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牡丹
  • 积分:12609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9/2/22 20:28:54
  • 楼主(阅:78320432/回:0)组织建设如何跨过千人规模的门槛?


    0到1:管好关键几个人,无需多谈组织建设


    从0到1是创业阶段。在座的每一位创业者,要么感受到一种机会,要么感受到一种趋势,结合自己的一颗初心,带着那个梦想出发,开始创业。所谓“1”的核心是有没有形成你的业务原形,这个业务为什么能长久,核心业务逻辑在哪里,每个业务都要从原形开始打造出来。


    在座的各位,你们的企业肯定都完成了第一个从0到1的过程,很多还在孕育第二个从0到1,这也是在座企业有活力的原因。阿里巴巴为什么能够一浪接一浪的上来,因为它是火箭战略,能不断往前做业务迭代。


    所有组织里最大的变量是人才,就是你的员工规模和数量,这是一个主变量。而从0到1的这个阶段,CEO在创业时需要冲在最前线,对业务要有足够的了解,这是该阶段很重要的特征。有可能基础的员工都是偶然性的,包括核心团队都可能是从身边熟人开始,聚在一起就干了。


    这个阶段没那么复杂,因为公司的人也就几十号人。当创业团队很小的时候,就不需要有太多机制,每个人其实都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干嘛。小团队最幸福,沟通基本靠吼,吼一声,所有人都知道了,对于组织来讲效率是最高的。 


    并且,这一阶段也可以开始考量利益机制的问题。


    从利益机制上讲,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事先分配,一类叫事后评估。马老师做对的一件事是,事先拉着合伙人,不管多少钱,凑钱进来,一起当合伙人,事先把利益机制谈清楚了,大家一起共同创造这个大饼,这是最容易凝聚一群人,也是互联网企业发展起来比较重要的原因。


    而事后分发奖金则简单的多,CEO几乎可以给所有人发工资,因为你对这些人做得怎么样很清楚。这个阶段其实不需要多谈组织建设,只需要管好关键的几个人,把业务模式摸清楚就可以。


    1到10:CEO要转变角色,从做事变成管理


    而从1到10,企业有一个业务模型之后,开始走量,在用人上最明显的信号就是,短时间内大量进人,在座的很多企业都有这种情况,公司业务开始增长,员工从创业时期的几十号人快速涨到上百号,甚至到上千号人。伴随着模式扩张,人数快速拉升和扩大。


    因为员工增加,CEO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怎么从做事变成管理,包含核心团队怎么Hold住下面一波人,这就变得尤为关键。从阿里的角度就是P到M的转换,不只自己干,还要带着一伙人去干。作为管理者、作为CEO,这是第一级切换,也是最关键的转折点


    湖畔大学的学员中,有一些同学的企业已经是上市公司级别,但CEO还是享受80%的事情自己去做,团队管理的意识还不够。


    1到10标志性的东西,“1”的关键业务上面叫原形业务产品能够出现,“10”上面很关键的是业务模式成熟,在组织方式上形成业务流程、形成初步分工,这些东西已经开始慢慢长出来,不同人、不同业务部门开始分工做事情。


    你的核心团队可以发所有人工资,这是在百号人左右,一个人带十个人的结构是最自然的反应,罗马军团就是这样的一个金字塔,这时候核心团队可以Hold住整个团队,发工资也OK。


    从1到10的时候,大家是一起打江山上来的,核心团队肯定是以一起打拼的为主,他们的能力某种程度上已经到了一个台阶。短时间进人之后,这群人能不能Hold住新进的这帮人变得很关键,管理意识、管理能力能不能补上去就变成核心团队很关键要去思考的。


    10之后:引入专业人才 Hold住专业人才


    企业发展到了10之后,进入10到N的阶段时,真正的挑战就出现了。因为再往前放量,湖畔大学的很多同学也跟我聊过这个问题,出现的最大挑战就是,怎么挑选比我更专业的专业人才以及我怎么Hold住这样专业的人才?


    在这之前,企业的核心团队有点像创业子弟兵,大家是一路打拼下来的。但到了这个阶段,企业就需要专业人才了,因为专业化分工,需要效率提升。所谓的组织管理,其实就是两个词,一个叫“专业分工”,第二叫“基于分工之后的合作”。


    专业分工带来的好处是,在一个领域把事情做得更透、效率更高、比别人更好,比如Marketing(销售),到一定程度,要去找销售的负责人,市场的头也要去找,HR的头要去做,希望这个专业方面做得更好。


    专业的人来了之后,高管空降变成团队里面的关键词,但是高管空降,作为CEO怎么Hold住这群在专业度上比我自己还牛的人,靠的是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这些东西。


    我曾经问过掌阅的CEO,你们为什么能够活到现在,当时市场存在大量阅读平台,但是它是唯一活下来的。他说是价值观指导我们,他们对于版权没有丝毫触碰底线,而且是第一家宣布收费阅读,他们判断出一个趋势,知识产权一定会走向正规。


    这样的经营原则支撑掌阅走到现在,但是再往后走,CEO核心要做的就是,绘制一幅更美好的发展蓝图,用企业组织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来Hold住一群比你还牛的人。


    松下幸之助(松下电器的创始人)说过一句话:当100号人的时候,我带着整个团队冲在前面;当1000号人的时候,我跟团队一起往前走;但到了1万号人的时候,我只能退到后面,双手合十,为他们祈祷。他就只能去造场子去了,我们要的是什么、不要的是什么,要从更宏观的经营哲学角度去做。


    进入100阶段:建立规章制度、绩效职级等组织体系


    以我对同学们的观察,不要那么着急一上来就说使命、愿景、价值观,你们有自己的节奏,别生硬地弄一个东西出来,很重要的是判断一下,自己的企业当前处在哪一个发展阶段。


    当企业真正进入到100这个阶段的时候,才是组织真正诞生的时刻。前面不谈组织没关系,作为CEO能不能有Leadership、Manager Skills,能不能Hold住这个团队是最重要的。但这里,公司到了千人规模的时候,很多东西慢慢固化成形。


    这个阶段关键的是把业务模式变成一种运营模式,快速放量,打造出业务往上快速拉升的作用。这个阶段的人才,核心业务能力清晰,高级职业经理人进入,组织方式能够形成专业化分工,部门、制度、规章、绩效体系、职级体系等逐步建立完善。


    我把企业的生命周期放出来,是为了让大家更有意识提前布局这些事情,这样组织才有可能长远发展下去。企业到了100这个阶段是条分水岭,100之前组织用的是人才的力量,到了100以后,才真正的是组织能量用出来。


    企业的组织机制包含心、脑、体,所谓的心,核心就是文化力量;而脑,核心是人才能力;机制就是两条线,钱有没有分对,权有没有分对;而组织结构是解决权力分工、整合的问题,华为说分对钱很重要,任何企业在谈使命、愿景的同时也得把这件事做好。


    阿里巴巴的很多东西,都是从这个切面开始讲,组织文化、组织能力、组织机制,都是从100放量之后开始讲。在这个阶段,CEO怎么能够从做事的兴趣,特别是技术型、产品型的CEO转变过来,能够让比你更优秀的人进入到组织中来才是关键。








    热爱生活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