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26485662/回:0)网络群嘲下,瑞典真实的抗疫生活这两周,我眼前的风景一直没有变过,窗户前面操场上玩耍的孩子还穿着棉衣,稀稀疏疏偶尔经过的路人。草地开始泛绿,树叶也开始抽绿芽,在瑞典,这应该是多么美好的季节。去年的这个时候,每天早上送我女儿去幼儿园的画面还记忆犹新,穿过一片小树林,细碎的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而明媚,她唱着那首"solen skinner himlen är blå ......." 根据瑞典官方Folkhålsomyndigheten更新的最新数据: 5466人感染,其中男性2808例,女性2658例;重症人数429人,男性323人,女性106人;死亡人数282,男性164例,女性118例。 数字最直观,最有冲击力,又最容易让人麻木,最无感,最后变得只是数字而已,无论是哪个数字似乎都是情理之中,预料之中,可以接受的。 说瑞典的抗疫策略遭到网络群嘲一点都不夸张,随便搜索一下“瑞典抗疫“的关键词,看看这些标题: 让人震惊:第一个防水祸害世界的国家竟然是瑞典! 瑞典扑街!四不抗疫坑害全球,说好的人权呢? 欧洲头最铁的,大概是瑞典人民了吧 本以为瑞典被嘲只存在于中文世界里,昨天看了BBC对Anders(可以简单粗暴的把这个人理解为瑞典的终南山)的采访,问题也是不怀好意。 据说早采取行动的国家,病毒控制的效果会好很多,瑞典是不是行动太晚了? 瑞典为什么不封城不停学? 你认为其它国家封城的政策是对的吗?(当然他没有否认是错)那么瑞典的不封城策略是对的吗? 对于幼儿园小学不停课的回答是,停课会减少25%-30%的劳动力,特别是医疗卫生部门,瑞典社会承担不了这个结果。其它的问题也一直在打太极,无非这是我们第一次遇到的情况,没有任何国家有经验,现在也没办法验证谁对谁错,而效果好坏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或许未来也无法验证对错。 瑞典的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新冠病毒只活在新闻和社交媒体上。这是我这两周最深的感受。 每个人都在谈论covid 19,新闻上每天也都是相关的消息,但是当我走出家门,瑞典人还是如常的生活,一样去超市,一样晒太阳遛弯,一样户外运动,一样街头喝咖啡聊天,一样没有人带口罩。有时候甚至会有种错觉,是不是我们华人群体过分紧张。 瑞典的真实情况那么糟糕吗? 虽然瑞典人民如常地生活,但情况似乎并没有大家所想象的那样糟糕,“人间地狱”。数据上也可以看出来,感染人数,重症人数和死亡人数并没有欧洲其它国家那么严重,每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谁又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国家的策略? 瑞典政府明确表示,希望以一种平静而可控的方式减慢病毒发展的速度。而结果似乎也正是这样,瑞典冠状病毒死亡人数低于许多欧洲国家。我们一味否认政府的抗疫工作,似乎也是不公平的。 不封城不代表政府不作为。 从上周日将禁止超过50人的聚会。 建议在家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旅行,停止探望老人。 餐馆和酒吧提供餐桌服务(或外卖),但阻止人们在柜台前徘徊。 近一半的斯德哥尔摩人在远程工作。这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出行,也避免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 有调查显示,斯德哥尔摩有一半以上的人独自生活,这降低了病毒传播的风险 在瑞典的道路上,情况明显比平时安静。斯德哥尔摩的公共交通公司SL表示,上周地铁和火车的乘客人数下降了50%。 政府不封城有考虑到居民的身心健康,瑞典人已经够孤独,而且有一半人是一个人生活,封城有可能引起更多的精神疾病。 瑞典人民对政府对专家的信任度很高。目前,除了华人外,大部分瑞典很认可政府的工作,认为他们是积极努力地应对疫情,并相信政府有能力控制住。当然对于政府的任何政策和建议,瑞典人民也是严格遵守。 以上只是客观叙述我所了解的瑞典的情况,没有吹捧的意思,既然自己的人民满意政府的决策,别人的指责都是没有意义的。作为生活在瑞典的华人,我们很明显对政府目前的政策不满意。但作为少数群体,当我们无力改变任何情况的时候只能做好自己。 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按照自己认为舒适的方式生活,同时也尊重瑞典人的生活方式,给予别人一些他们认为舒适的空间。价值观和文化的差别很难改变,在彼此都改变不了的前提下求同存异。 我们可以戴口罩,但不强求他人也带口罩, 我们可以呆在家里,但不强求他人也呆在家里, 我们可以让孩子不上学,但不强求学校一定要关闭, 我们有选择的自由,也给别人选择的自由。 文:安小然
热爱生活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