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报哥
  • 积分:3784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7/8/17 0:32:14
  • 楼主(阅:9373308/回:0)印度究竟能不能打仗


    文;胡笳



    战狼2》,票房过了四十亿,一大碗鸡汤喝的吃瓜群众热血沸腾,“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来自2000年前的话,今日光辉重铸。


    加餐小鸡腿一枚,先聊聊这句话的来历。



      2000多年前,汉元帝时,匈奴郅支单于杀汉使谷吉,但,他自己秒怂,以博尔特迅雷不及掩耳盗铃的速度跑到了康居,也就是今天哈萨克斯坦境内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这地方对西汉来说属于“远”的了。郅支单于觉得这下子安全了,立即就老太太摸电门又抖上了,于是写信向西汉示威。结果,没想到其实是老太太上茅房坑了自个儿。



      我泱泱大汉的陈汤将军立即率军征讨,带兵四万,兵分六路,迅速攻破康居,于乱军之中斩杀郅支单于。陈汤随后向朝廷报捷,文中云“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传承下来,逐渐变化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并振奋民心至今日。


    小小鸡腿,加餐完毕,我们回到今天的正题。



      在这句口号下,我们不算远的邻居,印度恰好赶上了,被放到了“必诛”的行列。现实政治自然有许多内幕和博弈,不好讲要不要“诛”,怎么“诛”,或什么时候“诛”。但我们不免有个问题,印度人好不好“诛”呢,换言之印度擅长打架吗。


     翻开历史看看,结论明显,印度在打架这事儿上,确实不咋地。


    我们就不谈公元前二十世纪到十世纪,雅利安人是怎么入侵印度,消灭古印度文明了,因为终究今天的印度保持是这次入侵后产生的文明,我们从公元前六世纪开始谈起,从那时开始,印度这片土地真是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



      首先是波斯人,公元前6世纪末期,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记住不是大流土是大流士,在统一波斯帝国之余,顺道占领了印度西北部地区,并把这里建为波斯的第二十个省。


      说起来,印度属于后脊梁长痦子点太背。他们遇到的这第一个对手大流士一世很牛,也很自恋,他自称为“王中之王,诸国之王”,后人尊称为“铁血大帝”。大流士还让人在当时一个叫贝希斯敦的地方的石壁上刻上了着名的《贝希斯敦铭文》,为自己歌功颂德,以便流芳百世。这铭文今天还在,有机会大家可以去伊朗看一下。



      雅利安化的印度第一次打架失败,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点背的印度人遇到的第二个对手,比大流士更牛。



      这就是,当当当,公元前四世纪,古代欧洲最伟大的征服者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登场了。


      亚历山大大帝活了33岁,年少帅气,老师名叫亚里士多德,自二十岁起开始征服世界,他先统一希腊,进而横扫中东,占领埃及,荡平波斯,然后大军开到印度河流域。而此时,印度的统治者是波斯人。


      亚历山大大帝在印度河以东的海达斯佩斯河,和前来抗击的印度国王波拉斯夹河对峙,随后一战彻底击溃了波拉斯的军队。亚历山大战后义释被俘的波拉斯,仍然让他作印度国王,波拉斯也宣布对亚历山大死心塌地地效忠。此时亚历山大手下的军队已经厌战,亚历山大不得不停止远征,开始西归。我们可以设想的是,如果亚历山大继续进军,他将进入中国境内,而此时的中国正是战国中期。。。



      两个牛人之后,印度开始遇到了更为频繁的袭击。大夏人、塞人和安息人,自公元前2世纪初开始,先后侵入印度,塞人的侵略尤其广泛,塞人原来居住在伊犁河谷一带,他们在整个西印度建立了许多公国。随后大月氏人把印度打残了,他们在北印度建立了强大的贵霜帝国。


      贵霜极为繁荣昌盛,创造了极为发达的佛教文化,犍陀罗艺术在今天依旧让人叹为观止,贵霜从而被称为当时的四大帝国(罗马、安息、贵霜和我们的大汉帝国)之一。


      且慢,大月氏人,是不是看着有点熟悉呢?是的,不用怀疑,他们就是着名外交家兼背包客的张骞出西域所要寻找的人。(什么,不知道?面壁十分钟后,请自行翻阅中学历史课本)


      贵霜帝国牛叉了若干世纪后,应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话,分裂为一些小的政治力量,随后被笈多王朝取代。注意,笈多王朝是由本土印度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帝国政权,常常被认为是印度古典文化的黄金时期。


      但黄金没多久,因为我们大中华的缘故,这个黄金帝国瓦解了。



      原因是这样的,从张骞出西域寻找大月氏人开始,大汉帝国就开始不断的攻击匈奴人,这个历史很漫长,从西汉卫青、霍去病到东汉的窦宪、耿秉,匈奴人被赶的没地儿躲没地儿藏的,于是一部分开始进入欧洲,一部分跑到中亚。



      跑到中亚的匈奴人有一帮小弟,叫嚈哒人,他们看上了印度,公元五到六世纪开始不断的侵扰,他们很快就占领了印度河流域和印度西北部。这种不断的打击下,笈多帝国迅速瓦解了。



      乱成一锅粥的印度自己内战没有多久,外来的打手就又到了。


      阿拉伯帝国兴起了,北非、中东、中亚全部落入了阿拉伯人的手里,软柿子印度还能幸免吗?阿拉伯人开始频繁劫掠印度。并且在印度河流域建立了几个侵略基地。侥幸,后来阿拉伯帝国内乱,暂时没有大规模入侵印度。但是,小规模入侵一直没停止。但幸运不会是永久的,等阿拉伯人解决内部问题后,印度末日也就来了。阿拉伯人全面入侵,建立了控制近乎整个印度的德里苏丹国。印度出现了第一个穆斯林帝国,这个帝国纷争不断,先后出现五个王朝。



      还是那话,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德里苏丹帝国之后,就是莫卧儿帝国了。


      公元1526年,“上帝之鞭”帖木儿的直系后代巴卑尔从中亚进入印度。巴卑尔占领了德里并被尊为“印度斯坦的皇帝”, 1529年他彻底消灭了德里苏丹帝国的残余力量。由巴卑尔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莫卧儿帝国,意为“蒙古人的帝国”。


      在不断的被殴打中,印度走向了近现代历史。


      后面就是我们熟悉的印度被殴打史了。先是葡萄牙人,他们从印度南部果阿开始,建立了葡属印度,后面是法国人建立法属印度。再后来是英国人,英国人比较猛,他们打败了法国人,通过东印度公司,统治了整个印度。



      再后来是二战,二战时期印度人比较幸运,因为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浴血奋战,使得日本人放弃了进军印度的计划,从而幸免于难。


      二战后,印度独立,再一分为三,再1962年与中国开战,被打的惨不忍睹……


      我们纵观印度的打架史,可谓头破血流,惨不忍睹,那印度为什么这么不能打呢?个人觉得有几个原因:



      首先,印度历史上一直分裂严重,整个民族四分五裂,没有大一统,各自为营,自然战力不足。其次,印度人很关注精神层面,不太计较物质,这种民族传统,导致了印度民族在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物质文明建设极度不足,同时,精神文明高度发达,还很容易造成某种“精神胜利法”,也就是总默认自己强大,但其实很弱,这后果很糟,因为自觉强大,就会挑事儿,而实际的衰弱,又造成挑事儿就被暴揍……


      最后,是印度的地理环境原因,这里不多谈,我们有时间再讲。


      总得来说,印度民族是个不太能打架的民族,虽然,印度电影,比如《巴霍巴利王》,特效很厉害,但真实的战争不是特效,真实的战争是充满杀戮和血腥的。


      其实无论能不能打架,战争实力强不强大,战争终究不是件好事,能避免就避免,和平永远是最好的选择,只是有时,人们好像被迫不得不选择战争……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