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小雅
  • 积分:763
  • 等级:初中生
  • 2017/7/14 21:27:32
  • 楼主(阅:8542525/回:0)便利店市场群雄割据:传统零售店陷入苦战?


    中国的便利店市场正在不断扩大。2016年,便利店的总销售额为1300亿元,比2015年增长13%,有的连锁店规模甚至达到了1万家。电商也开始涉足线下便利店,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便利店的扩张动向和竞争愈演愈烈。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对中国便利店市场进行了联合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底中国便利店的店铺数量(包括加油站内的便利店等在内)达到约9.8万家,比2015年底增加约10%,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和上海市等一线城市周边。中国目前还未诞生像日本一样的全国连锁便利店,各地区分布着不同的品牌,品牌数量达到260个,日资便利店整体份额还不到10%。


    报道称,便利店之所以迅速扩大,是因为消费者的购买渠道开始多样化。随着经济增长,中国人的收入提高,中间阶层的生活水平升高,网购迅速得到普及,又便宜又重的商品一般在网上购买,而急用的商品会在便利店按定价购买。因此,大型便利店不仅在一线城市,还在竞争较小的周边中小城市扩大了开店攻势。


    另一个动向是互联网企业也涉足了便利店市场。京东集团从2017年开始主要在农村地区开设便利店,通过收购现有商店进行改装,从商品采购到配送全部由京东统一负责,将大幅提高效率。京东CEO刘强东表示,“未来5年要开一百万家”。


    阿里巴巴也于2016年在出资的超市内开设了“淘宝便利店”。目前正在上海及其周边城市、还有北京扩大开店数量。消费者可到店拿取网购商品,并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报道称,便利店今后的发展也存在需要解决的课题。首先,大城市的租金和人工费不断上涨,挤压店铺的利润。与外资便利店相比,本地店铺的物流体制等并不完整,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另外,每间店的待客及提供服务未实现统一,每家店铺的日均销售额大概为3714元,低于其他国家,同比增长率也只有4%。人工费等成本上涨预计还将持续,能否导入有效体制实现高效化是主要问题。百货店和超市等传统零售店持续陷入苦战,大型零售店因竞争激化导致店铺关门,销售额呈减少趋势,根本追不上便利店等新兴势力的步伐。


    相比电商平台在线上、城市对攻战事的焦灼,农村市场更像是真正的决胜之地。淘宝此前发起的诸多下乡进村活动、京东近段时间发起的开设50万农村便利店活动等,都是明显发起抢攻的信号。配合新零售概念的火热出炉,大佬们看中的农村便利店会是电商行业的新风口吗?


    新零售


    马云在去年的云栖大会上提出的这一概念,新零售指的就是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线下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上去,线上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下来,线上、线下同现代物流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创造出新的零售。


    6·18促销大战的硝烟尚未散去,另一个场地——线下实体店的战争也在枪林弹雨中火热地进行。如果说6·18、双11等线上爆点活动的对决是刺刀见红、短兵相接的肉搏战,那么线下实体店更像是投入诸多军备、战力的持续性战争。尤其潜力巨大,传统实体店孱弱的农村市场,更像是一块广袤无垠的“处女地”。


    京东大刀阔斧全面落地展开合作


    早在此前,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宣布,未来5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的京东便利店,其中有一半在农村,“要做到每个村都有”。也就是说,京东要在农村开设50万家便利店。其实,早在2015年年初,京东就以“一县一中心”为目标,在全国建立“县级服务中心”。县级服务中心的模式为自营,由京东统一管理。


    随后,为了让3C产品销售渠道下沉,京东又主动开设了“京东帮服务店”。在模式上,其主要是与当地有些实力、规模的商户进行合作。要想成为“京东帮”的一员,有着诸多条件——有自己的实体店,具备大家电营销/配送/安装能力、支付2—5万元保证金等。


    而这次要开设的50万家农村便利店,显然不可能走“京东帮”的模式。毕竟后者门槛太高,也很容易造成重叠。这些京东农村便利店落地更细微,要深入到每个行政村,产品则是以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百货为主。规模以“麻雀小店”为主,甚至只是家庭为单位的“夫妻店”。而从目前爆出的照片来看,虽然使用了统一的京东品牌形象,但也保留了原本的店名,或者加入了合作站点的名字。这意味着,极有可能是采用了加盟制度。


    当然,京东农村便利店肯定是要与原本的农村小店有所差别。刘强东此前在微博表示,“我们要彻底消除对农村的价格歧视——农民赚钱不容易,却要付出比城里人更高的价格,还要遭受假冒伪劣货的坑害。”这意味着京东农村便利店或许会由京东统一配货,甚至还会提供科学的营销支持和门店系统管理。最终,让农村便利店走向正规化,实现农民消费质量水准的飞跃式提升。


    淘宝以引领为主缺乏深度合作


    与京东积极拓展农村便利店不同,淘宝并没有展开下沉、落地幅度如此大的合作,还依然是以引领为主。在农村市场,农村淘宝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战略项目。据了解,阿里目前的计划是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从数量上,与京东有一定的差距。


    而从模式上,二者更是不一样。此前,农村淘宝APP是独立的,似乎游离于整个阿里电商体系之外。毕竟基于农村消费环境、地理位置的不同,农村淘宝无论是货源选择、村淘小二模式、还是终端物流配送,都相对比较独立。而在今年6月初,阿里宣布农村淘宝App全新升级为 “手机淘宝家乡版”,与旗下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实现系统通、商品通、服务通,借以升级村淘战略。


    不过不管怎么做,结合淘宝在农村市场的一贯策略来看,主要还是引领农民走向一个与全国市场联动的模式。但是就目前来看,现在农村市场迫在眉睫的还是先解决生活、消费上的质量痛点问题。尤其是在物流尚未完全延伸至每一个行政村的当下,便利店还是最基础的消费地点,重要性不能忽视。


    新零售风口?还是看谁走得更快吧


    从数据上看,大型商场、综合零售百货店、大型超市等营收、利润都处于一个低谷。而从消费者自身的体验看,这些地方的人气也明显不如过去。与这些规模庞大,但只存在于城市黄金地段的线下实体店不同,便利店能够生存在各个地方和角落。


    它不依赖于低频高层次消费,而是扎根于大众日益碎片化的高频低层次消费中。尤其是对于饱受劣质、假冒、高价等商品“坑惨”的农村市场,正规且合理的便利店有着快速的适应性,能够迅速接入广大农村人口的日常生活。


    以数据为驱动,通过新科技发展和用户体验的升级,来改造零售业形态的“新零售”固然极好,但能否将概念彻底落实,还值得商榷。尤其是在农村市场,变数太多、投资巨大,最终的胜利者或许就看谁先走得更快吧。







    风雅颂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