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60732164/回:0)怕失败,你就什么都做不好毕业的时候,室友茉莉向我诉苦,说她家里人帮她安排好了工作,让她回家。 茉莉说那份工作很好,离家不远、收入稳定、工作安稳。从她的表情可以看得出来,这些条件对茉莉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但茉莉又有点犹豫,她说:“我来这里念书,是因为大城市,机会多,我想当个职业女强人!” 我刚想鼓励她,既然你想做那就努力去做,拒绝家里的安排。 但她转头又很没底气地问我:“可这里竞争这么大,我要是失败了怎么办?” 这个阶段是所有大学生最难熬的阶段。打算深造的面临升学的压力,准备工作的面临就业的竞争。每个人都开始犹豫,怀疑自己的选择: “要是不考研就好了,找工作多轻松。”考研的人这样说。 “要是考研就好了,还有什么比找工作难的?”找工作的人这样说。 在选择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犹犹豫豫。 其实,我们不是怕做选择,而是怕承受不了失败。 毕业的时候,表哥通过学校去了一家上市公司。 那家公司的工作很忙碌,虽然表哥是新人,但是每天的工作安排仍然很多。小到送资料整理会议室,大到跟着部门主管出去跑业务,他都做过。 表哥说,自己就像是公司里的一块砖,哪里缺了就拿到哪里补一下。那样的日子比起读书来,真的累太多。每晚回到宿舍,躺在床上的时候,脑海里都是一片空白。甚至不知道明天能不能爬起来去挤地铁上班,不知道能不能完成明天的任务。 我问他,那你怎么不回来呢?舅舅肯定能帮你找一份好工作。 表哥笑了笑,说:“什么是好工作呢?如果我自己不愿意面对工作,到哪里都是一样。” 怕失败,我们什么都做不好。对任何事情,首要的一步是能够面对它。 高考的时候,小静没有考到理想的分数,比起一模低了将近四十分。理想的985学校上不了,只能上普通本科。 拿到成绩单的小静哭了一夜后,决定复读。 别人都劝她:“你这分数也不差,还是能上个好学校的”、“复读太辛苦了,心理压力特别大”、“不是名校毕业的人也能找到好工作,不要这么执着”…… 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是她那段时间听得最多的话。 小静的父母也不同意她复读,原因还是心疼她。高三这一年时间小静已经瘦了十斤,再复读一年,他们都怕女儿熬不住。 但是没有人能劝得了小静,9月的时候,她拿着行囊,重新扎入高考大军中。 小静在我们的圈子里消失了一年。 她卸载了微信,只接听父母的电话。每天只睡6个小时,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这样的苦日子她坚持了365天。 有人出了一道选择题:有红绿两个按钮,按红色钮,可以直接拿走100万元。按绿色钮,有50%的机会拿到1亿元。 大部分人选择了红钮,因为“按绿钮,可能一分都得不到。” 面对竞争或不确定的未来,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退缩,选一条更安全的、更容易走的路。 第一天上幼儿园的时候,几乎所有孩子都会哭闹,抱着爸爸妈妈的大腿说,我不要上幼儿园。 然而只要第一天进去了,第二天、第三天也去了,对于幼儿园的热情甚至比留在家里看电视要大得多。 充满荆棘的路,谁都知道不好走,但还是有人会走上去。做出不怕失败的选择很容易,但坚持这个选择很困难。 但是当我们一天天长大,如果没有足够成熟的心态,就会被时间会拖着走。 心理学家王浩威说,大部分的年轻人总是对一切都犹豫着,在他们的心里,总以为要有一种完美的姿态,才能在这个时代完成竞争。 如果问他们什么样子是完美的姿态?很少有人能说清楚。 其实这个完美的姿态,就是我们常说的目标和希望。有的目标,有了希望,勇气便油然而生。 “恐惧”我们每个人都有,“勇气”我们每个人也都有。当目标和希望迷茫时,“恐惧”便显露出来,当目标和希望清晰时,“勇气”便爆发出来,每个人都有不可思议的能量。 现在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王浩威从心理学的角度称为“晚熟时代”。现在大部分年轻人脱离了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却还是没有成熟到能面对成年人的责任,没有独当一面的勇气。“晚熟”并不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不优秀、不努力了,而是社会发展节奏变快了,对年轻人的要求更高了,进入新阶段的年龄自然也就延缓了,需要更多时间去进行自我探索。 逃避、退缩、依赖,没能成长到足够成熟的我们,总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要面对这个世界。总认为我们即使很努力,还是跟不上物价房价的上涨速度,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一次次地以“不会成功”“太辛苦”各种的理由,劝自己放弃。 王浩威在《晚熟时代》一书中,对年轻人只有一个建议:只要拿起桨开始划,不管朝哪个方向,总会抵达新陆地。 只要我们肯面对,有勇气踏出第一步,好的人生就会来临。 ![]()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