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难管的时间段都在青春期,这时候很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厌学。而且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反抗非常强烈,强烈到父母已经按不住了。这时候父母怎么办呢?父母很焦虑,并加大努力继续施压,于是,我们看到很多家庭会出现很多冲突。

一般来说,孩子从12岁开始进入性发育期,就会感觉自己是大人了,但是家长没有重视这个转变,双方就容易产生矛盾。当孩子进入到接近成年的亚成年阶段时,我们的教育应该有些哪重点或者说转折呢?
人的价值既是养活自己的生存之本,也是对社会意义的一种体现。人的价值本质就两点:一个是自身拥有的他人需要,第二是他人需要的我所拥有。我们真正去分析人的价值有何而来,会发现有很大的不同。有的人是天赋之才,生下来就具有某种特殊的使命,这个使命只能是他完成。还有一部分是后天的养育和自我的努力。概括起来,人的价值应该是来源两个方面:一个是先天遗传,一个是后天养成。其中先天遗传最重要的是智力和特殊能力,后天养成最重要的是技能和性格。
后天的教育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去培养和发展,但如果不具有智力的话,培养是没用的。除了智力,还有一种特殊能力叫“不教而有”的能力。我们都知道电影学院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演员,但也有些演员没进电影学院,比如王宝强,虽然没经过训练,但第一部电影就获了奖。
所以,有些人就是具有“不教而有”的特殊能力。这种能力往往还和自身的兴趣有关,概括起来就是超出众人普遍拥有的能力,比如像音乐、绘画、体育、舞蹈,这些行业当中都会有一些人才的一部分能力来源于他的天生的东西。
前两个基本都跟遗传密切相关的。那如果一个孩子既没有智力优势,也没有明显特殊能力的话。老天还给了孩子一条路叫做“后天可以养成的技能”。
技能的范围非常广,比如不同的地区之间语言不同,但是为了发展我们经常要学第二个语言、第三语言,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出现了“翻译”这个重要的职业;此外像计算,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说卖菜的比专家算得还快,因为卖菜需要天天算乘加减......这是老天给我们留的一个发展途径。
帮助孩子寻找价值
能力有天生的和后天的,但我们现在出现的问题是,考试成绩和升学成了孩子发展的一条必然之道。这样的结果是:一部分智商平庸的孩子,家长不加鉴别,要求孩子全面发展,但是孩子很难做到;一部分智商很高的孩子,父母只让他们学习,结果在生活上是弱能......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我在这提三点:
“寻找价值”就是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有天赋,天赋有时候你不替孩子寻找,可能他一辈子都不知道,比如弹钢琴,我们从小到大,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人家里是没有钢琴的,保不齐这里面就有一个优秀的钢琴家,可惜没有被发觉。
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家长不要只知道把他送到学校去,也可以让他去各种各样的场合扩展自己的兴趣。现在的学生从上午到晚上都在上课。我认为应该让孩子在各种经历中认识自己的兴趣所在。我们应该压缩课堂时间,给孩子更多的天地,为他们创造体现价值的机会。此外,父母在孩子成长当中要观察他的兴趣和专注点,并拓展孩子的涉猎范围和领域。
有些家长说孩子不爱学习,我就让他带孩子去玩玩,他就花钱买飞机票旅游去了,这是不对的,我说的玩是这周末爬山下周末溜冰去,下下周打乒乓球或打篮球,孩子要进入不同的领域...最后,尊重并且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尤其到了青春期,就是要尊重孩子。家长在六岁之前可能也有尊重,但是那时候不重要,因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是你给他立规矩的时候,因此你说这是对的,就得让他知道这是对的。可是到青春期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时候应该把决定权交给他,并给孩子做参谋。
2、帮助孩子拓展他的价值
陪伴成长,带他进入各种“社会圈”。家长不妨多串门,让孩子结识不同的人,或者带孩子参与一些活动长见识。谆谆教导,指导孩子待人处事的准则。家长可以跟孩子聊一聊,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比如在单位遇到了什么事,家长觉得应该怎么处理,再问问孩子的想法。这就是在带着孩子成长,告诉他怎么和社会打交道。
首先根据孩子的智力寻找合适的专业;再根据孩子的兴趣来寻找独特的发展;再根据孩子的特长寻找适合的职业;最后根据孩子的性格寻找职业,比如有的孩子愿意和别人打交道,这种人没准到工会还是一个不错的工作人员。总之,想要让孩子们向阳生长,父母要给予阳光和空间,要以引导与尊重为重点,而不是包办和管制为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