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梅花三弄
  • 积分:1876
  • 等级:博士研究生
  • 2018/12/29 18:30:09
  • 楼主(阅:74670939/回:0)庄子: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境界不够


    懂得换位思考


    庄子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朝三暮四。


    宋国有个人养猴子,因为家里比较穷,所以打算限制猴子们的食物。


    就跟猴子说:早上给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橡子,这样可以吗?


    猴子们很生气。


    养猴人就改口说:早上给四个橡子,晚上给三个橡子,这样可以吗?


    猴子很开心得接受了。


    这个故事现在常用来形容反复无常。


    但是庄子讲这个故事的本意,是说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就像“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一样,本质上没有不同,只是反映了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


    庄子说:“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万物都有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存在就是合理的,什么善恶美丑,都是不同侧面,在道的观点来看,万物都是相通的。


    所以在智者眼里,不同的看法都只是反映了事情的一个方面,都存在以偏概全。


    南怀瑾在《论语别裁》里有这么一句话:



    人号称万物之灵,是人自己在吹,也许在猪、牛、狗、马看起来,人是万物中最坏的了,“专吃我们猪、牛、狗、马”。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立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起来天经地义的事情,易地而处,可能看起来并不那么顺眼。


    所以,境界高的人,从不乱下判断,他们懂得换位思考,从不把自己的评价强加给别人。


    懂得尊重不同


    自己看不惯,只是自己看不惯,和别人没关系,和当事人也没关系,是自己的境界没到家。


    所以,境界高的人,懂得尊重不同


    庄子说:“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圣人把是与非混同起来,优游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这就叫物与我各得其所、自行发展。


    这便是悠然自得的物我平衡。


    不遣是非,与世俗处。


    庄子不是要人们是非不分,而是说要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从而懂得尊重不同。


    有的人很喜欢吃榴莲,有的人就觉得榴莲臭不可闻。


    有的人喜欢吃香菜,有的人觉得香菜奇臭无比。


    庄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面对那些自己不能理解的人或事,要以宽容的心态包容。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看别人不顺眼,可能只是理解不同,角度不同。


    境界低的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标准当成唯一的标准,和自己不同的就是错的。


    境界高的人,懂得换位思考,理解不同,尊重不同。所以,他们很少评判别人,指摘别人。


    所以境界高的人看谁都顺眼,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行。







    梅开腊月别样红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