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6948318/回:0)鲍勃迪伦是一名伟大的音乐人史上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音乐人:鲍勃迪伦
在风中吹动 作者:鲍勃迪伦 一个人必须走过多少道路 你才会称呼他是一个人? 是的,一只白鸽子必须穿过多少大海 她才能在沙滩上安睡? 是的,这些炮弹必须飞过多少次 它们才会被永远废弃? 我的朋友,答案啊正在风中吹动 答案正在风中吹动 是的,一座山峰必须存在多少年 它才会被大海洗礼? 是的,有些人必须存在多少年 他们才会被允许自由? 是的,一个人能够多少次扭过头去 假装正好没有看见? 我的朋友,答案啊正在风中吹动 答案正在风中吹动。 是的,一个人必须仰望多少次 他才能看得见天空? 是的一个人必须拥有多少双耳朵 他才能听见人们的哭喊? 是的,一个人要遭遇多少次死亡 他才能知道,太多的人们也已经死去? 我的朋友,答案啊正在风中吹动 答案正在风中吹动。
年轻时的鲍勃迪伦
诗歌解析 文:苏子和 当我把鲍勃迪伦的这首“Blowing in the Wind ”翻译成中文诗歌,我承认我落泪了。 这不是一首简单的流行民谣,不是一首哼唱之后就可以随手一扔的文艺小调,而是一首圣经传统意义上的大哀歌。 如果你读过《耶利米哀歌》,你就能理解鲍勃迪伦内心深处的悲伤,如果你能读过布罗茨基的《献给约翰邓恩的大哀歌》,或许你会认同,鲍勃迪伦的这首诗,比布罗茨基的诗篇具有更加广袤的视野和更加痛彻的现代性。 “在风中吹动”,或者说“答案在风中吹动”,这个诗歌的标题,有着清晰的想象力源头,其考据来自《马太福音》3.8:“风随着意思吹,你听得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风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所有从圣灵所生的,也是这样”。 这句来自基督的著名话语,是鲍勃迪伦这首诗歌的精神基准。 鲍勃迪伦所展现的,正是人类面对自身生命的绝对无力感和无知感。 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什么世界如此悲伤,为什么人性如此冷漠,为什么孩子的哭声没有人倾听,为什么战争纷至沓来,为什么有人生活在奴役之中,为什么一代又一代的人总是在死去,为什么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充满了劳苦愁烦? 鲍勃迪伦说,我的朋友啊,我并不知道答案,答案在风中,随着意思吹动,答案在上帝的话语里。 诗歌的底色,就是悲剧的精神。所有的哀歌,都是对生命的怜悯。所以,鲍勃迪伦的艺术,既是音乐的,更是文学的。 他的文学意义置身于圣经传统的活水的江河之中,是一个现代诗人对人类最古老传统的优美致敬。 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一种理所当然。如果你不熟悉鲍勃迪伦的灵魂底色,你将读不懂他的诗歌,听不懂他的歌声。 ![]() 热爱生活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