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大山
  • 积分:30596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8/5/4 23:03:53
  • 楼主(阅:64305528/回:0)五四:致敬10大五四人物【下】






    胡 适


    1.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2.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3.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4.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5.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6.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7.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点评五四运动的旗手,中国白话文运动的先驱者,一生坚持使用白话文,写白话诗。“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启蒙了一代学人。是五四运动中,开一代风气之先的人物。


    他在追寻新思想的同时也没有抛弃旧道德,被蒋介石评价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 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鲁 迅


    1.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2.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3.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4.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5.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6.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7.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8.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


    9.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点评鲁迅以批判“国民性”闻名,也被誉为“民族魂”。为了拯救民族的精神,他弃医从文,用笔写下他的控诉与批判,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是一个有思想,有民族大义的伟大文学家。




    钱玄同


    1.人到四十岁都该死,不死也应枪毙。


    2.打通后壁说话,竖起脊梁做人。


    3.一个人,无论事功或学问,总得要干,总得要努力干,不问贤愚,更无问老少。少年固然要努力干,老年因桑榆暮景,更应该趁此秉烛之明努力去干。


    点评:钱玄同以“把古书扔进茅坑”“废掉汉字”这些言论名动一时,不免矫枉过正,晚年写信给胡适说,“回思数年前所发谬论,十之八九都成忏悔的材料”,胡适回信说,“实则大可不必忏悔,也无可忏悔。……我们放的野火,今日已延烧大地,是非功罪,皆已成无可忏悔的事实。……此中一点一滴都在人间,造福造孽惟有挺身以肩膀担当而已。”




    傅斯年


    1.一天只有21小时,剩下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


    2.须知人格不是一个空的名词,乃是一个累积的东西,累积人格,需要学问和思想的成分很多。


    3.我以为办事不必多说,多说有碍办事,一切以事实证明可也。


    4.一个人的成就,尤其是有特殊成就的,大多是自由发展出来的,一个学校也正如此。


    5.中国学人,不认个性之存在,而以为人奴隶为其神圣之天职。


    点评傅斯年曾代理北大校长,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


    台湾大学的校园内,有个纪念傅斯年的地方叫做“傅园”,里面有口“傅钟”,“傅钟”每节上下课都会响21声,就是为了铭记傅斯年的那句名言,提醒台大的学生,应该把每天读书、睡觉、做事的时间限制在21小时之内,剩下3小时,要用于反省自己的思想言行。




    罗家伦


    1.一个强者要有三个基本条件:最野蛮的身体,最文明的头脑和不可征服的精神。


    2.人生在世,不要因生命之数量过多及其容易消逝而轻视生命,不要因生命之时常变动而随波逐流,终至侮辱生命。


    3.最纯洁的信仰是对于高尚理想的信仰;他是超越个人的祸福观念的。生前的利害不足萦其心,生后的赏罚也不在其念。


    4.知识就是力量。而且这种力量如此之大,凡是物质的力量透不进去的地方,知识的力量可以先透进去。知识的力量透过去之后,物质的力量,就会跟着透过去。


    点评罗家伦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


    五四运动中,亲笔起草了唯一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他第一个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罗家伦曾担任过清华大学校长,南京大学校长,一生以从政、教育为主。


    南京大学今天的校训“诚、朴、雄、伟”,也是由罗家伦所提出。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