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巴山夜雨
  • 积分:1682
  • 等级:硕士研究生
  • 2020/3/3 16:20:28
  • 楼主(阅:39292642/回:0)埃塞这个暴利行业禁闭后重新开放


    2014年8月,埃塞俄比亚政府杞人忧天,担心国内水泥市场饱和可能出现的恶性竞争,为确保埃塞俄比亚本土利益,政府突发禁令限制外国公司建造新的水泥厂。


    六年过去了,政府终于发现当初的决策是如此的武断。2020年的今天,水泥价格不但没有降低而且急剧上涨,水泥供不应求似乎又回到了当年的水泥饥荒年代。


    故此,英明伟大的埃塞俄比亚政府终于果断下令,从今开始取消对外国投资涉足当地水泥行业的投资限制。


    水泥饥荒年月


    2012年之前,若问:在埃塞俄比亚投什么项目最挣钱?必答“水泥”。


    朋友引荐的项目是水泥,本地官员推荐的是水泥,同行说的还是水泥,没有投资商害怕竞争,因为那个时候水泥在埃塞俄比亚不存在竞争,只有缺货。


    当时埃塞俄比亚国内生产的水泥只能满足50%的市场需求,剩下的就只有依靠从国外进口,而且水泥的需求量还在不断增长,日益发展的建筑行业和国家基础建设都需要大量的水泥供给。


    2008年埃塞俄比亚全国只有8家设备老化的水泥厂,除了2家较大的国有企业外,其他6家都属于本地小型企业。


    那一年每家水泥厂的情形基本相似。厂门口每天都有卡车排队等待提货,一般买家都是提前几个月交了预付款后等待水泥生产。水泥厂根本就不需要设立经销点,所有的代理经销商都是通过各种渠道“拉关系走后门”到工厂直接提货。


    城市里到处都在修公路,盖高楼,政府正陆续拆迁民棚民房,新建简易公寓楼,有些工地因为水泥短缺还不得不停工。水泥生产供不应求,政府又不允许私人企业进口,因此造成水泥的价格高达中国的5倍,而埃塞蕴藏着丰富的生产水泥的石灰石,砂岩,石膏等原材料, 几家水泥编织袋厂也是在那个时候应运而生的。


    2010年中国的房地产业和水泥制造业都在走下坡路,而埃塞俄比亚政府正开始实施尼罗河大坝水利工程,水泥价格一路飙升,在2010年年底到2011年初之间, 每吨水泥的价格已经上涨到4300比尔(当时1元人民币等于2.5比尔),远远高于同期国际价格。据埃塞的中国同行透露,几个水泥粉磨站刚投产两年内就收回所有的投资成本。


    骑虎难下


    2012年5月,埃塞俄比亚最大的水泥厂Derba水泥开始生产。它的出现以及它所采取的大幅度减价政策,致使水泥的价格降至每吨1900比尔,让所有其他水泥厂惊慌失措,甚至误导了埃塞俄比亚政府向外国投资商发出水泥禁令。


    Derba水泥凭借雄厚的贷款资金并以煤为原料,以最低价杀向暴利的水泥市场,击败几家以柴油为原料的水泥厂后恢复原价。其他 “水泥暴发户”或改烧煤或被暂时击败。


    2012年下半年与2013年上半年是埃塞俄比亚水泥行业的黑暗时期,投资商骑虎难下,投就亏,不投又不甘心。


    厦洽会上再现水泥热


    2014年9月,笔者与东方工业园的同事一起到厦门参加每年一度的夏洽会,为东方工业园招商。


    启程前的一个月中,我们联系了很多有意向的投资商在厦门面谈。洽谈会的几天中,接待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领导,但最多的还是水泥厂。


    可是,就在我们从亚的斯亚贝巴出发的前一天,埃塞俄比亚政府发出禁令,停止给新的外国投资商颁发水泥厂投资许可,而原来已经建厂的外资水泥厂照常营业。


    当年东方工业园就有东方水泥和中舜水泥两家工厂,它们也成为工业园早期建设最重要的资金来源。


    埃塞俄比亚政府在2014年突然限制外国人涉足水泥行业的决定,对当年已经在当地生产水泥的厂家而言简直是从天而降的喜讯。置身埃塞俄比亚水泥行业的外国投资商都非常清楚,当年的水泥产量分明没有过剩,而是不足!水泥价格出现短时间的下降,是因为有的工厂开始烧煤而不再使用进口柴油。


    而那些坐在办公室的官僚们却将生产能力当作生产量来预测埃塞俄比亚的水泥前景,而发出了令行家们啼笑皆非的禁令。


    改弦易张


    现在埃塞俄比亚部长理事会根据研究所和工业部的建议,取消对外国投资涉足水泥行业的禁令。化工和建筑业投入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塞缪尔说:“当年我们认为当地市场会出现产能过剩,并实施了禁令,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市场是,水泥短缺和价格上涨,对建筑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根据化学和建筑投入发展研究所的数据,埃塞俄比亚每年的水泥生产能力为1,710万吨。每年水泥需求量为1200万吨。但是,当地的水泥厂仅生产890万吨水泥。


    据塞缪尔说,化工和建筑业投入产业发展研究所从欧盟获得了800万欧元的资助,用于替代燃料的研究和开发,以减少水泥厂的碳排放。


    这次埃塞俄比亚政府终于改弦易张,可喜可庆,但毕竟是以六年时间与无数的烂尾楼为代价的。


    埃塞俄比亚政府的这个决定是否来的太迟了?当年雄心勃勃的外国投资商是否能重拾信心进军埃塞俄比亚水泥行业?我们不得而知,纵观埃塞俄比亚水泥这一暴利行业的起起落落,或能给予世人及政府一些启示。


    文:龚芬妮








    我有我的精彩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