难关。 1997年,华为的注册资本增加到7005万元,增量全部来自于员工股份。 1997年 华为公司对股权结构进行了改制。 改制前,华为公司的注册资本为7005万元,其中688名华为公司员工总计持有65.15%的股份,而其子公司华为新技术公司的299名员工持有余下的34.85%股份。 改制之后,华为新技术公司、华为新技术公司工会以及华为公司工会分别持有华为公司5.05%、33.09%和61.86%的股份。 同时,华为公司股东会议决定,两家公司员工所持的股份分别由两家公司工会集中托管,并代行股东表决权。 1997年改制时,华为公司和华为新技术公司的股东会议决定,两家公司员工所持的华为公司股份分别由两家公司工会集中托管,此后,到1999年6月,华为公司工会以现金收购了华为新技术公司所持的5.05%股份,同时收购了华为新技术工会所持有的21.24%的华为公司股权。 至此,华为公司两家股东——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会和华为新技术公司工会,分别持有88.15%和11.85%的股份。 2000年 华为公司董事会决定,将华为新技术公司工会持有的11.85%的股权并入到华为公司工会,任正非独立股东的地位第一次得到确认。 华为公司将任正非所持的3500万元股份单独剥离,并在工商局注册登记,他单独持有1.1%的股份,其余股份全部由华为公司工会持有。 这种由任正非与华为公司工会并立的结构一直延续至今天。 2003年 华为公司员工开始以每股1元的价格购入公司股票。当时每个持股员工手中都有华为所发的股权证书,并盖有华为公司资金计划部的红色印章。 虽然,华为的净资产一直在增长,但每股1元的认购价格一直延续到2001年。 在华为早期不能上市,获取银行融资较为困难的初期,华为公司依靠这种内部融资的方式渡过了难关。 1997年,华为的注册资本增加到7005万元,增量全部来自于员工股份。 2004年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股东再变更为华为控股和任正非,任正非持股1%。 此后至今,历次增资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控股、华为工会、任正非繁复的股权关系比例小有调整,但框架未再有大的变更。 三、华为内部治理和员工的关系 根据华为公司的年报: 持股员工通过选举产生股东代表,通过股东代表大会行使其应有的权利。而华为控股的公司章程也明确:公司最高权力机构为股东会,并具体写明关于召集股东会议的方式与步骤。 但事实上,虚拟股制度下,持股员工的权利仅限于分红和股价增值收益,不涉及产权,而掌握实际权力的是华为控股股东会。 通过查阅相关材料发现,在涉及华为控股增资扩股、分红和人事任免等问题时,其股东会议历次只有两人参加——任正非和孙亚芳。 他们俩才是华为控股真正的两家股东的代表! 与当年联想控股等公司的持股会最大的不同是,联想持股最终将公司产权落实到了每个个人身上,而华为员工所持股票事实上只有分红权,实体股东只有任正非一名,其他员工整体以社团法人存在,而社团法人体系下,相互维系的关键并非股权,而是劳动合同。相对于现在悲催的万科,华为真可谓是独具慧眼! 四、股权激励的作用 华为公司一直都强调自己是100%由员工持有的民营企业。但准确的表达,应该是华为的股份100%为员工持有,但不是100%的员工持有华为的股份。 华为目前的员工总数是18万人,大概有8万余人持股,持有人数虽然只占员工的40%左右,但其总人数,已相当于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持股人数。华为公司不断通过调整股票的分配方式来实现员工激励。 2008年,华为公司微调了虚拟股制度,实行饱和配股制,即规定员工的配股上限,每个级别达到上限后,就不再参与新的配股。这一规定使得手中持股数量巨大的华为老员工们配股受到了限制,但是有利于激励华为公司新员工们。 同时,华为公司出台了许多具体措施去识别“奋斗者”,大家在网上可以看到不断被转发的《华为基本法》。 华为虚拟股权的另一个作用——获得融资。 虚拟股制度实行之后,华为公司的这套分红激励体系一路发展顺利——通过虚拟股增发的形式,华为获得了大量的资金。自2004年开始至2011年,华为控股工会和任正非两家股东新增持股63.74亿股,总计增资275.447亿元。 华为公司每年度发行股票数额,均由两个实体股东按当年每股净资产购买,然后,控股工会再发行等比例虚拟股出售给“奋斗者”们。2004年至今,华为员工以购买虚拟股的形式通过华为工会增资超过260亿元。 反观华为公司的直接竞争对手中兴通讯,其在A股上市以来累计募集资金不过24亿元。2004年在香港上市,融资不过21亿港元,融资力度高下立判。 我们认为,华为虚拟股融资的制度要比上市公司期权股权激励更具效果。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只能发行新股,或者既有股东出让老股,资源有限,而且要经过股东大会批准,操作起来成本很高;虚拟股则可以无限增加,股票来源不是问题。 另外,内部发行,几乎没有监管成本。 五、股权资金来源与银行 自2001年始实施虚拟股制度起,华为员工在签订股权协议的同时,这些“幸运儿”还会签署另外一份合同:四大银行的深圳分行每年为他们提供数量不等的“个人助业贷款”,数额从几万到几十万元甚至更高,这些贷款一直被华为员工用于购买股票。 所统计,四家商业银行总计为华为员工提供股票贷款高达上百亿元,直到2011年被叫停。 华为员工持股制度的设立,遵循的是深圳市政府关于“内部员工持股”的系列规定。 1994年颁布的《深圳市国有企业内部员工持股试点暂行规定》明确提到,可以由公司非员工股东提供担保向银行或者资产经营公司贷款。华为公司是民营企业,但其员工持股制度方案经过了深圳市体改办的批准。 2001年《深圳市公司内部员工持股规定》,更将适用范围扩大到了民营企业。 四大银行叫停虚拟股贷款的起因,是国家审计署的一份报告: 商业银行对华为员工的“个人助业贷款”用于内部配股,该行为系属违规行为,风险巨大。而银监会在调查后,明令四家商业银行暂停发放华为虚拟股贷款。 此外,华为公司以个人助业贷款“助力”公司配股,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贷款通则》中的第三条“不得用贷款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以及和第四条“不得用贷款在有价证券、期货等方面从事投机经营 ”规定也不符。 2012年3月31日,华为董事会秘书处向华为员工发布《通知》,明确2012年虚拟受限股只能通过自筹资金购买,银行将不会再提供购买股票所需的贷款。但此时,华为早已经度过资金最艰难的时候了。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