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雨飞
  • 积分:5463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8/6/26 19:13:26
  • 楼主(阅:60831255/回:0)为什么你的“努力”一文不值?


    鲁国有一户人家姓施,施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精通儒家仁义之术;二儿子却擅长军事征伐之术。两个儿子学有所成之后,大儿子来到齐国,跟齐王讲了他的儒家思想,齐王深以为然,并让施家大儿子做了自己儿子的老师。


    二儿子没和哥哥一起走,而是独自来到了楚国,跟楚王讲了他的法家思想,楚王听了觉得甚合他意,于是提拔施家二儿子当了军事长官。


    两个儿子有出息,也很孝顺,于是施家马上富裕了起来,并且这种光耀门楣的好事很快就在周围传播开来。


    和施家一样,有一户姓孟的人家也有两个儿子,也分习儒家仁义之术和法家军事之术。听说了施家两个儿子的事情后,孟家十分羡慕,并虔诚地向施家请教他们的成功之道。施家毫不隐瞒,将两个儿子成功的经过告诉了孟家。


    于是,孟家好习儒术的儿子来到了泱泱大秦,跟秦王大讲仁义之术。秦王听后,告诉他一句话:“现在各方争霸,靠的都是兵力和实力,你让我用仁义治理国家和外交,这不是让我自取灭亡吗?”


    秦王很生气,后果挺严重,不仅没给孟家大儿子继续游说的机会,还下令阉割了孟家大儿子,而后赶走了。


    孟家二儿子和大哥不同,他没去秦国,而是带着一脑袋的法家之术来到了卫国。听了他的游说后,卫王告诉他:“我们卫国积贫积弱,且夹在大国之间。这些大国,我们哪个都得罪不起,只能小心侍奉,以求夹缝中生存。你让我行兵戈和权谋之术,你这是让我自取灭亡啊,我不能用你,但我也不能将你好生生地放回去,否则你一定会跑到别的国家去宣扬你的主张,那样卫国就更危险了。”于是,卫王砍断了孟家二儿子的脚,再派人把他押送回了鲁国。


    【企业管理智慧】


    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1.顺势者昌盛,逆势者败亡


    做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习别人的经验时,务必要弄清:别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前因后果是什么,绝不能割断历史与环境。


    2.倾己所有不如投其所需


    职场价值是由供需决定的,要想提升自己的价值,就要把自身的价值用到对该价值需求更高的地方。一句话,你要知道你有什么,更要知道别人想要什么。


    领导想要盖个房子,你却不眠不休、用尽力气造了个汽车,这种行为只能感动自己,感动不了领导。同样的,你是编程大佬,却在给养牛的老板打工,那你编程的能力就一文不值,反倒是你四肢健全、肯出苦力,对老板价值更大一些。


    3.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来掩盖战略的懒惰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不乏一些努力却没有什么好结果的人:他们上班来的最早,下班走的最晚;他们像安了按钮一样,每天忙得马不停蹄;他们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但却效率低下,成绩一般,领导问他们为什么没交方案,他们的回答永远是“我已经很努力了啊”,态度很诚恳,姿态很卑微。


    这样的努力,其实就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他们既不肯在“努力”前稍微动动脑子,明确需求,做好规划;也不肯在“努力”无果后及时总结,吸取教训,下次自然还是走老路。


    总之,根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去匹配需求也是一种能力,在这上面花多少时间都不为过。


    【曾仕强语录】


    上下级之间没有默契,就会导致乱七八糟的局面。


    ——曾仕强


    被领导者要站在领导者的立场想一想:领导者最喜欢的是什么,最讨厌的是什么?你不能投机取巧,但一定要了解。


    ——曾仕强


    探寻领导的想法,是每个被领导者都要学会的。做不到这一点,智慧多做多错。但是探寻领导的想法,也要适度,领导的一举一动,被领导者都知道,智慧招来祸端。


    ——曾仕强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