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29496822/回:0)解读莫迪的复工政策,发现印度政府要走一招险棋一边延长全国封锁,一边大力复工,鱼与熊掌可以兼得吗? 当莫迪昨日宣布将封锁期延长至5月3日后,大家更多关注的是有哪些行业可以“例外”先复工。今天,印度内政部的明细规定如期而至。有哪些行业可以首先复工,这背后印度有着怎样的长远打算,让我们一探究竟。 该明细规定有15页长,可直接从印度内政部官方网站下载。(下载地址:https://mha.gov.in/sites/default/files/MHA%20order%20dt%2015.04.2020%2C%20with%20Revised%20Consolidated%20Guidelines.pdf) 整体来讲,这份明细正文分封锁政策和复工政策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明确了将整体上的封锁期从4月14日延长至5月3日,具体细节基本与竺道前日发布的印度铁道部建议稿类似。 第二部分则规定了已经复工的或允许在4月20日后有条件复工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医疗、农业、金融、社会部门、在线/远程医疗、农村就业保障、公共服务、运输交通、必需品供应、部分商业、部分工业、施工建设、中央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等行业领域,同时对人员流动和强制隔离人员的封锁政策做出了解释。 看上去,莫迪政府仅仅是围绕抗疫和保障民生而有条件的开放了一些领域的复工,比如医疗相关、农业(含渔业牧业)、社会部门(老幼残的护理)、农村就业保障、石油天然气、发电输电配电、邮政、水、卫生、垃圾处理、电信通讯、交通运输、生活必需品的供给等,非公共部门也允许电商、快递、仓库、安保这些强相关的服务业复工。这些都是围绕着满足居民最基本生活保障的领域,确保人有饭吃、有电用、有网上、有东西买。 但非抗疫和民生相关的,莫迪政府这次也开了口子,允许相当一部分工业和工程复工。细则中第15和16条明确的列出了众多允许复工的工业制造活动和工程建设活动,比如工业领域,除了生活必需品和医疗必需品的制造以及在农村的工厂可以复工外,出口导向的、有上下游产业链的还有IT电子领域的工厂也都在开放范围。这不禁让人为印度疫情的发展再捏一把冷汗。 为什么莫迪政府这么着急让这些领域复工?为了向全球投资者证明印度有能力承接制造业转移,恐怕是莫迪的真正目的。 早在2月初,当中国陷入疫情危机,必须停工停产的时候,国际上有许多关于将供应链转移出中国的讨论。2月中旬,印度政府由商工部等数个部委牵头,与行业协会以及一些政策顾问讨论如何利用新冠疫情的机会推动全球产业链向印度转移。 其中有名政策顾问也联系到我,希望可以从外资角度提供一些政策建议。当时我的答复就是疫情之后,全球产业链大概率会继续向中国转移,唯一有可能继续投印度的,只有中国公司,所以必须要有针对中国公司面临问题的政策出来。 很快,全球疫情爆发,无一幸免。摩根斯坦利近日发布的一篇文章也提到三点:1.全球投资人普遍受损严重,在第三国进行新的投资无疑是高风险,所以中国供应链地位会更加稳固;2.中国政府在抗疫过程中体现出的高效、果断等能力是其他国家难以做到的,所以新投资仍然会更倾向中国;3.未来技术重点如5G/AI等等也都是中国目前的优势。所以对印度来说,中国非但没有失去最佳投资地的地位,反而更加稳固了。 但世界还是对印度报以了最大的希望。IMF近日的一份《世界经济展望》中,在所有主要经济体中,仅对中国和印度做出了增长的预测——2020年中国实现1.2%增长,印度1.9%,2021年中国9.2%,印度7.4%。 我这里不对IMF的预测做任何评论,但印度肯定不想辜负全世界的预期,希望在这次抗疫中证明自己有能力一边防疫、一边安全生产。 这其实是很有挑战的。对比中国,中国分批有序复工的前提是湖北封省、武汉封城,同时其他省份仅数十数百确诊,并且湖北和武汉没有复工。而印度现在更像是2月3号那个状态的中国——刚结束一个意外的长假,必须要面临复工的问题。只不过中国是一周一周又一周的延迟开工,但印度选择了颇为冒险的即刻开工。 而且印度制造业先天就有很多甩不掉的包袱。比如印度工厂不能在厂区设立员工宿舍,很多中国公司都觉得不可思议。这在21天封锁期开始后就立马暴露出巨大的问题,如果大量工人之前就在工厂内的宿舍居住,那这部分人群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做好有效隔离。虽然这次细则中例外允许了工厂在厂区内安排工人住宿,但原本工厂也没有规划宿舍,临时安排房间、床、下水等设备和设施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最终,工厂只能自己在厂区外找独立的酒店或民宅,来集中安排工人住宿——并且还得安排专车接送。而这也只是印度制造业诸多挑战中极小的一个因素。 所以,虽然莫迪明面上宣布了继续延期,但实操中,允许开放与抗疫和民生非强相关的行业,并且是工厂和工程这种人员密集型行业,的确是为当前的疫情带来了相当大的不确定因素。 这是一招险棋。希望印度可以平安度过。 梅开腊月别样红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