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大山
  • 积分:30596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8/10/23 21:35:40
  • 楼主(阅:68011297/回:0)天下大乱,形式大好


    1971年的7月,在美苏斗争最激烈之时,基辛格奉命从巴基斯坦转道秘密出访北京,试图与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家“展颜消宿怨,一笑泯恩仇”。


    负责迎接这位秘密特使的周总理,与基辛格进行了坦诚而深入的沟通,在总结毛主席的世界秩序观时,这位合作了近半个世纪的老搭档,用了八个字来总结,那就是“天下大乱,形势大好”。


    虽然很多学者研究了多年毛泽东思想,都不明白这八个字的含义,但是“中国通”基辛格很快就明白其中蕴含的“帝王心术”:美苏斗得越狠,那么中国则获益越大。


    用现在电视剧的观点,简而言之,就是和珅和纪晓岚斗得越厉害,那么乾隆的位置就越安稳,越能驱使二人为自己的意图效力。


    82年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为摆脱包围网,被迫实行的战略性转移。


    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后世总结了很多,但最关键的只有一条,那就是蒋介石完成了国民党内部的整合,各路大军形成一个整体,稳扎稳打,没再像前四次围剿时“相互内斗,乱成一团”,给红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而红军能够完成两万五千里的伟大征途,则在于追击的中央军和阻击的地方军各怀鬼胎,一个想着借机吞掉对方,另一个眼巴巴的想把共军礼送出境。


    而当时的毛委员,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愣是抓住了中央军和地方军之间巨大的矛盾,从绝路之中杀出一条血路,抵达了仲勋等同志创立的陕北根据地,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也挽救了中国革命。


    从此之后,毛委员无论是利用西安事变中的蒋张矛盾,抗日战争中的蒋日矛盾,还是利用解放战争中的蒋桂矛盾,抗美援朝中的美苏矛盾。他都能在局势极其危险之下,利用对手之间的矛盾实现绝地反杀,这成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中最闪亮精彩的部分。


    正是这一路危机之中搏杀出来的经历,将“天下大乱,形势大好”八个字深深的刻在了他的心里。


    甚至,在美苏争霸的过程中,如“矫诏”炮轰金门、“擅自”对印自卫反击、以及“主动”援助北越等案例中都能看出来,主席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试图缓和的美苏双方拖入泥潭。


    因为,只有天下处于乱局之中,才有可能发挥他领导的中共,所拥有的体制优势,通过利用矛盾绝地反击,实现弯道超车。


    无论是前几年英国公投脱欧,特朗普桑德斯的脱颖而出,还是法德等主要国家保守势力的兴起;还是特朗普上台后,承认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开启全球贸易战,撕毁伊核协议、巴黎协定,甚至刚刚退出的中导条约........这些都预示着,全球局势正在向着“天下大乱”快速发展。


    就像毛委员说的,天下大乱,形势大好。随着天下进入“大乱”,原本经济上围剿我们的TPP包围网已荡然无存,军事上包围我们的岛链与萨德系统,随着朝核谈判的快速推进已然开始崩溃,更不要说前几年的积极参与包围中国的先锋安倍,再过几天就要来华,行千年之前的“老规矩”了。


    所以呢,危机危机,危险中更有机遇,虽然危机既痛苦又危险,但同时危机中出现的混乱,也给了打破既有秩序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所以,有些事情的决策,是不以个人意志所能转移的。


    82年前的今天,长征,这个艰苦卓绝的征程胜利了。


    25000里长征路上,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耗时368天的长征途中,平均每天都有1场战斗,仅有44天可以休息。从瑞金出发时的8.6万人,到抵达陕北时的6500人,平均每前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倒下,平均每13个参加长征的将士,只有1个活着到达目的地。


    但是,且不说29岁的林彪,33岁的罗荣桓,28年的杨尚昆,38岁的叶剑英......这些追随着毛委员朦朦胧胧走完长征路的红小鬼们,如今哪一个不是恩泽后世?


    所以,随着危机的来临,机遇也同样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这就像当年毛委员的诗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纵有雄关险隘、惊涛骇浪阻挡在前,但在乐观的革命者眼中,却是绝处逢生的机遇。


    而这种乐观的长征精神,也许正也是82年前今天在陕北的那次胜利会师,所传承下来的。


    最后.......


    致敬!


    长征路上的英烈!


    致敬!


    奋斗在新长征路上的中国人!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