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牡丹
  • 积分:12609
  • 等级:专家教授
  • 2020/1/2 18:17:50
  • 楼主(阅:81529767/回:0)汪建国:顾客的抱怨,就是我们的机会


    用户变了,卖货时代也彻底变了


    这几年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发现有三大趋势:


    1.抱怨的顾客,是我们的上帝


    用户变了。我们的用户变得更加多样化、更加个性化、更有主动权。


    我原来是五星电器的创始人,当时只要生意不好,我就在南京几个媒体投放一些广告,少则赚几百万,多则赚几千万。


    现在这个情况变了,这几年我在创业的过程当中,最大的体会还是去聆听顾客的声音。


    我创办孩子王的时候,我每一周要召开一次妈妈的座谈会。妈妈们的座谈会,不是那么好开,有的时候几十个人,会议就开不下去,因为有一个妈妈抱怨的时候,其他的妈妈就一起,这叫“三个女人一台戏”。


    面对这种情况,关键是我们能不能静下心来听顾客的声音。作为一个企业来说,顾客就是我们的上帝,顾客的抱怨就是我们的商机,这是我感受非常深刻的


    所以我跟我的团队讲了一个故事,老木匠找怀表的故事。一个老木匠怀表掉了,翻箱倒柜,让徒弟找就是找不到,后来把徒弟赶走了,一个人静下来听,就听到怀表嘀嗒嘀嗒的声音。


    真正面对用户的抱怨,我们要用这样的一种心态来聆听。


    我创办汇通达的时候,我跑遍了农村大江南北,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才知道农村的镇一级的小店,很多小店还是手工账。从中我发现了机会,我们是把农村镇一级的零售店做了链接,全部在线化。


    只有离用户越近,你才能离市场越近,才能离需求越近。


    2.不是弯道超车,而是换道超车


    商业基础设施发生根本改变。就像交通一样,原来我们有国道、省道,现在有了高铁、高速。一个商业企业,特别是传统商业企业,如果要发展的话,不能再侥幸地说弯道超车,要赶快换道超车。


    你换上新设备、新技术、新科技,就是换上了高铁,才达到你应有的速度。这是基础设施和以往不一样了。


    3.每做一个动作,都赢得一个市场


    商业底层逻辑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原来我们做生意的底层逻辑,更多的是比较逻辑,更多的是竞争逻辑。


    像王永庆卖大米,你不送货上门,我能送货上门。后来人家也送货上门了,王永庆把大米送到了米缸旁边。


    当人家也把大米送到米缸旁边时,他把米缸里的陈米倒出来,把新米倒进去。每做一个动作都赢得一个市场。这是比较逻辑。


    什么叫竞争逻辑呢?就像来了一只老虎,我只要鞋带系紧一点,跑得比你快,我就赢了。因为老虎一定会吃最后的那个人,不会挑肥拣瘦,也不会分男女。


    现在不是一只老虎,是一群老虎了,那么我们怎么办?


    我们的顾客需求发生了改变。起初孩子王卖奶瓶、奶嘴、尿不湿,以商品为主,现在妈妈们说,你有没有教育?你有没有旅游?有没有培训?这个需求是多样的。


    如果我们仍然只卖商品,没有教育,没有培训,那么顾客就会上其他的网站,到其他的地方去查培训和教育机构,特别是线上的,就把我的生意带走了。


    从这个上面说,简单满足一个顾客的需求,满足某一个需求的生意已经很难做了。卖货的时代已经彻底发生了变化,这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趋势。


    无论市场好坏,最本质的是把握用户


    我们无论是创业,还是转型,本质就是把握用户。不同的用户、不同的市场,适合不同的商业模式。我创业到现在,探索了3个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细分零售市场。孩子王的模式,我称之为线上线下全渠道的大店模式。


    线下做极致的体验,孩子王多数是在shopping mall开3000平方以上的大店。


    线上也是随时随地,千人千面,不亚于纯互联网企业的快捷、便捷,这是全渠道的商业模式。


    第二种模式是农村的模式。我们称之为T2B2C的模式,又不一样。


    我们面对农村市场,没有决定自己去开店,而是选择帮助镇一级的零售店。因为这样一个面广量大的市场覆盖很难,这些小店了解农民,理解农民,农民对他们也很认可。


    每一个镇的小店,无论是卖家电的,卖农机的,卖化肥的这些小店,我们通过互联网这样的技术,给它链接在线。


    不仅是前端的APP,也包括中台的ERP,后台的CRM等等,我们给他全部链接,通过这些小店来服务农民,这又是一种模式。


    第三种模式是S2b2C的模式。我做了一个家庭设备集成服务的品牌,随着消费升级,围绕着家庭的中央空调、水的设备等等做集成服务,这个品牌叫好享家。


    前端的个性化服务很复杂,仍然让小b端的个体去干,好享家提供统一的数字化平台。因为单个的小店数字化成本很高。单个的小店没有那么好的供应链,我就共享供应链,把供应链数字化,包括它的设计、服务标准统一化。


    面对不同的赛道,不同的市场需要用不同的商业模式。无论是经济上行,还是下行,无论市场的好与坏,对微观的企业来说,我们最本质的问题就是把握用户。


    企业即人,人即企业,要先站稳脚跟


    我们要在不同的组织当中,使用不同的团队。


    现在我理解企业即人,人即企业。一个企业就像人一样有头有脚,有手有腿,有腰板。一般来说,企业配置团队的时候,都是把头配得很强,都是人才,那叫头重脚轻。特别是做零售的,我的理解是说先站稳脚跟,把一线的员工作为起点来安排


    这来源于一个故事。原来在五星电器的时候,我跟百思买合作,亚太区总裁说,建国你要了解用户,你要做用户调查。


    他建议请一个英国的公司来调查,费用要上百万。我认为我对顾客了解很深刻,在董事会决议上,我把他否决了。


    他说你总是同意调查,为什么否了这个案子?我说太贵了。亚太区总裁说,钱的问题好说,这个钱我来出。我心里想,你早说这个事呀,钱你出,赶快调查吧。


    在我的理解里,买家电的用户无非是这几个选择:第一价格;第二服务;第三质量。


    结果经过调查以后都不是,顾客决定买家电,取决于员工让用户产生的信任程度,这是第一要素,并不是简单的价格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员工成了我们的核心要素,特别是一线员工。


    反回去看,我在农村犯了一个错误,我配了很多高大上的大学生,一线院校的,结果到农村去做服务,全军覆没,没有一个回来。


    后来我在农村的市场配备的是什么呢?配备的是那些农村出生,回到农村工作,又能够愿意在农村的人。


    一个企业组织,我个人理解,为什么我能同时创办了多个企业,事实上就是组建一个大团队。


    这个组织当中要有高空的鹰,要有镇山的虎,要有叼肉的狼,也要有看家的狗,还要有变色的龙。人才的高度广度深度,决定了公司能走多远。


    最后一点,企业在不同阶段,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可能永恒。企业在任何发展阶段,都必须对你的战略重新审视,必须对你的战略进行重新迭代。


    只有这样的组织,只有这样的战略,你才能够适应变化。


    2020已经到来,最后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未来已来,做好当下,即是未来。








    热爱生活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