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巴山夜雨
  • 积分:1682
  • 等级:硕士研究生
  • 2017/4/28 22:21:52
  • 楼主(阅:8939599/回:0)个性化资讯和用完即走


    文:KESO





    资讯服务的个性化肯定是未来的趋势之一,但如何个性化却见仁见智。日前,腾讯财经新闻中心副总监、新闻AI项目组Dreamwriter副总监刘康第一次面对外界,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发展状况,描绘了他心中个性化资讯生产和服务该有的样子,并让我们这些外人现场体验了AI资讯秘书产品的使用效果,我承认,我有种瞬间被击中的颤栗感。


    Google说,Google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努力让其用户尽快离开自己网站的公司。


    张小龙说,一个好的工具应该有一个很强的属性,就是提高效率,用完即走。


    刘康说,一个好的、有效率的资讯服务,应该像一个好的、有效率的工具一样,让用户用完即走,而不是想办法黏住用户,无止境地谋杀用户的时间。这正是我一直想要说的话,却始终没有找到这个点,直到我听刘康说出“用完即走”这个词。跟用完即走理念相反的例子,是一个叫“今日头条”的产品。


    今日头条是一个发布不满五年,估值已超百亿美元的新闻资讯产品,它的核心理念,就是用大量可有可无的无聊资讯(官方说法是“你关心的,才是头条”),肆意地吞噬用户的宝贵时间。它做到了,截至去年11月,今日头条用户平均每天的使用时长就已经达到76分钟。今日头条成功榨取用户时间主要依托两个方面,其一,它用常刷常新、永无止境的资讯瀑布流,持续地制造信息焦虑,让用户始终担心自己会错过什么;其二,它用越点击越精准的个性化推荐技术,将用户导向越来越low,越来越庸俗的,令自己都深恶痛绝,却又欲罢不能的无聊资讯的深渊。


    这两点做得如此到位而且成功,作为一款资讯产品,今日头条的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远远超过所有资讯类产品。今日头条CEO张一鸣对此颇为沾沾自喜:“(76分钟)这个数字在中国所有app当中,按人均时长来算,应该可以算前三名,和所有同类和资讯类对比时长长一倍以上,这也体现了AI技术在产品上的体现,没有人维护编辑信息,但是我们的产品使用时长远超于同行。”


    问题是,如果我们确实需要让每天的重要资讯上头条,那么多少个“头条”才会显得够多,才填得满我们空洞灵魂的版面呢?我们真的需要每天在一堆鸡毛蒜皮的“头条”中,这么慷慨地浪费生命吗?


    去年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论“国民总时间”的概念及意义》,反驳罗振宇提出的“国民总时间”这个概念,现在,我的反驳还可以增加一条:这个概念让今日头条这样产品热衷于变本加厉地吞噬用户时间,而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占有用户的时间越多,他们越觉得自己牛逼,越能够体现他们的“用户价值”。


    我在《可疑的“用户价值”》一文中已经质疑过这种用户价值:


    准确地抓挠人性弱点,就等于用户价值吗?让用户一时觉得爽,就等于用户价值吗?勾引用户将大把的青春无休无止地抛洒在层出不穷的无聊事情上,就等于用户价值吗?用一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制造出的价值幻象,就等于用户价值吗?把肮脏阴暗的东西用光鲜亮丽的东西遮盖起来,就等于用户价值吗?

    刘康说,真正值得我们花点时间关注的新闻资讯,每天其实没有多少,我们真的应该把宝贵的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他像我一样不喜欢谋财害命的今日头条,和腾讯自家的天天快报,在他看来,所有不加节制地吞噬用户时间的资讯类产品,都不是合格的资讯产品。那么,他的方案是什么?


    刘康负责的新闻AI产品现在已经可以每天自动撰写数千篇新闻稿件,包括每天行情报盘、上市公司公告精要报道,以及体育赛事每轮每场的消息等。新闻AI的能力不止于此,它还可以像一个真正秘书一样,自动整理生成一份每天不容错过的重要新闻简报和个人资讯,比如行业大事、个人购买股票的涨跌、关心球队的比赛结果等。一天的大事你只需要花5分钟浏览一下,把其他71分钟用来处理更重要的事。


    这个产品什么时候发布?刘康说,没有计划,因为这个产品还远远谈不上完善。


    不论这个资讯秘书产品什么时候才发布,珍惜生命的你现在就该做的,是卸载今日头条。真的,卸载后你就会发现,除了可供支配的时间更多了,信息焦虑消失了,你什么都没有错过。




    我有我的精彩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