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8374804/回:0)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人民音乐家-施光南 他酷爱音乐,对旋律有特殊的敏感,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艺术天赋;他不图名利,毕生痴迷于音乐事业,创作出歌曲近千首;他无畏困难,即使经历“十年浩劫”,创作热情丝毫未减;他是建国后唯一一位被国家授予“人民音乐家”称号的艺术家;他就是——施光南。 施光南的作品,早已传遍大江南北,给几代人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创作的《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周总理,您在哪里》、《打起手鼓唱起歌》、《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歌曲经久不衰,至今仍是歌唱舞台上的热门佳作。施光南的创作题材多元广泛,歌剧音乐、电影音乐、京剧音乐等都有涉猎。1980年,中央电台和《歌曲》编辑部曾举办过一个“听众喜受的广播歌曲”评选,选出的作品共15首,而施光南的作品就占了其中两首。 世事难料,英年早逝 然而,天嫉英才,施光南离开我们的时候,年仅49岁。 1990年4月18日,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施光南坐在钢琴旁修改歌剧剧本《屈原》,直到女儿蕾蕾放学回家。等女儿做完作业,施光南饶有兴致地教女儿唱起了歌剧《屈原》里面的音乐。 蕾蕾认真体会着爸爸的点拨。接着开始教唱。父亲弹琴,女儿按照爸爸的要求试唱。当她唱到高音区时,嗓音亮丽、饱满,父亲极为高兴。 “唱得不错。不过,你在情感把握和用声技巧上还有欠缺。你认真听我唱一遍,看看你该怎样改进。”说完施光南就放声唱起来。当唱到高音区时,他一边提高嗓门,一边动情地高举起右手………他那高亢的歌声在琴房里回荡。 突然,他的歌声夏然而止,脸色骤变,高举的那只手僵住了……“蕾蕾,我的手怎么哪?帮我揉………”话没说完,他就颓然趴到了钢琴上,无声无息。 随后,施光南被送进了医院。诊断结果为突发性脑溢血。尽管医生已经全力抢救,恢复了施光南的心跳,但还是导致了脑死亡和呼吸停滞。 1990年5月2日,施光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带着未尽的音乐梦匆匆的走了…… 1974年全家福 多方聚力,遗愿终圆 施光南溘然辞世,他留下了什么遗愿呢?据何民胜先生所著的《施光南传》所载,施光南逝世后,中央各级领导部门非常关注,在不同形式上给予了慰问和帮助。当组织上问家属有什么要求时,施光南的遗孀洪如丁说:“光南走了,他未尽的遗愿我们要帮他完成,所以我有三条要求:一是希望尽快在北京举办‘施光南声乐作品音乐会’;二是希望把歌剧《屈原》搬上舞台,实现光南生前的宿愿;三是尽快出版施光南综合性的歌曲集。” 1990年8月23日晚,“施光南声乐作品音乐会”在北京首都剧场拉开帷幕。这场音乐会的组织规格非常高,主办单位是文化部、全国青联和中国音协。演出阵容也是极其强大。胡松华、李光羲、李谷一、罗天婵、杨洪基、吴雁泽、关牧村、殷秀梅、董文华等众多歌唱家参与了演出。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李瑞环和书记处书记丁关根观看了演出。 1998年7月10日,六幕大型历史歌剧《屈原》由总政歌舞团、武警文工团和中国广播合唱团联合搬上北京国安大剧院。彩排、首演一共亮相十场,9月在北京再次公演。1999年,歌剧《屈原》获得了中宣部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关于歌剧《屈原》的筹备,并非一帆风顺。为了把歌剧《屈原》搬上舞台,施光南的妻子洪如丁付出了无数的艰辛和巨大的努力。由于缺乏经费,洪如丁一度要靠拍卖施光南的《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作品来筹钱。最后,还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才解决了《屈原》上演的经费问题。 2010年8月,《北京晚报》一篇题为《施光南百首遗作少人问津》的报道引发关注。很多人感到震惊,如此著名作曲家的遗作,竟遭此冷落。这也恰恰印证了施光南生前“艺术养活不了艺术”的感叹。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看到《北京晚报》上的这篇文章后,当即就在这篇报道旁批示,请文化部为施光南遗作的整理和挖掘工作提供帮助。2010年8月31日,洪如丁和女儿联名给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写信,信中表达了希望组织能帮助出版《施光南全集》的愿望。李源潮同志很快就将信批给了文化部的领导。 文化部十分重视,进行研究和落实,并拿出具体方案,指定专人负责,设立专项资金。经过几年的努力,2015年底,《施光南全集》顺利出版。 金华施光南音乐广场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