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牡丹
  • 积分:12609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7/12/9 19:53:59
  • 楼主(阅:9470177/回:0)有一种说法叫“与趋势为敌”


    趋势这个东西,有几个特征挺有意思:


    第一个特征其实是趋势只有在将起未起的时候,才有意义,太早看到趋势其实毫无意义,太晚你会错过太多的东西。


    也是为什么很多聪明人都赚不到钱的原因,趋势看到了最后就是虚无主义者,因为觉得这个也就这样那个也就那样,都没啥意思,看得太远的人,其实挺适合做先知,当然也很容易成为先烈,看得太早的悲催案例太多了,意义更是不大。


    哥白尼在中世纪就看到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于是就被火烧死了,太多太多聪明人死在了,不在当下的故事里,等好不容易撑到风口来的时候,他已经先没了。


    如果趋势都被人看到的时候,其实趋势的意义也就没了,当真理都被大家接受的时候,真理就会沦落为常识,而你已经没有任何机会和优势来成为一个布道者了,在现实中也有挺多好玩的事情。


    前些日子听到一个农民说:


    政府让我们种葱,我们就种蒜;


    政府让我们种蒜,我们就种葱。


    这个就是极为简单的朴素的趋势性发现的案例。


    当趋势被所有的人都看到的时候,你其实只能回归到赚辛苦钱的逻辑里去,记住辛苦钱往往不赚钱的真理吧。


    在这个特征里,我们收获的东西是什么呢?是提前预判很重要,因为只有在人们尚未发现,而你却提前发现,也提前动手了,那你或许能有先发性优势。


    这里挺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其实都能看到一些趋势性机会,但是能下手的人其实也不多,看多做空,看空做多,甚至看而不做的人,其实都挺多。


    我们经常听很多人说,当年我怎么怎么看对了,但是这种看对了,跟你有啥关系,总体来说,爱折腾的人,胜算更大,未来的创业很大程度上会比拼试错的次数和成本的综合。尤其是当趋势留的时间窗口越来越小的时候。


    我自己对金融行业的简单理解就是,金融是一门很大程度上看天吃饭的行业,在普遍性不赚钱的市场里,你金融机构要实现盈利,难度其实很大,这种典型看天吃饭的行业的合理逻辑就是能赚钱的时候,狠狠地赚钱,不能赚钱的时候就回家休息,游山玩水。


    不跟大趋势做对抗,当然不是说大趋势不好,你没有赚钱的机会,只是这种机会会很辛苦,好汉不赚六月钱?火中取栗的事情玩它干什么呢?


    当年袁绍官渡之战,谋士跟他说,不能打,不能打,一定败。


    袁绍不听非要打,还把谋士关了起来,后来果然败了,别人就跟谋士说,主公败了,真该听你的话啊,回来会感激你的。


    谋士就叹气说,不是的,如果主公胜了,一定会很高兴,然后天天奚落我,骂我神棍,我还能活命,如果败了,他一定会觉得面子挂不住,反倒把我给杀了。


    没多久就应验了,这个世界没人喜欢说真话,的确是有道理的。不过好在我是自由身,这个也是互联网带来的好处,就是你喜欢听就听,不喜欢听就不听。


    今年创业市场非常火热,大量的VC成立,是个人都成为了投资人,都希望投资出一个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等,一边是实体的不景气,一边是创业氛围的浓厚,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个逻辑其实是相同的,实体越不好,资金就越挤入具备想像力的行业中。


    我们在回到趋势这个话题里去,趋势的背后其实反应很多问题,现在很多人都在说阿里如何牛逼,如何牛逼,其实这个话题怎么说呢?


    在一个趋势起来的时候,乘风而起其实难度并不如想象中大,在新兴领域并不需要太大努力,就能较为轻松地击败固有规则体系里的王者。


    苏宁曾经是线下的王者,当年股价也是及其牛逼的,但是阿里打掉苏宁,我并不愿意认为是一个企业对另一个企业的胜利,而是一个时代对另外一个时代的胜利。


    每个时代里都有自己的王者,苏宁代表了互联网未出现之前的渠道之王,而阿里则是互联网时代的王者,本质反应的,其实是人类走入了互联网时代,原先的生活作业方式时候对苏宁的依赖变得不再被需要。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不是苏宁不努力,不牛逼,而是再牛逼也没用,你是很好很好的,只是我也不需要了,这是个挺悲伤的爱情故事。


    事实上,在这种趋势性的颠覆市场上,有过太多的案例,很多曾经在我们生命中如此重要且认为永远都不会离开你的东西,其实一点点的,都在离去,这个观点其实用在阿里、腾讯身上也上一样适用,你认为永远离不开的他们,也说不定很快会离去。


    这个就是可怕的趋势之争,不同维度体系里的竞争是极其可怕的,已经不是单纯和纯粹的能力之争了。互联网其实是个底层革命,改变很多的生产作业方式,从而使得在固有生产作业方式上的一系列王者,优势丧失。


    因为互联网这个技术,我们被改变了很多,在很多行业都被互联网改变的今天,金融业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但是事实上由于金融业是低频交易,它所受到的波及并不如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大,但是又由于金融业的客单价高,这种变革带来的影响力却很大。


    趋势的第二个特征是什么?


    随机偶然不可测。


    这主要是因为技术的不可替代性,群体性特征的不可测性。技术是不可琢磨的,而且群体性特征的兴起使得热点不断被改变,再加上社会整体的无意识,你很难把握未来趋势的机会在哪里。


    我自己观察和发现,世界上能跟着趋势赚钱的是两类人:


    一类人是马云、黄晓捷这样的人,他们天生具备敏锐的嗅觉,对于市场的理解很通透,而且执行力很强,天生爱折腾,且够狠,对自己能狠下心来的人,都能成点事情,如果看准来方向,能成大事。


    还有一类人压根不存在所谓选择一说,他们中绝大多数人跟着所谓的趋势赚钱,并不是主动意识的结果,而是被动选择的结果,他们被社会的洪流抛向了不同的领域,然后就是“花落谁家是谁家”的格局,有人成事,有人败事,无非是祖坟冒青烟的结果罢了。


    94年被下岗的人,后来都能赚点小钱,而那些不下岗的员工,现在估计得下岗了,02年进不了银行的人,去了房地产或者去了阿里,现在赚了大钱。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面,我们这个逻辑和趋势很明显。决定你是否赚大钱的逻辑,不是选择,不是能力,而是运气,对,就是运气。


    我一直跟很多人说这个世界,你赚小钱是靠能力,赚大钱其实是靠命的,你努力你勤奋,现在的社会,让你能过比较好的生活;但是,并不是努力勤奋就能让你成为马云马化腾的,命格不在,就别瞎想了。


    其实我在台湾大学做演讲的时候提过一个叫中美教育比较的观点,我们发现美国赚大钱的人都是名校毕业,至少考上了名校,美国要上名校,也是不容易的,都是牛人;


    但是中国其实赚大钱的很少是名校毕业的,首富也只是杭州师范大学而已,不是说这个学校不好,至少没有清华北大好,这个大家总是要认的吧。


    那么这里说明的问题是什么呢?


    在大爆发的年代里,越是底层,越容易被抛向不一样的社会洪流,而不一样的洪流,往往会有大机遇,很多人没得选择,更不会走固有的社会路径,也就更容易被抛弃到社会的大趋势之中去。


    我们过去十年的趋势性机会,不是互联网。互联网其实是最近一两年的趋势,过去十年的趋势性机会其实是资产升值,大量的房地产商在过去十年的盈利能力其实是极强的。


    只是趋势一旦逆转以后,互联网很轻松地就击垮了这个固有的社会趋势,不是房地产不行,也不是互联网太牛逼,而是社会趋势转化很快。


    在过去房地产是趋势的格局下,你会发现,连续很多年的首富五十强,都是房地产老板,还有煤老板,他们的出身都极低,为什么呢?


    很多人其实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他们是怎么赚这个钱的,很多人都会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能力的结果”,事实上这个是最大的可悲,哪里有什么“能力的结果”呢?


    你只是刚好在适合的年代碰巧做对了一件事情而已,然后以后就长期坚持这种策略,只坚持固有的逻辑去做事情的话,结果可能会死得很惨。








    热爱生活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