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前夜,大家都在为庆祝这个洋节日做准备的时候,汽车圈又爆出一件大事,上汽通用被罚了,原因是这家企业涉嫌价格垄断。12月23日,上海市物价局发布了针对上汽通用价格垄断案的处罚决定,判定上汽通用与其经销商达成了垄断协议,其限定车型最低销售价格的行为属于价格垄断,具体处罚为:责令上汽通用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上一年度涉案产品销售额4%的罚款,共计2.01亿元。对一家国内主流合资车企而言,2亿元左右的处罚影响并不算大,但因为有此前相关部门领导多次放出“近期要对一家美系车企开出反垄断罚单”的口风做铺垫,这次上汽通用被罚,在行业内的关注度颇高,时隔一年有余,反垄断的大锤再次砸到整车企业头上,再联系到已经公开征求过意见的《关于汽车业的反垄断指南》即将出台的消息,国内汽车产业繁荣表象下的阴暗面再次引发广泛的讨论。之所以汽车行业近两年频频遭受反垄断部门的光顾,原因很简单,首先是国内汽车行业发展迅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型的产业,势必格外受关注,再者,也印证着我们当前的相关制度标准难以匹配行业的快速发展,逐利是资本的本性,没有完善的制度作保障,行业内部混乱定价的局面不可避免。所以说,处罚只是手段,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建立起完善的行业制度和标准。其实,最近两三年内,被反垄断处罚过的汽车相关企业(包括整车企业、经销商和零部件企业)已有数十家,这还只是在新车销售领域,如果扩大到二手车市场,情况估计更加不容乐观。本文,车辙君就为大家整理下过去两三年,汽车行业中已经被反垄断处罚过的案例,大家以小见大,整个大环境如何就大概可知。

2014年8月13日,湖北物价局召开规范汽车销售中的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会,通报了武汉鄂宝、中达江宝、汉德宝、宝泽4家宝马4S店协商统一收取PDI检测费构成价格垄断协议的违法行为,并依据《反垄断法》对4家宝马经销商给予行政处罚,分别罚款93.79万、34.16万、19.72万和15万元,共计162.67万元。这是汽车行业收到的第一张反垄断罚单,而相关调查其实已经进行了多年,这也是为什么在此次处罚公布前后,多家汽车企业纷纷宣布下调原厂零部件价格的主要原因,其实,在此之前,宝马也已经在当年8月初宣布下调旗下2000余件零配件的价格,平均降幅达20%,个别部件降幅更是高达45%,但无奈还是没有逃过成为第一个被“反垄断”汽车企业的命运,虽然罚的是经销商,最终承担被大众口诛笔伐后果的还是宝马品牌自己。
12家日本零部件企业
时间:2014年8月20日罚款:12.354亿元

2014年8月20日,国家发改委针对日本12家零部件企业开出了反垄断处罚,指出,日立、电装、爱三、三菱电机、三叶、矢崎、古河、住友等八家日本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和不二越、精工、捷太格特、NTN 等四家轴承生产企业在此前十数年时间内,多次通过双边或多边会谈,互相协商价格,讨论涨价方案,达成价格垄断等行为,触及了国内反垄断相关法案,并依法给予相关处罚。根据12家企业的“认错态度”不同,分别处以不同程度的处罚,其中,日立和不二越因主动报告参与垄断的相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被免除处罚,其他企业分别被处以上一年销售额的4%、6%和8%的罚款,共计罚款12.354亿元。
克莱斯勒及其3家经销商
时间:2014年9月11日罚款:3382.41万元

2014年9月11日,上海市物价局公布了对克莱斯勒(中国)及旗下3家上海地区经销商上海越也、上海名创、上海信佳的价格垄断处罚,其中对克莱斯勒公司处罚款3168.20万元,对3家经销商处罚款214.21万元,共计3382.41万元。据了解,2012年至2014年期间,克莱斯勒在汽车销售过程中,与经销商签订了含有维持转售价格条款的经销协议,以扣减返利、罚款、冻结资源分配、暂缓配置试驾车等措施限制经销商的报价和实际定价。而上海越也、上海名创、上海信佳三家经销商则联合签订了《关于统一规范克莱斯勒、Jeep、Dodge品牌车辆维修保养等相关价格协商备忘》,对同城经销商的保养工时、配件价格、做漆价格以及执行时间作了统一约定,以上行为,均属违法行为。在政府文件中还特别强调,克莱斯勒及其上海三家经销商的行为,排除和限制了市场竞争,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而在接受反垄断调查期间,克莱斯勒下调了旗下两款车型和145种高价值高保修率零配件价格。
奥迪及其8家经销商
时间:2014年9月11日罚款:2.7854亿元

在克莱斯勒被处罚的同一天,湖北物价局也发布了公告,其中指出,一汽大众的奥迪事业部因多次组织湖北省内经销商达成销售及维修价格垄断协议,构成违法行为,被处以2.4858亿元罚款,同时被处罚的还有湖北8家奥迪经销商,罚款2996万元,两者相加共计2.7854亿元。湖北物价局指出,2012年以来,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多次组织召集湖北奥迪经销商签订限价表、价格方案保证书等协议,达成并实施了整车销售及服务维修价格垄断,并通过相关通知和规定督促经销商落实价格管理措施。一汽大众奥迪及经销商此举剥夺、干预了下游经营者的定价权,抬高了整车和备件的销售价格,限制市场正常竞争秩序,违反了《反垄断法》。需要指出的是,奥迪方面其实在8月11日已经亲自承认存在垄断行为,并在8月1日开始就已经下调了国产车型的原装备件价格,以国产奥迪A6L为例,该车型的“零整比”从411%降至291%。
奔驰及其经销商
时间:2015年4月23日罚款:3.57869亿元

没让宝马、奥迪等太久,德系豪车三强中的另一位——奔驰很快也领到了自己的发垄断罚单,而且拖得久好像也没什么好处,奔驰的综合罚款(包括经销商)高达3.57亿元这也是整车企业目前为止收到的最高罚款。2015年4月23日,江苏省物价局官网发布了《江苏省物价局对奔驰公司价格垄断案作出行政处罚》的公告。公告显示,江苏省物价局对奔驰公司罚款3.5亿元,对部分经销商罚款786.9万元。据悉,奔驰被罚的原因是其与江苏省内经销商达成并实施了限定E级、S级整车及部分配件最低转售价格的垄断协议,而江苏多地的经销商则在奔驰汽车的组织下多次召开区域会议,达成并实施了固定部分配件价格的垄断协议,违反了《反垄断法》。事实上,自2014年汽车行业发垄断调查开始后,奔驰就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宝马、奥迪领过罚单之后,奔驰方面也是积极做出了示好姿态,先后多次下调旗下零部件价格,但奔驰此前的零整比实在是太过夸张了,据相关报道,在调整过价格后,奔驰E级基本零件拼起来的价格仍然能买6辆半的整车,最终接到一份大额度罚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东风日产及其17家经销商
时间:2015年9月10日罚款:1.4242亿元

2015年9月10日,广东省发改委宣布对东风日产汽车垄断案作出行政处罚,针对企业罚款1.233亿元,对广州地区17家经销商罚款1912万元。两方合计处罚1.4242亿元。据悉,此次针对东风日产的调查进行了将近两年,而结果显示,2012年至2014年7月,东风日产通过下发商务规定、价格管理办法、考核制度等方式,严格限定了广东省内经销商整车销售的网上、电话和营业厅报价以及最终成交价,对违反价格管控措施的广州经销商还进行过处罚,东风日产与其广东省内经销商达成并实施了固定汽车转售价格的垄断协议是事实,违反了《反垄断法》。
韩泰轮胎
时间:2016年4月13日罚款:217.5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