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8639421/回:0)普渡和尚的过桥费文:李相文
在张家畈与白门楼之间,有一条宽宽的涧溪,涧溪上横着一座木桥。 这木桥是由两根窄窄的圆木做的,桥面上长满风干了的白色蘑菇,桥下是深不可测的黑黑的溪水。桥那边的山上,有一座古庙,庙脚下是一间山村小学破烂的校舍。 庙里有一个和尚,法号普渡。普渡和尚过桥的功夫甚是了得,简直让张家畈与白门楼的居民叹为观止,但见他双手合十,目不斜视,飘飘然跨涧而行,如履平地。而张家畈与白门楼的居民,由于木桥年久失修,走在上面一步三摇,所以来来往往过桥时总是提心吊胆,生怕一不小心掉下溪去。 于是,普渡和尚决定在涧溪上为大家修一座石桥。 可是,当普渡和尚把自己这个想法告诉涧溪两岸张家畈和白门楼的两个族长时,他们却大叫“不可”。他们觉得,不要说在这宽宽的涧溪上架石桥难,就算是能够架成,那该要花多少人力和物力呀,这个普渡和尚简直是异想天开。 涧溪两岸的居民得知消息,虽然惊喜万分,却也不住地摇头,因为他们也不相信在这么宽的涧溪上能够架成一座石桥。 但是普渡和尚却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且付诸行动。他山里山外挨家挨户地募捐化缘,聘请工匠,风里来、雨里去,忙个不停。涧溪两岸的居民们天天都能看到他匆匆而过的身影,双手合十,目不斜视…… 渐渐地,在年久失修的木桥旁边,真的建成了一座宽大的石桥,似龙盘虎踞。石桥通行那天,张家畈和白门楼的居民个个欢呼雀跃,纷纷涌向石桥。 可是,普渡和尚脸上的神情却十分平静。只见他双手合十,向居民们说道:“各位施主,此桥乃老僧倾力所建,各位施主如若过桥,除六旬以上老人和上学孩童外,一律要交过桥的钱。恕老僧无礼了,善哉,善哉!” 过桥还要交钱?居民们听了顿时大失所望,他们不相信普渡和尚真的会把事情做绝。可谁知就从第二天开始,普渡和尚竟真的把以往每日在庙里打坐的功夫,搬到石桥边来了,他在那里搭了个凉棚,终日在里面正襟危坐,口诵佛经,身边放着一个十分刺眼的铜盆,专门用来放两岸居民来往的过桥钱。 一日,有个喝了几盏酒的愣头小伙就是不肯给钱,却执意要闯过桥去。普渡和尚也不多话,“噗”地站起,向他伸出一个指头,指着朔风中微微颤抖的木桥默然不语。愣头小伙没法,只好扔下过桥钱,悻悻而去。 这一来,涧溪两岸的居民过桥再不用提心吊胆,可也从此对普渡和尚开始心生反感。 事情并没有完,让众人谁也没有料到的是,两年后,就在那座庙脚下,出现了一座新建的校舍,那是普渡和尚用每日收来的过桥钱所建。 不过,就在校舍落成之日,有人看见普渡和尚双手合十,目不斜视,从原先那座木桥上飘然而过,云游四海去了…… 侬好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