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爱乐
  • 积分:344
  • 等级:三年级
  • 2017/2/5 22:29:50
  • 楼主(阅:9179441/回:1)布道者郭祖荣


    文:索西多





    郭祖荣是谁?




    他是中国乃至华人作曲家中的一个“另类奇迹”。




    他从不会弹钢琴,也没正式学过乐理,最终却成为一名作曲家——完全靠自学。




    他历经坎坷,饱受沧桑,却在音乐中努力表达美好和乐观。




    郭祖荣,1928 年生,福建人,迄今创作了交响曲 29 部,钢琴协奏曲 9 部,小提琴协奏曲 4 部,以及交响音乐音画,交响音诗,交响大合唱等大型作品 50 余部。他被认为是华人中创作交响曲最多的作曲家,也是新中国第一位创作钢琴协奏曲的作曲家。




    他的一生,生命不息,创作不止,但作品却在长达近半个世纪中被埋没,一直没有被演奏。





    “ 在我们这个特殊的年代,他真是凤毛麟角,可谓 ‘雅乐圣殿一奇人’。 ”


    ——朱践耳




    从记事起,郭祖荣的生活就被痛苦包围。




    三岁那年,父亲躺在一个破烂不堪的小木屋的木板上病逝。不久,母亲改嫁,伴随他童年记忆的大多是深夜湿凉的枕席和母亲的啜泣。小时候,军阀混战,他和家人四处流离,读初中时经历抗日战争,日寇入侵,福州沦陷。读高中时三年内战,体验年少时就体验人生百味,文革时,下放到闽北一个连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山村,目睹人世疾苦。




    凭借天赋,郭祖荣画的一手好画,大学曾考入美术专业就读二年。按继父的遗愿,他应该成为一名医生。但最终,仿佛命中注定,音乐成了他最后的选择。




    16 岁那年,他凭着艺术直觉,为宋人诗词谱写了他的处女作《萍满溪》,从此音乐成了他宣泄情感的最好方式。1946 年春夏之交,在一次音乐课上,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而全班同学在充满激情地高唱贝多芬的《欢乐颂》,这首作品给了他极大的震撼。至今,贝多芬的雕像——最常见的那种——眉头紧锁的半身像仍摆在家里的钢琴上。正是那曲闻名遐迩的《欢乐颂》把郭祖荣带进了音乐殿堂,一待就是 70 年。




    在创作早期,郭祖荣通过为中国古诗词谱写艺术歌曲,积累和锻炼了写作旋律的能力。1946 年到 1950 年间,在没有老师指导,甚至连五线谱都没有的情况下,他创作了近百首艺术歌曲;1954 年,他创作第一部交响曲音乐《大樟溪》——全靠他亲手用直尺画五线谱写作而成——就这样,他完全凭自学开始了音乐创作艰辛的人生历程。



    在创作上,郭祖荣认为复调、和声是西方的,不能照搬,旋律应符合中国的特色。在处理旋律时,他常用的手法是把传统民歌游移的微分音纳入,使五声曲调以各种变音形态出现;在五声性调式基础上加变音,使音乐产生不明确、不断更动宫音产生多样的感性旋律,为和声背景的多样化提供了条件。




    除创作之外,郭祖荣也致力于音乐教育,65 年来为福建培养了多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及文艺创作者。




    在一个动荡的世界里,他把所有情感倾注到音乐之中,用音符追忆美好,用音乐弥补缺憾。音乐创作是他超越人世苦难的门径,在苦难的现实中,用音乐构筑自己的情感世界,在其中得到安慰。




    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先生曾说说:“郭祖荣这在中国是很少见的,他在创作上锲而不舍,在多年政治风云中仍然坚持交响乐创作。尤其在特别困难的时期,福建没有乐队,仍然坚持写无声的音乐,这一点太了不起了。在我们这个特殊的年代,他真是凤毛麟角,可谓‘雅乐圣殿一奇人’。”

    帖间广告位01
  • 作者:牡丹
  • 积分:12609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7/2/5 23:01:34
  • 他是中国乃至华人作曲家中的一个“另类奇迹”。

    热爱生活
    帖间广告 奇数贴
    回复1楼 TOP


     1/ 1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