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82415312/回:0)没有围墙的欧洲工业园-意大利普拉托(一)“一带一路”在意大利的总体情况 意大利是古丝绸之路的终点,也是今天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笔者总体感觉,意大利新政府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意愿非常强烈。 在经济层面,意大利属西方发达经济体,在欧盟范围内,意大利是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工业国,仅次于法国的第二大农业国。GDP总量的排名,意大利是欧洲第四大、世界第八大经济体。在政治层面,意大利是欧盟和北约的创始成员国、是七国集团成员。在文化领域,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发源地,共拥有53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意大利古老,但也时尚。 与意大利意中连接协会主席交流,主席指出,该协会的会员企业有261家,意大利有20个大区,每个大区都有会员企业。该协会有三方面的工作重点:1、旅游产业,意大利旅游业产值占国家GDP的近12%,为12.8%的意大利人提供了工作岗位。2、时尚产业、奢侈品产业,2017年意大利时尚系统产生的附加值达242亿欧元,占到了意大利制造业总附加值的10%,从业总人数达50万人,约占到意大利总就业人口的15.5%;2017年意大利时尚系统的贸易顺差高达200亿欧元,同一时期英国、德国和法国三者的贸易逆差分别为210、190和139亿欧元。3、对华投资,既服务意大利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也服务中国企业在意大利的投资。 主席特别强调该协会在“一带一路”领域也在深入推动,旅游、时尚、投资是意大利企业对接“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 2017年,有1.3亿中国人次去了国外旅游,是中国入境外国游客人数4294万人次的3倍。2017年抵意外国游客达9060万人次,外国游客在意消费总额达392亿欧元。其中,赴意的中国游客达140万。意大利政府希望2019年达到250万。未来,意大利政府的一个重要举措是争取延长旅游签证的停留期。一般来说,赴欧洲旅游的游客会申请申根签证,停留期一般是一个月。意大利政府希望将申根旅游签证的停留期延长为一年,以此来推动更多中国游客赴意大利旅游。 意大利的时尚产业需要吸纳更多的中国文化要素。目前,阿玛尼、芬迪、Prada等很多大牌在中国创立新品牌,积极融汇中国文化要素。的确,中国有文化资源,但缺乏时尚品牌。全球奢侈品品牌大多源自意大利和法国,中国企业应主动寻求合作。主席举例说,瓦伦蒂诺很想寻求合作,但在中国不知道同谁对接。 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杰拉奇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位副部长对中国非常熟悉,可以用十分流利的中文交流。他在中国一共生活十年,其中五年在上海,五年在杭州,有150万公里的中国火车票。在中国期间,主要在宁波诺丁汉大学授课,也在浙江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授课。部长说他刚来华的时候,即2008年,京津高铁是中国首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全长110公里,而现在中国高铁总里程达2.5万公里。中国高铁形成网络、十分准时,这同意大利不一样。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意大利公共基础设施(包括高铁、航空等)需要向中国学习,需要大量投资。此外,杰拉奇谈及了几下几项重点合作内容: 第一,成立意大利中国任务小组:2018年10月1日,旨在协调和强化与中国经贸合作的意大利中国任务小组在罗马正式成立。对一国成立特别工作组,之前在意大利没有先例。中国任务小组将接受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和外交部的共同指导,由意大利经济与财政部、内政部、教育部等部门共同参与,杰拉奇负责协调指挥。这一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意中两国在贸易、金融、投资、研发等领域以及在第三国的合作,并确保意大利在欧盟与中国开展“一带一路”合作中领导作用的发挥。 第二,加强教育等人文领域合作:鼓励中意两国学生尽早开展留学生交流,等日后这些孩子成为企业家,更利于两国贸易。经济决定今天,科技决定明天,教育决定后天。目前,意大利在中国的留学生共5500人,而中国在意大利的留学生共2万多。“一带一路”不仅包括海路、陆路,也应延展至空中、空间、人文,应是五条路。欧盟内部有“伊拉斯谟计划”,旨在推动欧洲国家间大学生的留学计划。“一带一路”也应有这样的计划,加强教育等人文领域的合作,建议从高中就推动留学生往来。意大利鼓励中小企业家去中国三个月,同中国公司一同工作,也欢迎中国企业来意大利。 第三,参加国际进口博览会:意大利有近200家企业参加在中国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国际进口博览会,迪马约副总理以及杰拉齐等多位部长一同与会。德国展厅面积最大,意大利展厅第二。意大利中小企业正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不知道怎样进入中国市场,这次参团有助于帮助意大利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在国内,我们常讲:政府要给企业提供公共产品。但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多国家是小政府、弱政府,杰拉齐强调意大利政府权力比较小,更多要靠企业自身。意大利企业不喜欢冒险,不想投资的主要原因就是怕。成立中国任务小组的目的就是让意大利中小企业更多了解中国市场,打消顾虑。 第四,“一带一路”应该是“GTG+BTB”模式:上面GTG,即政府对政府,下面BTB,即企业对企业。中国最大的优势是投资能力与市场规模,意大利中小企业高、精、特、优,但融资难,需要中国企业投资。杰拉奇说,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需要更多高质量产品,这是意大利不应错过的机会。同时,双方在人工智能、医药、航天、发展绿色经济等领域也有着巨大合作潜力。过去四年,意大利对中国出口增长了30%,意大利企业对华投资也在增长。 在意期间,意方朋友普遍强调,意大利政府对“一带一路”以及中意关系非常看重,从上一届政府延续至今。2017年5月意大利总理参加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7年2月意大利总统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未来,新政府会从两个方向着力:一个是频率,一个是方式。第一,同中国联系会更加非常频繁,新政府已经有四次重要访华,最近一次是参加 国际进口博览会。第二,构建一个立体式、多层次的互动模式,设计系统性、结构性的合作方式。例如,意大利缺乏成熟的线上支付方式,对中国游客的吸引力会大打折扣。为吸引中国游客,意大利旅游将加强数字化服务、线上支付等。会进一步完善意大利的公共交通,包括加开更多的直航航班,等等。 欧洲曾经是世界的中心,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欧洲可能会重回中心,在国际关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连接亚洲、欧洲、非洲的桥梁与枢纽。 “一带一路”有四个魅力,即相关国家对华有四大需求:中国企业的投资、扩大对中国的出口、广大的中国游客、庞大的中国消费市场。具体来说,中国对意大利有四个方面的机遇:1、意大利企业扩大对华出口的机遇;2、中国企业扩大对意投资的机遇;3、中意中小企业在创新、创意、科技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的机遇。4、为意大利旅游市场带来庞大中国游客的机遇。上述四个机遇,对欧洲国家普遍适用,未来,要在高端制造、中小企业、技术研发、金融传媒等领域加强同欧洲国家的合作,同时依托技术和产业优势开展第三方合作,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同欧洲国家在全球治理层面打造公共产品,为“一带一路”提供制度保障。 2017年,中意贸易额近500亿美元,同比增长15.1%。其中自意进口204.3亿美元,同比增长达22.2%。截至去年,意对华投资达70亿美元,中国对意非金融投资超过125亿欧元。意大利有四个“F”:Fashion(时尚),Food(美食),Ferrari(法拉利),Furniture(家具)。其中,法拉利大中华区的销量大约占全球销量的10%左右。意大利是世界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国,目前,中国的葡萄酒消费市场在世界排名第五,位于美国、法国、意大利和德国之后。但中国的葡萄酒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预计未来五年中国葡萄酒市场价值会达到23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葡萄酒市场。此外,意大利橄榄油、家具也在扩大对华出口。就企业而言,双方中小企业都面临融资难、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都需要走出去的平台。未来,“一带一路”框架下,意大利希望与中国加强三方面合作:1、意大利北方港口改造;2、意大利工程公司希望与中国企业合作拿项目,中国企业要学会让利;3、到非洲等地进行第三方合作。 (二)普拉托总体情况 意大利有华人40万,其中32万是浙江人,主要是温州人。坐落在意大利中北部的普拉托,是欧洲最大的纺织中心,温州人在这里做了一片没有围墙的产业园。普拉托常住人口达19万,3万多(记录在案)移民中,其中近2万为华人。普拉托的华人企业有5500家,对GDP贡献达14%。原来这里主要是面料企业,现在生产服装,华人把产业链拉长了。热播电视剧《温州一家人》就是讲的普拉托。 笔者在赴普拉托之前,在佛罗伦萨与意方学界、企业界代表举行了座谈。意大利方面的代表有:1、佛罗伦斯大学建筑系主任Marco Sala,表示希望与中国企业合作推广绿色设计和绿色建筑。2、Progetto CMR国际设计公司设计总监Marco Visconti,该公司是意大利最大的综合性建筑设计公司,世界建筑设计公司百强。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在北京、天津开设分公司。3、SavioFirmino手工古典奢华家具定制公司总裁Cosimo Savio,1997年开始在中国投资。建议:第一,巩固教育科研方面的联系。教育和技术交流要机制化,在学生之间,也包括在教授、科研人员之间。第二,增加两国金融机构的合作。4、CNA Firenze意大利手工业和中小企业联合会佛罗伦斯分会副主席Jacopo Silei,该联合会成立于1945年,是全国性组织,有4万家企业会员。对意大利企业来说,国际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与中国企业合作也是重中之重。意大利企业规模很小,面对庞大的中国,难免有恐惧的心情。11月将派30家企业,参加国际进口博览会。5、ABITA绿色设计研究中心CEO Fernando Recalde,希望与中国企业在绿色建筑方面进行合作,有三个要素非常重要:设计、科技、金融。已经在威海等城市围绕旅游进行合作,同时与中国企业在非洲有合作。 普拉托在1970-1980年代曾经是欧洲闻名的轻纺之都,主营各类布料、皮革等商品。1990年代,大批中国温州移民来到此地,先是在本地一些小作坊打工,随着到来的人数越来越多,加上头脑灵活,开始做起了生意,而随着大批量成衣的上市,使得普拉托的轻纺业逐渐走向没落,大多数人开始失业。本地人不得不做出了妥协,把自己的小作坊出租出去,靠收取租金维持生活。 在九十年代,随着本地人工成本的攀升,一些奢侈品牌为了节约成本扩大利润,将总部留在米兰、佛罗伦萨,但逐渐把工厂搬往中国或东欧,消费者开始抵制非“意大利制造”的产品。无奈之下,自2010年开始一些奢侈品牌作出妥协——设计和制作仍在意大利境内进行,由普拉托的中国工人代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住品牌血统的纯正性,也不影响赚取利润。 现在,在普拉托从事纺织的企业约80%由温州人创办。“快时尚”是温州企业的“杀手锏”,意为没有拖延的时尚。用温商的话来说,时装的新鲜程度如同温州的海鲜一样。在很多人眼里,欧洲经济依然较为疲软,但普拉托的“快时尚”产业却一直在往前冲,目前是整个欧洲的快时尚中心,厂房店面的租金连年大幅上涨。 但是,本地手工艺人对“快时尚”有异议,他们“慢悠悠”地做了大半辈子精品皮具,但因为温州企业价格低、工期短等因素,使他们彻底失去了竞争优势。开始出现“本土文化保护者”,不仅支持手工制品应该“Made in Italy”,还支持“Made by Italian”。 2012年7月14日,《意大利品牌中国人造》在日本NHK电视台播放,片长49分钟。片中说:普拉托华人服装企业每年仅在欧洲各国的销售额就超过1100亿日元(约合80多亿元人民币)。中国人不知不觉地占领了中低档意大利品牌。日本人提出的问题——“MADE IN ITALY”到底属于谁?纪录片的结束语是,“生活在时尚之都意大利的中国人,克服重重困难,继续创造着意大利品牌,这就是中国力量。” 在此次调研中,笔者得知,第一代温州创业者基本已经隐退,第二代、第三代创业者特别注重孩子的教育,在当地办了很多学校。温商继承了第一代创业精神,又注入了新的活力。公民意识、法制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也增强了,欧洲温商的书房里、餐厅里、制衣车间里,法律书籍处处可见。很多温州青年企业家在考虑不仅要给欧美大品牌代工,更要打造自己的商业品牌。文:赵磊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