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大山
  • 积分:30596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9/7/8 18:08:34
  • 楼主(阅:83913769/回:0)唯一与中国“不打不相识”的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


    非洲是一片充满苦难的土地,现在在大多数人的刻板印象中,非洲都是一些贫穷落后的国家,野蛮和血腥的国度。


    但非洲兄弟确实不容易,在欧美列强的眼里他们饱受歧视,而在我们国家看来,他们是朋友,是兄弟。也正是由于非洲兄弟的帮助,我们在建国初期,才拥有了一批承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也正是非洲兄弟把中国抬入了联合国。所以,我们从心底里感激非洲。


    但是亲兄弟也有打架的时候,历史上,有一个非洲国家就曾与中国打过一场硬战。


    中国本来与非洲毫无冤仇,而且在中国建国之初处于百废俱兴的时期,还是非洲朋友首先承认了中国的地位,让中国进入了联合国的大门,所以尽管现在非洲落后贫穷,却都是中国坚实的盟友。可曾想到一非洲国家曾跟随美国的脚步与中国有过交战,恐怕这一历史会使很多人错愕。


    这个国家就是埃塞俄比亚,由于受到美国的蛊惑,埃塞俄比亚走上了歧途,派军队参加了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结果在上甘岭战役中死伤过半,梦碎战场,惨痛回国。


    埃塞俄比亚位于东非,是一个具有3000年历史的古国,但它的发展却充满着艰辛。1936年首先来到这片土地的是意大利侵略者。埃塞俄比亚人勇猛好斗,想要征服他们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意大利真是印证了这一点。在其统治埃塞俄比亚的五年间,埃塞俄比亚人民发动了规模大小不一上百次反抗。这个古老的非洲国家先后遭到葡萄牙、意大利等国的入侵。于1941年,在英美的帮助下,埃塞俄比亚国王重回埃塞俄比亚,积极组织复国运动,打败侵略者,走向独立,流亡海外的塞拉西皇帝回国重掌大权,从此在政治上彻底倒向美英等国。


    有了英国这个大国的支持,埃塞俄比亚国王就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在赶跑了意大利侵略者后,这个国王对英国的指示言听计从,迅速地投入了英美“温暖”的怀抱。因为埃塞俄比亚的特殊地理位置,美国也对他有着特别的重视,所以美国借机在此设立军事基地,并付给埃塞俄比亚政府高额的租金,还提供了一些武器装备技术。



    二战结束后,美国看到了埃塞俄比亚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想把埃塞变成干涉非洲事务的桥头堡。于是美国对埃塞进行大量军援,帮埃塞打造成了一支在东非乃至整个非洲都屈指可数的有规模的军队,军事实力的增强让塞拉西皇帝的野心迅速膨胀,他觉得埃塞俄比亚已经有资本在世界事务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美国“维持全球秩序”。


    当时,美国和苏联是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此时的中国相对于弱小。弱小就意味着挨打,美国发动了朝鲜战争,我国领导人以极强的毅力决定抗美援朝。就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只有美国侵略朝鲜。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美国纠集了一大帮国家组成的所谓的联合国军。这里面就有这个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


    有了财大气粗的美国支持,埃塞俄比亚政府的腰杆一下挺直了。在非洲普遍贫穷的状态下,埃塞俄比亚仿佛是一颗非洲大地上冉冉升起的红星,自信心一下子膨胀起来。随后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埃塞俄比亚政府认为这是一次机会,“跟着美国干,他们肯定不会输。”许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埃塞俄比亚决定参与这次战争,国内人民的参战情绪一下高涨起来,他们根本不把中朝两国放在眼里,认为这只是一次长途旅行,将给国家带来荣耀和财富。可结果让他们大跌眼睛,美国根本就没有把它当做盟友,而是把他们当作战场上的人肉盾牌。面对中朝两国强悍的攻势,他们迅速败下阵来,出动的军队马上伤亡的半数以上,然后狼狈地逃回国内。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决定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与朝鲜作战。当消息传到埃塞俄比亚时,对美国感恩戴德的塞拉西皇帝立刻决定派遣一个步兵营加入“联合国军”,认为远在东方的朝鲜,即使有苏联和中国的支持,也不足以抵御“联合国军”的坦克和大炮,因此很多埃塞军官把这场战争看成是一次“惬意的东方之旅”。由于路途遥远加上其他问题的耽搁,埃塞俄比亚营1951年7月才抵达朝鲜,此后一年多时间里他们一直没有参加战斗。1952年,朝鲜战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干预下战争处于胶着状态。为打破僵局,美军决定发起上甘岭战役,夺取战场主动权。于是,“联合国军”指挥部指派韩军一个团和埃塞俄比亚营向上甘岭发起攻击,在朝鲜“赋闲”一年多的埃塞俄比亚军官们十分兴奋,他们认为自己终于等到了上战场的机会,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在上甘岭一战成名。


    出乎埃塞俄比亚人的意料,他们的进攻遭到了志愿军的毁灭性打击。毫无心理准备、战争经验的埃塞俄比亚营顿时被打慒了,在整整7个小时的恶战中,埃塞俄比亚营伤亡共657人,占全营人数的一半以上,上甘岭成了埃塞军的“伤心岭”,之后,残军失望回国。



    朝鲜战争结束后,整个埃塞俄比亚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认为,中国和埃塞俄比亚,一个是亚洲国家,一个是非洲国家,历史上本无冤仇,而且在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时,中国还曾给予埃塞人极大的支援,因此参加“联合国军”是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塞拉西皇帝痛定思痛,开始正视国际形势,认为自己的行动过于草率,对自己听信美国的教唆而误上“贼船”后悔不已。



    塞拉西皇帝的外交政策随后发生大改变,坚决地站在了第三世界阵营中,于1970年与中国建交。1971年,塞拉西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来到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亲身感受和认识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双边关系一直友好至今。时至今日,一些埃塞俄比亚人回忆起60多年前的上甘岭战役,仍为自己国家的错误选择感到后悔。但同时在他们眼中,上甘岭也是一面镜子,它让埃塞人认清了世界的形势,看到了一个强大东方民族的重新崛起。



    现如今,在埃塞俄比亚生活定居的中国人已成为最大的外国群体。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日本大使馆临近的一条街,虽然写着“BoleJapan”,不过,近几年随着中国开始加大对非洲的开发与投资,这里一下子转变为了唐人街,约100米长的街道鳞次栉比地挂着中文招牌,商店里摆满了中国产的蔬菜和调味料。


    虽然主要顾客是在当地工作的中国人及其家属,不过由于商品种类丰富,也逐渐吸引了埃塞俄比亚当地人前来光顾。


    近十年,埃塞俄比亚开始全力宣传“中国发展模式”和“全面向东看”的战略方针,所以他们的发展变化还是非常大的,而中国成为了他们的榜样。


    埃塞俄比亚早期就被标签为“非洲代表,黑人希望”,所以他们一直还是比较有优越感的。例如,一直到90年代,埃塞俄比亚一直都认为全世界美国第一,埃塞第二,之后突然中国人来了,才发现原来世界上美国第一,中国第二,埃塞第三。


    对非洲兄弟的战争,我们并没有记恨在心,更没有像其他国家一样发动战争侵略他国。“相逢一笑泯恩仇。”我们以宽容的姿态原谅的非洲兄弟的不敬,同样,我们也获得了他们的尊敬。从此,非洲国家对中国有了重新认识,开始派人学习中国的文化知识,与中国开始交往。


    如果现在你走在埃塞俄比亚的街头,就会时不时的来一个埃塞俄比亚人跟你套近乎,甚至嘴里还嘟囔几句:“China…你好!”。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