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89267981/回:0)为什么日本人很少用香水?中国人喜欢馥郁芬芳的牡丹,日本人喜欢清香的樱花;中国人偏爱香浓的茉莉花茶,日本人喜欢清淡的绿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嗅觉随环境变化 记得以前在北京天津经常吃涮羊肉,冬天热气腾腾,夏天汗流浃背,味道鲜美,根本不在乎羊肉的膻味。但是,最近偶尔去中国出差,在酒店吃了一次羊排,感觉很难下咽,以前毫不在乎的膻味现在开始敏感了。 日语中关于气味的基本词汇有11个,匂、香、芬、芳、薰、馥、馨、腥、羶、鮏、臭。除了第1个指气味以外,6个表示香味,3个表示腥味,最后1个表示臭味。这说明古人比较重视区别花香和鱼腥,对臭味则比较钝感。日本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对气味敏感的呢?这一点很难考证。有人说自古以来,生来与俱,这不可信。因为在平安时代,人们没有洗澡的习惯,贵族妇女穿的衣服很多,肯定会有汗臭,当时贵族经常点燃香木,用烟熏染衣服和头发,还会佩戴香包,以此来掩盖体臭。有人说是从江户时代,因为那个时代江户城里就已经出现洗澡堂和专业梳头师傅,就像现在的相扑力士那样,梳完头然后抹上鬓发油,最后梳理发髻。 但是,那种头油有一种刺鼻的气味。而且,当时的人们不能经常洗头,只能靠细细的木梳刮去头屑和油腻,並且,那时的厕所是蹲坑式的,气味之重可以想象。即使到了明治时代以后,日本社会中仍然散发着各种气味,比如:夏目漱石在小说《心》中描写的房总半岛(现千叶县)的渔村弥漫着鱼腥味。笔者在80年代的日本乡村也曾见过蹲坑式的厕所,散发着自然的气息。还有人说日本人天生的体味比较淡,这就更不能说服人,因为说这种话的人似乎忘记了早上挤满乘客的电车里的气味,也忘记了电梯里有时会散发着中年男人特殊的体臭。 日本人对气味的确敏感 不过,现在的日本人的确对于气味比较敏感。在欧美的酒店,一进大厅就能闻到香水的气息;走在大街上也会闻到擦肩而过的人浓烈的香水味道;电视里和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香水的广告。那是因为从历史上看,香水始终是高贵的象征。而在日本,据说历史上只有德川家康喜欢沉香,昂贵的香料并没有在历史上的权贵中普及,也没有流传到民间。香道作为一种宗教仪式随着佛教传到日本,最早在仁明天皇时代仅限于皇族和宫廷中品赏,后来才慢慢流传开来并保留到现在。 不用香水是一种礼貌 东京和大阪等大城市里,人口密度极高,相比之下,电车、公共汽车、办公室等公共空间比较狭窄,特别是早晚上下班的高峰期,电车上的拥挤程度超乎寻常,不使用强烈气味的香水是一种礼貌,试想一下,坐一个小时的电车,如果旁边的人散发出强烈的香水味,那简直就是一种变相的“拷打”。 于是,年轻的男女先是随身携带口香糖、薄荷片,然后还要买漱口水,第三就是刷牙。午休时间在公司的洗手间刷牙十分常见,而且很多人外出时也携带旅行用的牙具。据调查,有64%的女职员中午饭后刷牙,除了牙齿保健,更注重的还是口腔的气味,据说有些女孩子因为担心自己的气味甚至不敢谈恋爱。日本人和欧美人不同,不是通过香水遮盖体味,而是通过洗澡等手段剔除气味的根源。 ![]() 侬好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