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62518175/回:0)瑞士的跨国婚姻协会瑞士外国人的数量约占全国人口比例的25%,而且每年以家庭团聚身分定居瑞士的外国人大约有4万之众,其中不乏高知人士的外籍配偶。 瑞士职场对语言能力和文化知识要求较高,如不能掌握瑞士官方语言,外籍配偶很难找到一份与之学历相对应的职业。 失业及融入导致家庭和生活失衡的问题近年渐渐成为一个公共话题。 跨国婚姻协会的顾问Georg LHomme先生与他的台湾妻子均属于该协会成员,他们在苏黎世推动协会的各项活动,致力于了解不同背景跨国婚姻与跨国伴侣的问题,同时尝试让中文文化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份。 GeorgLHomme先生曾经在台湾从事人权活动,现在以一名瑞士社工、丈夫及父亲的角色分析跨国婚姻中的文化冲突以及相关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swissinfo:跨国婚姻协会的具体职能是什么?具体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G.L.:协会提供非欧盟国家人与瑞士人结婚所需的信息及咨询,同时也举办一些活动,让不同背景国家的婚姻家庭有机会相互交流。我们也与政府部门合作,让跨国婚姻成为一个个公共议题。跨国婚姻是一个公开的社会现象,外国人应被视为成就社会多元化的因素。 另外,跨国婚姻协会在政治上也承担一部分游说的工作,比如:如何改善与外国人结婚的相关法规。简化一些程序,可以让婚姻在行政上有一个美好的开始等。 swissinfo:外籍配偶在瑞士都遇到过哪些困难? G.L.:目前针对这个话题还没有有学术性的数据,根据我们的经验,外籍配偶的独立生活能力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比如说:处理信函文件、面对政府部门、了解保险细节等,一方面是语言障碍,另一方面是整个社会系统运作方式不同,这些都是在瑞士最初生活的挑战。 这些障碍尤其对于非申根国家的人来说很难逾越。从准备结婚资料,到学历认证都需要花很长时间和大量的精力,这也可能对伴侣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swissinfo:苏黎世目前有什么项目,可以帮助外籍配偶了解和融入瑞士社会? G.L.:目前跨国婚姻协会正在协助苏黎世政府制订今年的计划,今秋将继续推出跨国婚姻的相关活动,邀请专业人士针对诸如家庭问题、在瑞士求职与职业发展、对瑞士的期待与现实、居留与入籍法规、如何在昂贵的苏黎世生活等等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每年6月12日是国际爱情日,跨国婚姻协会按例会在苏黎世举办跨国婚姻面面观讨论会,今年的主题是“找工作”。根据数据,尤其在日内瓦和苏黎世有相当多的高学历却失业的外籍配偶,这是瑞士社会的真实现象,也是人才的浪费。 此外,市政府也与不同的机构合作,给新移民提供初级语言课程,价格相当便宜。 swissinfo:具体如何参加这些课程或活动? G.L.:语言课在市政府的网站上可以找到相关链接。跨国婚姻协会除了年会只有会员才能参加外,其他的活动均对外开放。从协会的网站上可以找到信息,与市政府合作的课程,市政府也会在自己的平台上公布。 swissinfo:您认为,在跨国婚姻家庭中,如何保持高质量的婚姻关系? G.L.:在所有的婚姻中,快乐最大的原则就是“太太永远是对的”。在瑞士,就业市场和社会还存在着对女性和外国人的偏见,男女并不平等,瑞士人对外国伴侣要有更多的耐心和理解。 要减少婚姻生活的摩擦,语言至关重要,了解彼此的语言一定能减少误会。外籍配偶应该学习瑞士的语言,增加社交,减少对伴侣的依赖。而瑞士配偶也应该尽力学习一些对方的语言,至少尝试听得懂一些,这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也有鼓励作用。 在失败案例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外籍配偶来瑞士之前对社会有一种错误的想像,认为瑞士生活会像天堂一样,可以永远过一种幸福快乐的日子。但现实是,在瑞士的生活,很多人对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所有东西都有其价格,经济可能是造成婚姻家庭失败的原因。 不仅如此,瑞士的生活在细节上非常复杂,很多事都必须亲力亲为,举例来说:就医、报税,以及带孩子等,都没有想像的那么容易。让自己独立起来,有利于婚姻的长期发展。 swissinfo:作为父亲,您如何看待在两种文化中成长的孩子? G.L.:让孩子完完全全沉浸在两种文化中是不可能的任务。孩子的世界里除了父母,还有他们的世界和自己朋友,生活是由各种社会和文化相互交织而成的,甚至有些孩子是处在父母与当地社会三种不同文化、三种不同语言的环境中,其影响力的消长在每个成长阶段都是不同的。 我认为,跨国婚姻中最重要的是,父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将文化和语言自然而然地呈现给孩子。比如:圣诞节的文化活动很多,烤小饼干、唱圣诞歌,我们也应该为孩子提供过农历新年的体验,比如贴春联、说吉祥话、吃年夜饭等等。 让两种文化和语言有平等展现给孩子的机会,让孩子在生活中自然地去接受,而不是有意地拒绝其中一方。要做到这点,父母双方必须有共识,且愿意一同参与。 我的孩子平时与其他说中文的孩子接触时,不但讲瑞士德语,中文也是他们游戏语言的一种。他们虽在瑞士成长,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让他们的语言文化认知有一个双向的发展。 swissinfo:您认为,在跨国婚姻中,孩子可能在成为两个文化的载体吗? G.L.:是的,我认为这是有可能的,关键是:孩子必须对父母双方的文化均衡接触和认知,父语和母语需要平衡发展。达到平衡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因为瑞士并没有中文环境。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还和其他的瑞士家庭组成了小旺莱文化协会,努力凸显中文和其文化,孩子不会觉得母亲的故乡很遥远,不可亲近。从2018年起,我们开始举办中德双语儿童音乐故事会,把中文童话故事译成德语,与专业音乐家合作,制作成老少皆宜的家庭音乐会。 之所以选择童话,是因为故事是教育孩子最有力的方式之一,而音乐所带来的气氛与纯粹讲故事不同,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体验异国文化的媒介。 另外,我们还意外地发现,参加过去四场音乐会的听众有三分之一是纯瑞士家庭,他们问我们是否提供儿童中文课程。这点就显示出“外国元素”对瑞士家庭也具有吸引力。 这个周日(4月14日)我们将举行第五场的中德儿童故事音乐会,一样会带来精彩的节目。在筹划活动的同时,我们也察觉到居住在城市对于跨国婚姻的家庭也有许多好处,因为城市生活较为活泼,有很多公开资源。正因如此,可以减轻一些家庭内部的压力。 我们希望孩子们能为自己的两种文化背景而感到自豪。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