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的第一场并购,来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早一些,也更猛一些。
1月13日下午,福州市世茂洲际酒店5层大宴会厅,在全国数百家媒体的聚光灯下,世茂集团与福晟集团在福州举行短暂的战略合作发布会,正式宣布双方缔结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结束之后,双方高管又移步一旁的小会议室,跟媒体进行了短暂的交流。
“世茂已经全面接管了福晟的人事权和财务权吗?”面对记者的这一追问,工作人员回答“看日后上市公司的公告吧。”20分钟之后,两公司的高管离开会场。
事实上,福晟集团九成资产都没上市,只有少数项目被装进了香港壳公司福晟国际。
2019年9月,福晟集团董事长潘伟明的儿子潘浩然接受了潘伟明夫妇在福晟国际中的所有股权,并接班成为董事会主席,不料一个月之后,福晟国际股价跌去七成,目前其市值已从高峰时的200亿跌至不到20亿港元。
福晟国际在资产市场崩盘后,紧接着福晟集团大厦将倾。高管出走、裁员不断、资金不抵短债、旗下子公司股权被冻结……几年前一骑绝尘的地产黑马在楼市寒冬中马革裹尸。此时,同为福建企业的世茂出来捡漏了。
发布会上,世茂海峡董事长吕翼和潘伟明互相夸赞,潘说世茂高管早上7点多坐飞机出差,这种拼命精神值得学习。吕说潘伟明是旧改大师,“一口客家话几杯洋酒下来,一个村子就拆完了”。
然而在场面上的强笑背后,潘伟明难掩“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无奈,离开会场时表情凝重。
这次超体量的并购,用世茂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许世坛话说,叫“大鱼吃大鱼”,而且也不叫并购,世茂与福晟是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不存在谁收购谁,这个平台以后输出的都是世茂福晟这个品牌,强调1+1大于2。
随着房地产“销售、土储、资金”三大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全行业的洗牌也在加速,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国房地产并购事件至少500起,涉及交易金额超过3000亿元规模。
世茂便是2019年地产并购界的一批黑马,自2019年初许世坛正式接过管理权杖后,企业再次向前十冲击,年内完成收购泰禾、万通、明发、粤泰等公司项目合计21宗并购交易,涉及交易总价款202.14亿元。
事实上,世茂的并购基因并不深,其并购更偏向于和其他企业大规模战略联合,年内仅从泰禾和粤泰合作中就收获17宗项目,涉及价款约148.59亿,占比高达四分之三。
此次世茂与福晟集团的合作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必然。过去十年中,福晟在投资布局方面做地非常不错,这是世茂愿意与他们合作的很重要的原因,因为福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世茂在大湾区、旧改,以及很多城市投资布局方面的问题。
如福晟集团在深圳、惠州、镇江、扬州、郑州等地可供货源达3000亿元的旧改项目及城市更新项目,正好填补了世茂在旧改方面的不足。
不光福晟集团的住宅、旧改项目统统被世茂整合过来,连福晟的建设王牌——六建集团,还有物业板块、商办领域,都被世茂统辖过来。
福晟在郑州和湖南有大量土储,而世茂刚好欠缺,整合之后,形成互补。
2019年世茂是福建的销冠,而福晟则是福州市区的销冠。世茂和福晟在大福建区域则更是强强联合。
并购王被并购,
2019年,福晟集团的销售额为630.2亿元。根据福晟集团2019年上半年财报,福晟集团在2019年上半年的有息负债为372.71亿元,较2018年末的296.95亿元,借款总额总比增加25.51%。2019年上半年,福晟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为77.92%,相比上年同期的75.53%增加3.17%。
福晟集团解释称,这是由于“房地产行业高财务杠杆转嫁、建设施工回款周期较长等经营特征影响”,建筑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较高的有息负债金额及负债水平将会对公司的偿债能有带来一定风险。
事实上,福晟集团曾是闽系房企激进扩张的典型代表,曾被称为“并购王”。
潘伟明25岁就当上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副镇长,1993年下海经商,在广州本地搞房地产,2004年大举进入福建,成立福晟集团,2006年,福晟并购了六建集团。福晟在福建做得风生水起,但跟彼时的大开发商而言,只能算是小打小闹。
福晟在业界暴得大名始于2015年,那一年,潘伟明成立了10支飞虎队:8个区域大队加机动大队和支援大队,潘伟明亲任飞虎总队的司令员。
飞虎队的使命只有一个:并购拿地,拼命拿地。在随后2年多时间里,福晟飞虎队共签下107个项目,总建筑面积达5500万㎡,项目货值达8100亿元。
大规模扩张的同时,福晟集团的融资金额却在骤降。一年之内,从2017年的融资活动现金净流量107.83亿元降至2018年的-4.54亿元。资金链紧张,金融机构已经不愿贷款给福晟集团的情况下,福晟集团甚至四处寻求短期过桥资金。甚至有的借款潘伟明夫妇直接提供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担保。
2018年9月时福晟集团曾就归还中信资本13亿元借款,向资金方寻求10亿元的借款,用款时间一月,还款来源为民生银行的16亿元授信、项目销售收入与大股东的股权质押等。
福晟集团在近期也对旗下公司股权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福晟集团旗下福建福晟集团有限公司在2019年11月19日将所持福建六建集团有限公司转让至福晟集团建设有限公司。福晟集团2019年11月25日将福建福晟集团有限公司转让给广州钱隆投资。一系列股权操作,是便于进一步并购重组的需要。
“当务之急是福晟能够尽快度过困难,尽快恢复生产。” 世茂集团执行董事汤沸介绍称,目前在与福晟集团进行债务重组,希望能过通过福晟后期的经营,逐渐拥有债务上的清偿能力。
为了尽快消化土储,福晟想学碧桂园高周转模式,搞3691原则:拿到地后3个月开工,6个月销售,9个月封顶,一年现金流回正。
然而,在净地上搞高周转则可,在债股权关系十分复杂的并购地块上,高周转失灵。相比于几年翻几番的土储增长,福晟的销售额增长乏力,实际结算额则更少。
并购耗费的大量资金压得福晟喘不过气来,截至2019年6月底,其短期债务443.47亿元,同期货币资金仅为72.91亿元,即将到期的短债约70亿元,但非受限现金仅约57亿元。
福晟地产业务的利润率则越来越低,从2016年的7.17%下降到3.22%,尚不够覆盖公司的发债成本。
2019年11月至今,福晟集团旗下有4家子公司股权遭冻结,累计涉及股权8400万元。福晟旗下的六建集团因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而被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已经有6起了,涉及西安、宁德、泉州、天津、龙岩等5个城市。
一位闽系房企高管称,福晟前期并购拿地之时急需资金,很多都是在福建当地民间集资。
此外,福晟通过钜派投资等平台也搞了不少理财产品的集资。“福晟连自己的高管员工都坑,内部搞跟投和集资,很多人离职之后这个钱就不一定拿得回来了。”追随潘伟明多年的老臣郭国强、何建华,以及福晟地产的副总裁甘来、福晟商业中心总经理蒋骁、副总经理王海群、总经理助理许可滨都已纷纷离职。
就在世茂福晟合作发布会的当年,媒体传出福晟地产集团执行总裁吴洋已离职,不过其本人随后回应称还在职。潘伟明曾经常挂口头的一句话是:“什么小而美,小就没了。”因此他拼命地想做大,然而没想到的是,还没大呢,就快没了。
有意思的是,此次新闻发布会上,还有来自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 , 福建海峡银行、广发银行、恒丰银行、中信银行、泉州银行等15家银行总行或省分行的领导,以及东方资产、信达资产、招商证券、中泰证券、东兴证券、厦门信托等金融机构,可以看出,这次大联姻,金融机构是“媒人”。
世茂福晟名曰合作,但实际上世茂掌控着福晟的命运。按吕翼的说法,接下来,世茂要改革福晟的架构,这意味着福晟的人要变少,费用要变紧。
至于福晟如何解决当前的债务困境,世茂集团执行董事、财务管理中心负责人汤沸表示,目前合作尚处于过渡阶段,未来将依靠世茂的资源帮助福晟进行债务重组,同时希望福晟通过经营能力的提升来改善偿债能力。
此次世茂福晟合作,并未像地产界常见的并购一样,由并购方给出一笔交易对价给被并购方,帮助其解决资金的燃眉之急。在发布会和随后的媒体见面会上,世茂方面的高管始终未提世茂会给福晟多少真金白银。
此前,媒体曾报道称世茂并购福晟引入了东方资产,世茂、福晟和东方在新合作公司中的股比为4:3:3。但许世坛否认了这一说法,他称新合作平台主要是世茂和福晟的股份,但双方股比为多少,新合作公司销售产生的营收和利润,双方如何分配等问题,许世坛并未透露。
尽管世茂十分看重福晟的旧改项目,一说起3000多亿的旧改货值就很激动,但福晟旧改项目背后的债务也是巨大的。
上述闽系房企高管表示,福晟的地,拿的都不便宜,而且由于项目多次质押与担保,债股权结构错综复杂,需要强大的法律和资本团队进行大量的工作。
许世坛提到,此次世茂福晟合作也会有东方资产、信达资产的介入,后两者将在融资、财务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福晟的地是好面粉,我们希望这些面粉不是简单做称面条,而是做称奶油蛋糕。”世茂福晟的新掌门人吕翼说。许世坛也表示了同样的意思:“一个苹果,以前是5块钱,现在要卖到6、7块,如何卖到这么贵,就要切一切,雕个花。”
世茂整合福晟,是否真能化腐朽为神奇?只能拭目以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