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巴山夜雨
  • 积分:1682
  • 等级:硕士研究生
  • 2018/11/24 14:00:56
  • 楼主(阅:68414480/回:0)越南龙江工业园概况


    龙江工业园是越南第一个中国独资的工业园区,也是目前中国在越南建成的最大规模工业园区,距离越南的经济重地胡志明市约60多公里。龙江工业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翁明照介绍,龙江工业园于200711月开始筹备建设,2008年开始招商,总面积达6平方公里,投资额为1.2亿美元。目前,入园企业42家,还有贵州轮胎等三家办入园手续,中国企业占70%(浙江企业占50%)、中国企业的产值占85%。园区内企业总投资额逾16亿美元,园区已开发面积已达80%。龙江工业园已创造就业岗位16000个,园区内企业为当地创造税收达3000万美元。42家企业中投产28家,产值8亿美金,每家都赚钱。全部投产后将解决就业3.5万人,产值60亿美金。


    越南龙江工业园入园企业的产业规划主要集中在纺织轻工、机械电子、建材化工三个领域。龙江工业园的性质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80%多是出口企业,两头在外为主,少数饲料企业以越南国内市场为主。越南要求境内园区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目前有日本、韩国、新加坡、丹麦(做家具)、马来西亚、台湾(鞋企)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入园,但整体而言这些企业的质量不高。


    翁明照有一句话非常到位:中美贸易战增强了中国企业对全球布局重要性的认识。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等原因,最近接待来考察的中资企业是原来的五倍。


    在园区考察了山东青岛青禾集团。青禾集团是世界最大的人造草坪、纱线、高尔夫相关产品生产销售企业之一。该企业2017年的销售额是6亿元人民币,15%-20%利润率。山东青岛青禾集团进入越南龙江工业区,这是青岛青禾集团在海外投资的第一个工厂,越南青禾人造草坪全部投产后年产人造草坪1800万平方米,全部出口欧美。负责人说:从2019年开始如果从中国出口关税高达25%,如果从越南出口则零关税。


    为何选择到越南办厂?当地相对低廉的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成本是常常被谈及的理由。当前越南的劳动力成本接近我国20年前的水平,人均每月在1500元人民币左右,比柬埔寨、埃塞等国家的工资水平高三倍,但越南工人的劳动效率较高,这对纺织服装、加工装配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力较大,而对铜加工等高耗能企业而言,当地的低电价也让他们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浙江诸暨的海亮铜业公司的高级铜管加工项目,属于机械加工类产业,属于高能耗产业。作为龙江工业园内首批入驻企业,它在越南的投产,成功地规避了欧美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贸易壁垒。项目已经投产多年,出口欧美并产生良好经济效益,推进了我国出口加工产品原产地化。相关企业如金田铜业(宁波),主要生产空调所需的铜管等。


    为何选择到龙江工业园区?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如单枪匹马的投资建厂,碰到所在国各种纠纷的时候,容易因势单力孤使问题迟迟无法解决,要是碰上动乱等突发事件,人员的安全问题无法保障。而在中国工业园内,各种纠纷可以由园区统一解决,企业主可以安心经营企业。碰上突发事件,工业园还有实际应对经验。园区成为中国企业在境外的安全屏障。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不等于国内产业空心化,而是中国企业顺应全球化布局的必然选择,要卖产品,更要提升中国企业的品牌价值,提升其社会责任与软实力能力。在海外发展,会助益企业,会助益驻在国,最终会助益“母国”。


    “一个人,一个园区”现象。在海外,往往是因为一个人,才有了一个园区,如龙江的翁明照、华坚的张华荣等,说明企业家的思路与魄力很重要,但也说明海外园区的发展充满偶然性,需要有制度建设与制度保障。


    翁明照是温州人,曾在家乡从事皮革企业多年,2000年来到越南设厂,生产的皮革制品占领了越南市场75%的份额。2005年开始,越南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故此有了拿地做园区的想法。前江省长提出给800公顷,自己比较谨慎只买了600公顷,现在不做皮革了,专门做境外工业园区的运营与管理。


    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是分批开展进行的。第一批于2006年11月底审批结束,共批准了8家境外经贸合作区:赞比亚中国有色工业园、泰国罗勇工业园、巴基斯坦海尔家电工业园、柬埔寨太湖国际经济合作区、尼日利亚广东经济贸易合作区、天利(毛里求斯)经济贸易合作区、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经济贸易合作区、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第二批于2007年底审批结束,共批准了11家境外经贸合作区,包括越南龙江工业园。


    翁明照有三个具体建议,谈的很实际:第一,国家对境外园区特别是民营企业做的园区要有引导、要有支持。原来各园区之间有互动,但现在基本没了,同时建议,政府对境外园区的政策补贴不宜取消要继续延续,龙江先后两次获得共计4200万元的补贴经费,对园区来说是雪中送炭。第二,对园区的考核标准应该更加科学完善。过去的考核指标较为单一,每年投资增加多少、入园企业数量等,在园区发展初期很容易满足,但园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单一考核标准已经不合适了,要根据驻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人数、社会责任履行,以及园区企业利税等综合指标去考核。现在很多园区运营方主要靠土地差价来赚钱,发展进入瓶颈期。第三,国内媒体宣传不要太刺激,要多说当地好处,而不是仅仅说中国企业好处多。








    我有我的精彩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