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大旺
  • 积分:7582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9/6/8 18:53:08
  • 楼主(阅:80287487/回:0)苏丹会成为另一个利比亚吗?


    近日,苏丹局势再一次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虽然早在4月11日,苏丹军方就推翻了前总统奥马尔·巴希尔政府并设立过渡军委会,但军方和反对派联盟就组建过渡政府难以达成一致意见而导致多轮对话告吹。


    6月4日,军方宣布“先前与反对派联盟达成的所有协议作废并在9个月内组织选举”,而反对派联盟也不甘示弱,冲突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迅速引起非洲其他国家的密切关注。6月6日,总部设在亚的斯亚贝巴的非洲联盟决定暂停苏丹成员国的资格并准备对其实行制裁,以压迫冲突双方达成合作。6月7日,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艾哈迈德抵达喀土穆调解苏丹国内冲突。



    埃塞俄比亚总理前往苏丹调解冲突


    那么,苏丹国内无法达成合作协议的症结在哪?非洲其他国家对苏丹国内冲突有着怎样的利益关切?苏丹最终又能否变成另一个利比亚呢?


    没了巴希尔,矛盾仍然尖锐


    2010年开始的中东剧变席卷西亚北非多国,而对苏丹影响不大。这一方面是由于当时国内各派主要关注于南方独立问题,民族主义情绪暂时分散了民众和政治精英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当时美国忙于颠覆卡扎菲、巴沙尔政权,在苏丹问题上只希望完成南苏丹顺利分离。


    而2011年的巴希尔政权虽然对南苏丹分离无可奈何,但在国内石油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还是取得众多发展成就,在兴建基础设施、保障民生方面赢得不少民意。


    但由于南苏丹独立后分走了七成石油资源、西方国家持续的制裁、巴希尔政府对经济问题的无能为力,最终导致2019年4月11日苏丹政变的爆发,进而终结了巴希尔长达30年的独裁统治,形势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变。


    但实际上,巴希尔未能解决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在后巴希尔时代仍然难以化解,这些问题突出体现在苏丹石油经济的崩溃局面无法化解。2011年南苏丹独立前,苏丹通过石油交易获得了巨额财富,但政府未能将财富进行可持续的分配和产业转型,单一石油经济发展模式成为苏丹经济的核心。


    这就导致一旦失去石油,这个国家的经济也将迅速崩溃,南苏丹的独立便注定了巴希尔的个人结局。


    众所周知,苏丹分裂前是非洲和阿拉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但其所处的地缘位置却成为其民族国家建构的主要障碍。


    苏丹地处阿拉伯世界与热带非洲之间的过渡地区,位于北方阿拉伯民族与南方黑人、北方伊斯兰文明与南方的基督教、原始宗教文明的断裂线上,再加上苏丹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较晚、传统非洲部落社会的持久分裂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落后,其民族国家构建的任务一直没有完成。


    这突出体现在南北文化和民众认同的对立,而巴希尔政府也未能做到尊重南方的不同文化,更没有创造出一种包容全体苏丹人的国家主义认同,只是一厢情愿地用阿拉伯主义进行国家整合,在现实中不断被边缘化和屈辱化的南方人便开始强烈抵抗,这最终导致南苏丹的独立。也就是说,南苏丹的独立是不可避免的。


    而超过七成石油资源分布在南苏丹境内对于北方来说,又是无可改变的残酷现实。南苏丹独立后苏丹的石油年产量从2500万吨左右迅速降至2018年的300万吨,本身就说明占苏丹财政收入80%的石油出口和销售已经走到尽头,那么巴希尔解决不了的石油经济问题,缺乏自身合法性和执政经验而又热衷于维护权力的军政府又何从下手呢?


    局势恶化威胁周边国家利益


    巴希尔倒台后,民众要求尽快组建文官过渡政府来消除独裁统治阴影,最终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但反对派联盟和军政府围绕权力争夺在向文官政府过渡的时间与方式等问题上分歧巨大,这导致新政府持续难产。


    虽然军政府缺乏经验和执政合法性,但其背后却有沙特和阿联酋的财政支持,不愿让度过多权力以满足反对派要求,似乎只有通过武力才能达成协议。但实际上,周边国家和域外势力都不希望局势升级,力促和谈以解决危机。


    这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首先,苏丹地缘战略地位的丧失。在失去主要石油产地之后,苏丹作为维系非洲南北经济稳定的地位已经丧失,美国等西方国家鉴于干预利比亚留下的烂摊子,本就无意进行武装干涉,希望通过国际压力来促成和谈。


    其次,周边国家希望维持稳定。巴希尔长达30年的独裁统治建立了彼此制衡的正规军、安全部队和地方民兵,国内局势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而一旦爆发武装冲突,苏丹国内积攒的宗教、部落冲突就会迅速爆发,并形成群龙无首的局面,大量难民就会涌向欧洲或者周边国家,这无疑给他国带来巨大压力。



    苏丹军队


    而且由于恐怖主义势力在非洲地区的盘根错节,一旦引发恐怖主义在苏丹的扩散和渗透,将很难收场,这是其他国家最不想看到的。


    最后,苏丹国内民众普遍支持和谈。西方所谓的“阿拉伯之春”并没有给利比亚、叙利亚、也门和埃及带来和平与繁荣,苏丹人民看在眼里,实现摆脱石油依赖的经济转型,让每个民众都活得有尊严是国内民众的普遍心声。在要求经济利益而非政治变革的理性民众面前,战争爆发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


    实际上,苏丹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是经济上的,无论军政府还是反对派联盟,只有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才能赢得民意支持,进而获得政治上的权力优势,但目前各方都提不出具有建设性的可行性方案,这才导致偏执的政治斗争。


    当前来看,苏丹人民和政治精英应该尽早适应没有石油的现状,努力利用其他优势,例如肥沃的土地、较为发达的农业和较多的矿产资源来进行经济转型。此外,制定优惠政策来争取其他国家在苏丹进行更多的经济投资和建设,这才是合理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之,后巴希尔时代的苏丹仍然面对经济这一老大难问题,政治上的相互争斗只是经济上无能为力的另一表现。外部势力也无意干涉苏丹政治,更不想激化其国内冲突而威胁地区稳定,因此寄希望于国际压力来促使苏丹国内实现团结合作。


    从长期来看,成立过渡政府只是时间问题,这也是苏丹国内的民意所在,但军方和反对派的权力争夺在短期内是无法弥合的。苏丹国内政治精英应该着眼于推动经济的转型与发展,进而建立良性的政治制度,这才是解决苏丹问题的根本出路。



    2019年5月3日,苏丹示威者要求设立平民过渡政府,图源:中东观察网


    而这也不妨学习当前伊朗的经济政策,在西方国家长期制裁和打压的情况下,伊朗政府仍然能够保持大饼和水的廉价与充分供应,这也是伊朗政权屹立不倒的核心所在。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