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大山
  • 积分:30596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8/11/10 14:55:49
  • 楼主(阅:75397600/回:0)晋商在清代成功的背后,拜完关公还得讲机制


    明清时期的食盐开中、蒙古贡市、贸易后金与统一全国,四次历史机遇使得山西商人名噪一时,大江南北家喻户晓。


    一、拜完关公还得讲机制


    山西商帮供关公,把他作为精神支柱,体现了他们对“义”的重视。明代时晋商的商号之中所出现的“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的“委托经营”制,就是全靠信任来维持。且看当今商业社会,很多初创型乃至上升发展阶段的企业,其做法与古人也并无不同,甚至没有任何进步:股东之间权、责、利并不明晰,本质上都以“信”与“义”联结。若有盈余,则表面上看来风平浪静;若亏损严重或分钱不到位,则互相扯皮,甚至对簿公堂。显然,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心之复杂,没有科学合理的激励与分配机制,仅凭关老爷的保佑却是不够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二、两权分离与人身股


    晋商在清代的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成功地打了一套“两权分离”与“人力入股”的组合拳。两边相辅相成,构成了高级委托代理经营制的两大内容。这里,两权指所有权与经营权。具体在山西商人那里体现为经理负责制,与当代经理人制度有此类似;人力入股,也称为“人身顶股”,或简称为“人身股”,最开始来源于古代的著名大IP——山西票号,指的是针对票号中那些没有资本的经理、伙计等有资历与有能力之人的配股机制,有点像今天我们所说的“全员持股”。


    当今企业,很多都在给新老员工画着“全员持股”的大饼,但这不过就真的只是张画出来的饼而已,只看得到,吃不到。所以,山西商人是怎么导向全员持股的呢?下面从人身股的分法、分配对象、分配的数量、相应的责权与股份价值来谈谈。


    三、怎么分


    总经理,也就是掌柜的,其任命一般由财东确定;商号内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分号掌柜、伙计等顶多少股、是否顶股,却由总经理确定。在今天的连锁经营模式中,这种机制比较常见。各分店店长自己有股份,同时店内是否给员工配股,配多少股很多时候都由店长决定。不过有两个重要的不同点,第一是现代连锁企业的股份形式多种多样,有注册股,也有虚拟股等;第二是配股的方式也有异,如购买或者赠予等。晋帮票号内则以赠股居多,因为还不需要注册之类的工作,实际上也是一种奖励方式。


    四、分给谁


    就受配人的范围来说,山西票号可谓中国商业史上最早实施“全员持股”的。但这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因为总经理需按照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来区分配股数量,类似于今天的定岗定薪,以及按价值贡献配股等等。受配顶身股所需的条件包括:须在票号内工作达三个帐期的时间,工作勤奋,无过失。除此之外,还应受经理的推荐,且经各股东的认可。一旦确认配股,便将相关人员的个人信息及顶身数额记到一个叫“万金账”的数据库之中。据查,当时这种配股机制的尺度比现在很多企业都要大。因为哪怕是学徒,发现其符合条件的话,转正之后便享有顶身股。


    五、分多少


    就数量而言,古人的分配策略可谓简洁有效。总经理本人一般顶到一股,称为一俸。这一俸等于十厘,破例的可顶到一俸二三厘。这看起来颇像今天我们给客户做方案时的分配系数。因为这些数字基本确定了受配人年底所能拿到的分红奖励。山西票号各地分号经理的配股数上限各不相同,有九厘九的,也有七八厘不等的。伙计的股数就明显要少一些。一般职员开始时顶个二三厘算不错的了,也有的在一厘以下。当然,有股的肯定比没股的好。毕竟这都是按价值按贡献来分配的。但是述系数的确定是否经详细测算就不得而知了。今天我们有EXCEL等各种工具,使这种工作更为便利。不过,即便是用算盘,我们相信古人也一定能做得不错,至少比现今一些拍脑袋想出来的方法要好得多。


    这个体系内也有动态调整的机制。例如一般职员开始时只有2厘,之后遇到帐期之后可以增加1、2厘。这是加法。减法包括:如有犯错、越轨行为,情节较轻者可酌情处分,减少期顶身股数等等。当然,表现好坏还得看考评结果。


    六、股数与责权


    从一到九,拥有各级股数的人所拥有的权责也不一样。


    顶一二厘者:管点杂事,接待客商等,类似于今天的行政专员。不过,现在所谓的行政专员一般可没有股权!


    顶三四厘者:柜上应酬买卖,但不能管大事,类似于今天的销售人员。所谓“大事”,也多属战略决策。现今企业能力超强的销售人员持股也确有所见;


    顶五六厘者:是验货的行家,也了解行情,生意能否成交,具有一语定夺的能力与权利。这个级别的人还没有深度融入到企业的战略决策,所以应算是高级业务岗位之类的。给今天的启示是,发展型的,特别是新零售行业和服务销售行业中的企业,激励政策应向销售岗倾斜,可结合股份分红


    顶七八厘者:一般是分店的里外一把手,经常来往于总号分庄之间,盘点货物、核算亏盈,或奔波于天南海北,拍板大宗交易。这个岗位的人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既做后端,又做前端。既是运营总监,又是销售代表。如此重要的岗位,当然要给多点股份;


    顶九厘者:一般不管日常营业,而是专决断重大疑难,类似于今天的店长或一些带参谋职能的高级顾问岗位。这类人员受配股份的例子当今比比皆是。


    所有受配股份者,都与票号共进退。就是说,获利的话则按股分红,赚得越多,分得越多。反之,若亏损,则没有红利。而且,如同今天我们会建议客户企业留有资金池,以灵活调配资金的进出一样,那时的山西票号也会留有“公座”。这个公座其实还是个混合结构,有银股(就是有股东出钱了,记得上面所说的两权分离吗?),也有人身股。两者一般按6:4的比例组合。这对于现代股权分配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因为测算之前,我们都先定一个基准。这个比例虽然在现代咨询产品中并没有特别严格的参照标准,但可以作为初始基准。


    七、股数与价值


    这些个古代常用的计量单位,其货币价值几何?其实对应关系很简单:一厘对应一千两。当然,九厘九就是九千九百两银子。都是一年一计,但是会延后三个帐期发放。可以理解,为了保证员工的稳定性。诚然,这相对于现在我们跟客户所做的案例来讲要简单直白许多。但是,也是科学的。好了,这里又出现古代货币的计价单位了。一“两”到底是什么概念?拿当时清朝归化城,即呼和浩特旧城一个将军来做对比,他一年的俸禄是1133.37两。也就是说,山西票号里一个拿了一厘人身股的小伙计,一年拿到的钱就跟一个将军差不多!而且,除了红利之外,还有“提存护身”。就是凡够一厘以上的人,每年可以从公座里按40%的比例提取资金,作为护身银存于个人名下。但这个钱不到万不得已时不可以使用的。当然,有进就有出。票号规定每个股东在每次参加分红之后,还得参加“公存”,即存一部分资金。大家都存了之后,就有一个类似于“职工互助金”之类的资金盘,主要用于借用员工婚丧之类的大事。这个互助金进出的额度都有公众评议,然后经理决定。有利于员工的是,借出是不需要利息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将之类比为互助金。


    八、结语


    讲了这么多,其实后面还有,例如员工走了,或者死后股份怎么处理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晋商能够火,不仅是因为他们团结,讲义气,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水平。这种水平有一大部分体现在了对员工的激励手段之上。回看当今,据我们所知仍有很多企业还远不如当年的晋商,特别在他们经历成长、转型与变革时,都痛得不行。所以,前车可鉴,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成长。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