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丝路行者
  • 积分:2425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9/9/27 16:19:40
  • 楼主(阅:89161433/回:0)美国禁止伊朗高级政府官员及其亲属入境美国


    美伊紧张局势仍在发酵。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25日发布签证禁令,禁止伊朗高级政府官员及其亲属,入境美国旅游、学习或者是工作。


    报道称,特朗普公告中指责伊朗威胁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并且随意拘留美国公民。“我已经决定,为了美国的利益而采取行动,限制和暂停不管是移民还是非移民的伊朗政府高级官员以及他们的直系亲属进入美国境内。”特朗普称。


    “一直以来,伊朗政府都在批评和反对美国,但与此同时,这个政权的官员和他们的家人又悄悄利用了美国的繁荣和自由(来给自己享受),包括我们无与伦比的教育、就业、娱乐及美国的文化(包容的)机会,”一名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告诉NBC,“这份总统令颁布之后,在伊朗人民还在因为伊朗政权的贪污腐败和管理不当而受苦时,(伊朗)高级政府官员及他们的亲属再也不会被允许进入美国,并享受我们自由社会的好处。


    正如NBC此前报道的那样,多年来,被关押在伊朗的美国公民的亲属一直在游说白宫,拒绝向伊朗政府高级官员的子女或亲属发放签证。这些亲属向政府及部分议员提供了一份居住在美国的伊朗人的清单,声称这是伊朗政府高级官员的孩子或亲属。


    报道称,目前尚未清楚这项行政命令是否适用于那些已经合法进入美国境内的伊朗(高级官员)亲属,还是只针对那些未来申请签证的人群,美国国土安全部和伊朗驻联合国代表团也并未立即就此事做出评论。


    沙特石油设施9月14日遭到无人机袭击,尽管也门胡塞武装当天宣称对此事负责,但美国和沙特指责伊朗应该为此负责。伊朗则断然否认美方的指控,认为美方是在为对伊朗采取行动制造借口。这起事件也使得美伊紧张局势再度升级,海湾地区再次笼罩在战争阴霾之下。


    【外一篇】韩咏红:美国“以港制陆”心理与法律武器升级


    美国参众两院的外交委员会当地时间本周三(25日)通过了多项涉港法案,包括备受瞩目的《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The 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这是美国的国内法,却授权美国总统以国内法影响香港,比如点名“绑架及其他侵害香港基本行动自由的责任人(暗指大陆官员),对他们实施取消签证、冻结资产等制裁。


    该法案还要求美国国务卿每年都做出报告,评估香港是否“足够自治”以继续享受有别于大陆的特殊待遇。其言外之意,如果美国认为香港的“自治”程度不足,就会取消香港享有的独立关税区地位。这被认为是美国利用香港遏制中国一记狠招,或“最后一张牌”。


    这项法案25日获美国两院外委会表决通过,代表它成功闯过了第一关,各界预计在未来几周的两院投票中也不会有问题,有望今年底之前就经美国总统特朗普签字成为法律。从黄之锋等抗争人士和法案推手的角度说,这当然是一项胜利;对港府和中国大陆,则意味着美国制华法律武器升级,并且将鼓舞香港抗争者继续斗争,后续麻烦多多。


    追溯起来,美国订立《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的话题浮出水面已五年了。


    早在2014年“占领中环”运动中期,该法案的第一个版本就交到美国两院外委会,当时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重申1992年《美国—香港政策法》的原则,表明支持香港“双普选”,但还没有设定具体的制裁机制。


    这版法案没能在该届国会任期前通过,2015年2月法案再次呈交众议院外委会,也未获多少注意。到了2016年11月16日,当时年仅20岁的黄之锋在美国国会山的访客中心发表演说,并与准备重提这项法案的参议员鲁比奥(Marco Rubio)见面。同日,鲁比奥和参议员柯顿(Tom Cotton)共同提出《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


    这是第二版《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它有了更多内容,包括明确列下“书商和记者被绑架”问题,这一版已要求美国总统点名这类事件的责任人,对他们施予取消赴美签证、冻结在美资产等制裁,并承诺港人如因非暴力抗争而被逮捕,并无碍他们取得赴美签证。


    这个版本依然无疾而终,但再接着出现的第三版2017年在美国得到了较多讨论。直到今年6月13日,香港立法会仍可能通过《逃犯条例》的敏感时期,在所谓的百万港人大示威的几天后,《香港民主与人权法案》第四个版本被趁热端出。到如今,香港社会动荡持续了几个月,这个法案一脚踩上了可能成为法律的门槛。


    对于香港的自治和港人权利保障而言,《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会带来什么变化?事实上,有关每年评估香港自治情况的要求,美国国务院自2015年就恢复了每年公布“香港政策报告”的做法。而对于给予非暴力抗争者赴美签证的问题,这也不新鲜,黄之锋、罗冠聪等曾获罪的人士,这几年访美都未遇障碍。


    至于最引人注目的取消香港独立关税区地位这一点,对于香港实际出口的影响未必很大,但将影响香港入口敏感的美国技术,并且将打击香港的国际形象与外资信心,导致外资撤离。这对于大多数港人的实际利益并无好处,却符合部分示威者的“揽炒”(同归于尽)期待。


    当然,如果使出取消香港独立关税区这“最后一招”,美国以及世界各国资本在香港的利益也会大受损,而“最后一招”祭出后,美国“以港制华”的空间也所剩不多了,由此估计美国不会轻易做出这个决定。


    不容忽视的是,这一系列涉港、涉台法案的密集筹备,在在凸显美国正不断为中美的全面战略对抗进行机制与法律准备。陆港关系紧张与香港社会问题已持续多年,过去五年里非但没有缓解还更为严峻。美国已不失时机地将《香港民主与人权法案》推到立法的门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北京在港台问题上稍有失算或失误,都可能导致后患无穷,未来的政策想必需要格外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看丝路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