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东南风
  • 积分:2898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8/8/4 19:12:24
  • 楼主(阅:52747864/回:0)司马懿这五句话,听懂两句都够用一生了


    你的日积月累,早晚会成为别人的望尘莫及。


    人不能怯懦,但不能不知敬畏,要学会敬畏自己的对手。


    在曹叡(ruì)死后,曹爽嚣张跋扈,独断专权,一手操纵把司马懿升为太傅,其实是架空了他在朝堂的控制权。


    面对曹爽种种咄咄逼人的行径,司马懿的学生钟会上门劝他:“老师,你就甘于这坐而论道的太傅之位吗?”


    钟会的劝告其实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内心的蠢蠢欲动,他希望司马懿能做些什么来和曹爽争斗,夺回士族在朝堂的地位。


    但司马懿却不为所动,他以杨修为例好言教导钟会,不要重蹈杨修覆辙:“人,不能怯懦,但不能不知敬畏,要学会敬畏自己的对手。”


    一句话,就点出了司马懿不和曹爽一般计较的原因,不是怯懦,只是先保有一份敬畏之心。


    从司马懿反观我们自身,特别是对于年轻一代——


    浮躁和急功急利的心态害人不浅,需要学一学司马懿这份人生态度,对于人生劲敌,不能急于鱼死网破,而是要静待良机。


    不要和愚蠢硬碰硬,要学会向愚蠢低头。


    曹爽毫不顾忌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要逼郭太后迁宫,以此来架空年幼的皇帝。


    司马昭忿忿不平地对父亲说,曹爽实在太过分了,这是在凌辱司马家,忍无可忍之时就无需再忍。


    但司马懿听了儿子一番言论却非常平静,他问司马昭:“这曹爽比诸葛亮如何?”


    司马昭回答道,“蝼蚁尔。”


    司马懿于是进一步告诉儿子:“与愚蠢硬碰硬拼个头破血流,岂不更愚蠢?人这一生,难免和愚蠢为伍,要学会向愚蠢低头。”


    司马懿的这段话,又一次真理了,曹爽虽然通过小手段逼得郭太后移宫,欺主年少似乎能只手遮天,但屡次作死的曹爽真的能笑到最后吗?


    司马懿再次告诉我们,当遭遇一些愚蠢的挑衅和下作的手段时,没必要睚眦必报,不要和愚蠢者为伍,因为多行不义者终将必自毙。


    我只想这一生一世,耳朵都在夫人手里。


    在剧中,作为“最怕老婆”的男人,司马懿把爱妻这一精神发扬光大,可以说,“种花夫妇”把拧耳朵这一生活细节保持了一生。


    每一次拧耳朵,都让人回忆起两人千百般恩爱的时光,催人泪下。


    司马懿刚辅佐曹丕时,众人要在曹丕府中设宴,本该和“同事们”饮酒作乐的司马懿,却陪张春华在灶下做饭。


    面对张春华的小脾气,司马懿好声安慰她,“外面的事谈得再大,饭总是吃不香,还是家里的饭好吃”,一番话,顿时哄得张春华开心了许多。


    张春华倚靠在司马懿背上深情地倾诉,不管以后的天下如何,只要司马懿一生平安。


    司马懿更是对妻子说出了那句他记了一辈子,也做了一辈子的话,“我只想这一生一世,耳朵都在夫人手里”。


    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


    司马懿一生最大的对手有二,年轻时辅佐曹丕时,最大的对手是杨修,然而在杨修因鸡肋事件被曹操判死刑后,司马懿却主动请求曹操让他见杨修。


    曹操问他原因,司马懿是这么说的:“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


    司马懿诚恳的一席话,果然打动了曹操,也越发让曹操从心底欣赏他。


    秉承着这个为人处事原则,司马懿对杨修、诸葛亮等对手们都充满尊敬,甚至对害过他的人都不存恨意,在生死时刻总能得以和解。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后,司马懿来到他生前所在的蜀军营帐,以水代酒敬孔明,眼中满含热泪,如果不是儿子提醒他身后是大魏的将士,司马懿甚至要跪下去祭拜。


    司马懿夸赞孔明,“你一生清清白白,就像这水一般,虽然你我为敌六载,但我却一直视你为知音,孔明,让我尊你一声,先生。”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